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理论的研究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理论的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代中国的女性艺术是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影响而被关注的。表现为有关于女性艺术家的展览逐步增多;女性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员增多;关注与研究女性艺术的文章增多等方面。与之相关的女性艺术研究理论显然是一个新的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却得到了很多关注,研究的角度与成果多不胜数。但是,中国当代的女性艺术研究理论并不同于西方的女性艺术研究理论,在出发点、持有的观点、态度等问题上因各种不同因素的左右,现在的研究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女性艺术理论界,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批评体系。中国当代的女性艺术研究理论发展到现今已呈现出许多的问题,其中对:“艺术是有性别的吗?”、“有必要建构女性艺术史吗?”、“艺术批评与女性艺术”、“女性艺术批评的有效性”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的质疑之声,现有的研究在这些问题上一味的强调女性的诉求与不同,将女性置于了“另类”的尴尬境遇之中,不但适得其反,而且还显得有些无病呻吟与矫揉造作,已陷入了误读与狭隘的陷阱。本文试图从中国当代现有的女性艺术研究理论出发,反思观念先入下理论研究的误区,展开对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研究理论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反思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课题的选择与研究动机,国内外现有的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状况和文献资料的综述,选题的目的、意义与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中国女性艺术研究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作了分析研究;第三部分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与研究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第四部分对当代女性艺术研究理论的再研究;第五部分为结论,认为女性艺术研究应该在融汇男性与女性二者的层面上建立起新的研究坐标,既承认女性的优势与不足,也承认男性的长处与缺点,在互补与统一中研究男女两性文化与艺术,从而走出一条更为合理的研究途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选择和研究动机
  • 1.2 以往的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主要的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 1.2.2 中国当代主要的女性(主义)艺术研究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2.1 专著类
  • 1.2.2.2 论文类
  •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中国女性艺术研究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 2.1 相关的基本概念
  • 2.1.1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美学
  • 2.1.1.1 什么是女性主义?
  • 2.1.1.2 什么是女性主义理论?
  • 2.1.1.3 女性主义美学
  • 2.1.2 女性(主义)艺术
  • 2.1.3 女性主义艺术理论
  • 2.2 中国的妇女运动及其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与特点
  • 2.2.1 妇女运动的界定
  • 2.2.2 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
  • 2.2.3 中国的妇女运动的形态、分期与特点
  • 2.3 中国女性艺术发展概况及特点
  • 3.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与研究理论的兴起、发展
  • 3.1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兴起的背景
  • 3.2 女性主义介入下的女性艺术轨迹
  • 3.3 女性主义介入下的女性艺术特点
  • 3.3.1 对自我世界的关注
  • 3.3.2 对微观世界的关注
  • 3.3.3 思维方式的感性化膨胀
  • 3.3.4 对性别身份的过度审视
  • 3.4 女性艺术研究理论的兴起与阶段性发展
  • 3.4.1 关于女性艺术史的建构
  • 3.4.2 对女性主义美学的探讨
  • 3.4.3 女性艺术批评
  • 4. 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理论的再研究
  • 4.1 构建女性艺术史的实践与争论
  • 4.1.1 构建女性艺术史的实践
  • 4.1.2 争论的焦点——必要性
  • 4.2 性别视角与女性艺术研究
  • 4.2.1 “凝视”的滥用
  • 4.2.2 性别观念与女性艺术
  • 4.3 当今女性艺术研究与社会历史现状的矛盾
  • 4.4 当代女性艺术批评与女性艺术研究
  • 4.4.1 一般意义上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诉求
  • 4.4.2 当代中国女性艺术批评的再研究
  • 4.4.2.1 解读的局限性与批评的有效性
  • 4.4.2.2 存在的问题
  • 4.4.2.3 存在的误区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20 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编年纪事(1844—2002)
  • 附录 2 西方女性主义年表 (1949—1995)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J]. 飞天 2011(18)
    • [2].赴比利时举办“镜花水月——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策展小记[J]. 中国美术馆 2009(11)
    • [3].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特点[J].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8(12)
    • [4].裸露:中国当代女性行为艺术的“自我殖民”[J]. 才智 2013(13)
    • [5].中国当代女性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6].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与“花”的对话[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4)
    • [7].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文献综述[J]. 艺术探索 2011(05)
    • [8].浅谈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发展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 [9].中国当代女性慈善公益活动初探[J]. 湖南社会科学 2016(06)
    • [10].中国当代女性杂志的广告现状与设计特性研究[J]. 明日风尚 2020(08)
    • [11].抗争与救赎——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自恋”与“自虐”意识的解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07)
    • [12].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之我见[J].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8(10)
    • [13].花样年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中的媒介研究[J]. 美术研究 2018(04)
    • [14].从“贤妻良母”到“女汉子”:中国当代女性审美形象分析[J]. 中国美学研究 2014(02)
    • [15].本土化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J]. 美术界 2010(05)
    • [16].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镜头下的体识[J]. 美术文献 2014(05)
    • [17].缺席的身份——2011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提名展作品选登[J]. 艺苑 2011(03)
    • [18].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性别困惑中的自我拯救[J]. 美术向导 2011(02)
    • [19].走向自我之后: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中的自我书写及其发展境遇[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08)
    • [20].走向自我之后: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中的自我书写及其发展境遇[J]. 殷都学刊 2008(03)
    • [2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国当代女性导演的爱情观[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09)
    • [22].2008,艺术绽放[J]. 华人世界 2008(03)
    • [23].“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研讨会会议综述[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4].中国当代女性架上绘画的图像修辞学微观[J]. 美术大观 2009(06)
    • [25].成长的阵痛与女性意识——从《黑处有什么》看中国当代女性题材电影[J]. 电影评介 2017(01)
    • [26].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现状分析[J]. 当代文坛 2011(02)
    • [27].开启无限可能[J]. 芭莎珠宝 2014(04)
    • [28].西方理论话语与中国当代女性小说潮流的发生[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29].“半边天——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综述[J]. 中国美术馆 2011(11)
    • [30].中国当代女性艺术[J]. 中国美术馆 2011(11)

    标签:;  ;  ;  ;  ;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理论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