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

论文摘要

导师饶云江教授于2000年发明了用高频CO2激光脉冲在光纤单侧加热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方法。数年来,课题组对其制作方法、成栅过程、基本特性以及实际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现已渐成体系。本文先用HF溶液腐蚀掉部分包层,然后在这种薄包层的光纤上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该光栅既有小直径光栅对外界折射率敏感的优点,又加强了高频CO2激光脉冲写入LPFG后光栅折射率分布不均的特点,本文对其部分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首次报道了在薄包层光纤上用高频CO2激光脉冲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并分析了该类薄包层LPFG横截面折射率的分布。结合LPFG的腐蚀实验,通过传输谱图的比较发现:先腐蚀光纤包层后写入光栅的方法较先写入光栅后腐蚀包层的方法更能有效地调整谐振波长。分别利用这两种薄包层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做折射率传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减小包层直径可以显著提高LPFG的折射率敏感特性。2、首次对薄包层的光纤上用高频CO2激光脉冲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基础特性(温度,应变,扭曲,弯曲)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和分析,经过比较,发现其温度、应变、扭曲和弯曲特性与未腐蚀时及先写入光栅后腐蚀时相应特性规律基本一致.谐振波长随温度线性漂移,灵敏度为0.1 n m·℃-1,损耗峰幅值对温度不敏感。应变灵敏度变小,谐振波长对应变的灵敏度为-0.14nm/mε,损耗峰幅值对应变的灵敏度为0.18dB/mε。扭曲特性具有明显的扭曲方向相关性,即顺时针扭曲时谐振波长线性‘红’移;逆时针扭曲时谐振波长线性‘蓝’移,谐振波长随扭曲变化的灵敏度的绝对值均约为0.04nm/(rad·m-1),谐振波长和损耗峰幅值的弯曲特性具有较强的弯曲方向相关性。3、长周期光纤光栅应用于化学传感时,只有外部环境折射率小于且接近于光纤包层的折射率时才有较高的灵敏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化学检测方面的应用,同时不具有化学敏感特定性。本文首次利用LB技术将碳纳米管薄膜镀于普通长周期光纤光栅、腐蚀后的长周期光纤光栅以及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上,观测到光谱有微弱的‘蓝’移,可望将此结构用于高灵敏度的气体测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LPFG 的发展概况
  • 1.2 LPFG 的写入方法
  • 1.3 LPFG 的形成机理
  • 1.4 LPFG 在传感方面的应用
  • 1.5 LPFG 包层直径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本课题的意义
  • 2激光脉冲写入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第二章 高频CO2激光脉冲写入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
  • 2.1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理论分析
  • 2.1.1 LPFG 的理论
  • 2.1.2 包层直径对LPFG 的影响
  • 2 激光脉冲写入LPFG 的方法'>2.2 高频CO2 激光脉冲写入LPFG 的方法
  • 2 激光脉冲写入LPFG 方法简介'>2.2.1 高频CO2 激光脉冲写入LPFG 方法简介
  • 2 激光脉冲写入法与其它写入法的区别'>2.2.2 高频CO2激光脉冲写入法与其它写入法的区别
  • 2.3 两种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制备方法
  • 2.3.1 先写入LPFG 后腐蚀光纤包层的方法
  • 2.3.2 先腐蚀光纤后再在薄包层光纤上写入LPFG 的方法
  • 2.3.3 结果分析
  • 2.4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实验
  • 2.4.1 先写入LPFG 后腐蚀光纤的折射率实验
  • 2.4.2 先腐蚀光纤后再在薄包层光纤上写入LPFG 的实验
  • 2.5 小结
  • 第三章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基本传感特性
  • 3.1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
  • 3.1.1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实验及结果
  • 3.1.2 温度特性理论分析
  • 3.2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应变特性
  • 3.2.1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应变特性实验及结果
  • 3.2.2 应变特性理论分析
  • 3.3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扭曲特性
  • 3.3.1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扭曲特性实验及结果
  • 3.3.2 扭曲特性理论分析
  • 3.4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弯曲特性
  • 3.4.1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弯曲特性实验及结果
  • 3.4.2 弯曲特性理论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LB 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
  • 4.1 长周期光纤光栅薄膜传感器理论模型
  • 4.2 LB 技术与碳纳米管
  • 4.2.1 LB 技术简介
  • 4.2.2 碳纳米管简介
  • 4.3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LB 技术镀碳纳米管膜
  • 4.3.1 镀膜准备
  • 4.3.2 镀膜过程
  • 4.3.3 镀膜结果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功能液态锂铅包层氚增殖性能分析[J]. 核科学与工程 2020(02)
    • [2].光子晶体光纤中局域包层模式的特性[J].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15(02)
    • [3].聚变堆增殖包层概念特征比较研究[J]. 核科学与工程 2008(03)
    • [4].聚变堆液态金属锂铅包层多功能涂层研发[J]. 核科学与工程 2008(03)
    • [5].不同角度包层光剥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 中国光学 2019(05)
    • [6].双冷嬗变包层中液态锂铅磁流体压降研究(英文)[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7].中国实验包层模块材料研发进展[J]. 核科学与工程 2009(03)
    • [8].高增益包层失流事故热工安全分析[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03)
    • [9].高氚增殖比包层的设计及热工水力分析[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7(12)
    • [10].水冷固态增殖包层模块冷却剂管系流量分配研究[J]. 核科学与工程 2016(06)
    • [11].聚变堆包层的可视智能辅助概念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8(04)
    • [12].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包层光滤除器的温度场研究[J]. 中国激光 2016(07)
    • [13].GK800—N离心机泄漏整改[J]. 通用机械 2014(09)
    • [14].中国氦冷却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热工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09(02)
    • [15].一种新型的多包层光子晶体光纤的分析方法[J]. 物理学报 2008(05)
    • [16].水包冰球包层粒子散射特性的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6(05)
    • [17].近零平坦色散三包层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03)
    • [18].扩散连接技术在核聚变反应堆包层模块制造中的应用[J]. 精密成形工程 2015(01)
    • [19].国际热核聚变堆实验增殖包层模块设计[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01)
    • [20].水冷包层模块局部模型流量分配数值模拟[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5(02)
    • [21].聚变堆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传热结构优化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26)
    • [22].聚变发电试验堆固态包层瞬态电磁载荷的数值模拟[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3].ITER屏蔽包层活化分析[J]. 核科学与工程 2016(02)
    • [24].水冷包层试验段设计与流动特性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6(03)
    • [25].水冷氚增殖包层的中子学模拟[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7(01)
    • [26].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包层中子学数值模拟[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11)
    • [27].破口条件下高压氦气冲击液态铅锂压力传播实验分析[J]. 核科学与工程 2019(06)
    • [28].CFETR水冷陶瓷增殖剂包层中子学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0(03)
    • [29].水冷包层模块第一壁流动传热特性初步分析[J]. 核科学与工程 2017(04)
    • [30].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残留包层光滤除研究[J]. 激光技术 2017(06)

    标签:;  ;  ;  ;  ;  ;  

    薄包层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