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突发信号盲接收技术研究

短波突发信号盲接收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近十几年来,随着短波新体制新技术的日益发展,突发通信在短波通信领域,尤其在短波军事通信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对于该类信号的盲(非协作)接收技术,特别是短突发信号的盲接收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另外,计算复杂度低、有利于工程实现的算法较少。本文围绕这一应用背景,结合实验室承担的军队大型重点工程研究项目,针对短波突发信号的盲接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从算法研究和工程实现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突发信号的存在性检测是短波突发信号盲接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工程实现的角度出发,将信号的存在性检测分为判决统计量的选取、自适应门限的调整和判决算法的确定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部分,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减小虚警概率和漏警概率更有效的方法是设计合适的自适应门限算法和判决算法。同时针对短波突发信号的特点,分别给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自适应门限算法和判决算法。符号盲同步是短波突发信号盲接收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目前用于突发信号的非数据辅助前向符号定时估计算法,分析和仿真了各种算法的性能,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每符号两个样点的非数据辅助的前向符号定时估计算法。新算法研究了以两倍符号速率采样的基带信号经过非线性变换后在频域混叠的情况,然后,在非线性变换之前,直接采用抗混叠滤波器,将可能在非线性变换之后出现混叠的那部分信号滤掉。这样,以两倍符号速率采样的基带信号,经过抗混叠滤波后,就可以直接利用传统的平方律非线性算法(当然,也可以采用一次幂非线性法或对数非线性法等)估计定时相位偏差。新算法对于信号及应用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在短波数字信号盲接收系统中,盲均衡器的设计是至关重要而又相对困难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对于短波突发信号设计盲均衡器,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能在几百、甚至几十个符号内使盲均衡算法收敛。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目前盲均衡领域的研究现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较为实用的Bussgang类盲均衡算法,并指出对于突发信号、尤其是短突发信号的盲均衡,常规Bussgang类盲均衡算法都很难在一个突发内完成收敛。为了解决快速收敛问题,经认真分析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基于数据重用思想的Bussgang类盲均衡算法上,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成熟的算法相对较少。本文根据数据重用方法的不同,将该类算法分为三种,并重点研究了其中的两种:基于多数据向量的重叠重用和基于多数据向量的循环重用。对于前者,分别给出了基于仿射投影的CMA盲均衡算法和基于集员滤波的CMA盲均衡算法,加快了CMA的收敛速率;而对于后者,其算法结构更利于实时实现,并且本文以大量的仿真实验及分析证实了该类算法的有效性,其在一定的信道条件下完全可以在几十、甚至十几个符号内达到收敛,非常适合短突发信号的盲均衡。载波同步在数字信号的相干接收中是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而对于突发信号的盲接收来讲则必须采用非数据辅助的前向载波同步技术,主要包括频偏估计和相偏估计。另外,考虑到短波数字信号的实际接收条件,还应关注算法的抗噪声能力。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非数据辅助前向频偏和相偏估计算法,分析和仿真了各种算法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新算法首先利用相邻码元判决点处的相位差粗略估计载波频偏,从而获得宽的捕获范围;然后,再利用长时延自相关函数精细估计载波频偏,以便获得高的估计精度。新算法以相对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位折叠和低信噪比下的频偏估计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偏估计中由噪声引起的相位跳变问题,针对短波信号分别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和一种全新算法,两种算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相位跳变的概率,提高算法的抗噪声性能。最后,结合实验室承担的科研任务,针对短波窄带信号的实时盲接收,研制了两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短波窄带多通道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并将本文所研究的盲接收算法应用于这两种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实现短波窄带信号的实时盲接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短波突发信号特征
  • 1.3 盲接收的特点
  • 1.4 系统模型
  • 第二章 短波突发信号盲检测技术
  • 2.1 概述
  • 2.2 判决统计量的选取
  • 2.2.1 时域判决统计量
  • 2.2.2 频域判决统计量
  • 2.2.3 判决统计量的比较
  • 2.3 自适应门限算法
  • 2.3.1 绝对自适应门限算法
  • 2.3.2 相对自适应门限算法
  • 2.3.3 SDM自适应门限算法
  • 2.4 判决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短波突发信号符号盲同步技术
  • 3.1 概述
  • 3.2 最大平均功率定时同步算法
  • 3.3 经典的最大似然前向定时估计算法
  • 3.4 每符号两个样点的前向定时估计算法
  • 3.4.1 Lee算法
  • 3.4.2 Zhu算法
  • 3.4.3 性能仿真
  • 3.5 一种新的每符号两个样点的前向定时估计算法
  • 3.5.1 算法描述及分析
  • 3.5.2 算法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短波突发信号盲均衡技术
  • 4.1 概述
  • 4.1.1 均衡器的分类
  • 4.1.2 盲均衡算法研究动态
  • 4.1.3 盲均衡算法的衡量指标
  • 4.1.4 突发信号对盲均衡算法的要求
  • 4.2 数据重用思想及其在自适应滤波中的应用
  • 4.2.1 数据重用的概念
  • 4.2.2 基于数据重用的LMS自适应滤波
  • 4.3 基于多数据向量重叠重用的Bussgang类盲均衡算法
  • 4.3.1 基于仿射投影的数据重用CMA盲均衡算法
  • 4.3.1.1 算法推导
  • 4.3.1.2 性能分析
  • 4.3.1.3 算法仿真
  • 4.3.2 基于集员滤波的数据重用CMA盲均衡算法
  • 4.3.2.1 算法推导
  • 4.3.2.2 性能分析
  • 4.3.2.3 算法仿真
  • 4.4 基于多数据向量循环重用的Bussgang类盲均衡算法
  • 4.4.1 算法描述
  • 4.4.2 误收敛问题
  • 4.4.2.1 问题描述
  • 4.4.2.2 原因分析
  • 4.4.3 最优收敛问题
  • 4.4.3.1 问题描述
  • 4.4.3.2 数据重用长度的选择
  • 4.4.4 对实际短波突发信号的均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短波突发信号载波盲同步技术
  • 5.1 概述
  • 5.2 基于NDA的前向载波频偏估计算法
  • 5.2.1 载波频偏的最大似然估计
  • 5.2.2 载波频偏的一些经典估计算法
  • 5.2.3 一种前向载波频偏估计新算法
  • 5.2.3.1 算法推导
  • 5.2.3.2 算法仿真
  • 5.3 基于NDA的前向载波相偏估计算法
  • 5.3.1 载波相偏的最大似然估计
  • 5.3.2 性能仿真
  • 5.3.3 相位跳变问题
  • 5.3.3.1 解决相位跳变问题的两种常用算法
  • 5.3.3.2 一种解决相位跳变问题的改进算法
  • 5.3.3.3 一种解决相位跳变问题的新算法
  • 5.3.3.4 算法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短波多通道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 6.1 基于主机的短波数字信号处理平台
  • 6.1.1 处理平台的总体构成
  • 6.1.2 8 通道采集预处理卡
  • 6.1.3 盲接收算法和主控界面
  • 6.2 基于DSP的短波数字信号处理平台
  • 6.2.1 处理平台的总体构成
  • 6.2.2 4 通道并行采集处理卡
  • 6.2.3 主机应用程序
  • 6.3 两种处理平台的测试性能
  • 6.3.1 实验室信号测试
  • 6.3.1.1 多通道解调效果测试
  • 6.3.1.2 单通道解调性能测试
  • 6.3.2 实际信号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短波突发信号盲接收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