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 ——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 ——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自律与他律范畴作为贯穿线索来对康德、黑格尔两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本论文从时代背景、传承渊源和哲学基础三个层面探讨了康德与黑格尔两人自律与他律美学思想形成的根源。在讨论时代背景时,既提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的影响,也分析了他们两人在延续着的时代背景中个人在美学思想上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在追溯传承渊源时,指出康德的美学思想源于他对当时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等理论前驱的选择性接受,而黑格尔美学思想则是源于他对柏拉图、康德、费希特、席勒、谢林等理论前驱的选择性接受;在比较分析哲学基础时,揭示了两人在认识论、伦理学和目的论方面的歧异。其次,本论文对康德与黑格尔两人自律与他律美学思想的理论内容作了一番概述与比较。在美论方面,将康德的“美的分析”、“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观点与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在崇高理论方面,将康德的美与崇高、“数学与力学的崇高”的看法与黑格尔的美与崇高、“象征性艺术的崇高”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在艺术理论方面,则将康德的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艺术审美与天才、艺术分类的表现类型等观点与黑格尔的艺术与历史、哲学的关系、艺术美的实现、艺术分类的历史类型等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时,运用自律与他律范畴去贯串两人的美学观点,找出两人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但更多的是探讨了两人美学思想的重大歧异。再次,本论文在对康德与黑格尔两人自律与他律的美学思想之价值与局限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康德美学思想超前于黑格尔美学思想之处在于重视人的存在价值、准确地捕捉到了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体现艺术与自然的联系及提升后世美学的独立地位;而黑格尔美学思想超越康德美学思想之处则在于体现深刻的历史意识、展现浓郁的现实感、贯彻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及批判了妨碍艺术发展的社会条件。总的来说,康德与黑格尔俩人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是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伏笔与根源,对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前言
  • 一、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二、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三、本选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
  • 四、本选题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 五、本选题理论范畴的运用
  • 第二章: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根源——自律与他律美学取向的形成
  • 一、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时代背景
  • (一)、康德与黑格尔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
  • (二)、康德与黑格尔在身处时代背景下的美学选择
  • 二、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传承渊源
  • (一)、康德对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其他美学的传承
  • (二)、黑格尔对柏拉图、康德、费希特、席勒、谢林美学的传承
  • 三、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 (一)、认识论的歧异:二元论与一元论之对比
  • (二)、伦理学的歧异:道德理想与伦理实体之对比
  • (三)、目的论的歧异:主观合目的性与客观合规律性之对比
  • 第三章: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比较分析——自律与他律的美论初探
  • 一、康德的美论——美的分析、美是道德的象征
  • 二、黑格尔的美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三、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异同
  • (一)、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相通
  • (二)、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歧异
  • 第四章: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比较分析——自律与他律的崇高理论初探
  • 一、康德的崇高理论——美与崇高、数学与力学的崇高
  • 二、黑格尔的崇高理论——美与崇高、象征型艺术中的崇高
  • 三、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异同
  • (一)、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相通
  • (二)、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歧异
  • 第五章: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比较分析——自律与他律的艺术理论初探
  • 一、康德的艺术理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艺术审美与天才、艺术分类的表现类型
  • 二、黑格尔的艺术理论——艺术与历史、哲学的关系、艺术美的实现、艺术分类的历史类型
  • 三、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异同
  • (一)、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相通
  • (二)、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歧异
  • 第六章: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评价——自律与他律美学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 一、康德美学思想超前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理论特点
  • (一)、重视人的存在价值
  • (二)、准确地捕捉到了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
  • (三)、体现艺术与自然的联系
  • (四)、提升后世美学的独立地位
  • 二、黑格尔美学思想超越康德美学思想的理论特点
  • (一)、体现深刻的历史意识
  • (二)、展现浓郁的现实感
  • (三)、贯彻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四)、批判妨碍艺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 第七章: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西美学的影响
  • 一、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影响
  • (一)、康德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影响
  • (二)、黑格尔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影响
  • 二、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 (一)、康德美学对现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 (二)、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果性理论在康德思想教学中的意义——评《康德因果性理论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1)
    • [2].康德谎言禁令中的困难、批评与解释[J]. 哲学动态 2020(01)
    • [3].论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J]. 理论界 2019(12)
    • [4].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6)
    • [5].论康德的法权概念[J]. 河北法学 2020(05)
    • [6].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7].试论康德伦理学的“社会向度”[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浅谈康德因果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9].作为自由否定性表现的康德技巧概念阐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10)
    • [10].康德道德原则何以具有实践性[J]. 齐鲁学刊 2020(04)
    • [11].自我意识理论的困境与出路:从康德到马克思[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7)
    • [12].论康德对道德狂热主义的批判[J]. 道德与文明 2020(05)
    • [13].康德论人的尊严——兼论尊严的可丧失性问题[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01)
    • [14].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康德问题”[J]. 理论探讨 2020(05)
    • [15].论康德早期自然探索对“上帝存在”的否定[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3)
    • [16].以责任的名义开展生命教育——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8(02)
    • [17].前批判时期哲学的奠基——康德《活力的真正测算》解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8].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上帝设定——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谈起[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9].以佛教释康德:梁启超的康德观探析[J]. 东方论坛 2018(05)
    • [20].论康德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超越[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1].康德认识论及伦理学视角下的“形式”和“质料”[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2].从世界公民的观点能看多远的历史?——重新梳理有关康德历史哲学的争论[J]. 北京社会科学 2017(08)
    • [23].康德的哲学思想初探[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5)
    • [24].论康德道德神学对心灵秩序的自由根基重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5].情感分析与形而上学——再论康德的物自体概念[J]. 学术研究 2017(10)
    • [26].康德的国际伦理法则[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10)
    • [27].重构中的知识与对象——论康德对理性知识的考察[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7)
    • [28].康德论对动物的间接义务[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9].“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理性的私下运用”辨析——读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J]. 名作欣赏 2015(02)
    • [30].康德的“物自身”辨正[J]. 世界哲学 2013(06)

    标签:;  ;  ;  ;  ;  ;  ;  

    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 ——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