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权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权

论文摘要

最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4)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听说能力,全球一体化的现状也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口语水平必须达到能与英语本族人交流的程度。作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但是他们深知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且都希望能将英语说得流利准确。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SPSS1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发现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占有话语权(达65%以上)是造成这种不满意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授课以输入为主、师生或者生生之间口语交流机会很少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口头交流机会很少则意味着话语权严重失衡。课堂中的话语权是学生说话的权利,它能使学生自主地对现实生活、实践活动进行真实、具体地表白。课堂中的话语权由三部分组成:教师、学生和教材。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学生应该拥有40%的话语权,来反映自己的理念、思想、态度、价值。拥有话语权,获得说话的机会,学生才能学会理性或感性地表达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作者试图从语言学中的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哲学范畴中的人本主义理论,以及输入和输出假设等二语习得理论角度,就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话语权失衡以及课堂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或弊端,展开调查研究,探索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话语权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和作用。作者从上述理论中得到证实,更加认识到话语权对学生口语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积极的参与者,练习对学习者十分重要,不可或缺,它是使陈述性知识逐渐变成程序性知识的习得机制。社会交际是输入与输出辩证和有机的结合,能促使学习者语言得到发展。语言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进入课堂之外可能遇到的各种真实社会交际场面并进行对话交际。学习应该优先考虑人类的需求和兴趣,因为学习者学习最需要和最渴望的知识时,学得最好。在语言学习中,一定数量的语言输出对提高口语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口语练习机会,进行语言输出。作者与另一个大学英语教师合作,尝试了一种新的对提高口语能力更为有效的教学试验。该试验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结合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置具体的口语练习任务,保证学生每节课中至少40%以上的课堂话语权,鼓励学生在课堂说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源于语言教学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展语言能力,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并促使学生口头交际。教师给学生创造最佳学习条件,允许他们按自己发展进程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拥有口头交流机会,既锻炼口语,又培养其解决问题的交际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目的。作者采用的评价方式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流活动,用英语表达,避免学成“哑巴英语”。表现性评价不仅能评价学生的知识,而且能评价学生的能力。它采用直接评价方式,既能评价单个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能评价整个小组的表现。一份档案袋,记录学生一系列有系统、有组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能力、进步和成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经过外教的口语测试证实,试验学生在口语准确、流利、语用得体等表达方面均明显提高。本次试验教学显示:给予学生充足的话语权和口语练习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彼此合作交流;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活动和培养学习策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培养学习者自主,转换从单纯依靠教师指导到自主学习的角色和责任。可喜的是,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促使他们课外继续学习,积极寻找机会加强和巩固技能,以便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充满自信。教师也提高了设计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活动的能力。虽然这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然而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效而且实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 1.2 Relative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Abroad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 2.1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Students' Discourse Right
  • 2.1.1 Anderson's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ACT)
  • 2.1.2 McLaughlin'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 2.2 Sociocultural Theory (SCT) and Students' Discourse Right
  • 2.3 Humanism Theory and Students' Discourse Right
  • 2.4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and Students' Discourse Right
  • 2.4.1 Krashen's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 2.4.2 Swain's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
  • 3. Research
  • 3.1 Research Design
  • 3.2 Subjects
  • 3.3 Research Method
  • 3.3.1 Quantitative Study
  • 3.3.2 Qualitative Study
  • 3.4 Results of Research
  • 3.4.1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 3.4.2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
  • 4. An Experimental leaching
  • 4.1 The Definition of TBA and the Motivation for Classroom Application
  • 4.2 Task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 4.3 Assessments
  • 4.3.1 The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s
  • 4.3.2 The Portfolio Assessment
  • 4.4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sults
  • 4.4.1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 4.4.2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 5. The Implication of Experimental leaching
  • 5.1 Improving Students'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 5.2 Fostering Learner Autonomy
  • 5.2.1 The theory of Autonomy
  • 5.2.2 How Learner Autonomy Is Fostered
  • 6. Conclusion
  • 6.1 Limitations
  • 6.2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 6.3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