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措施下双季稻田固碳减排研究

不同施肥措施下双季稻田固碳减排研究

论文摘要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而稻田生态系统又是CH4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基于上述两点,稻田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施肥是稻田耕作过程中一种主要的管理措施,不同的施肥管理不但会影响稻田CH4和N2O的排放,而且会影响稻田土壤耕层有机碳的固定,进而影响到土壤地力和水稻产量,而同时土壤固碳能力对温室气体减排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探寻既能有效减排又能保障正常粮食生产的措施,实现培肥地力、增产和减排的共赢。因此,本研究在综合考虑泄漏因素对土壤固碳的抵消作用的基础上,探寻能实现有效减排和粮食增产的施肥管理措施。本试验于2010年选取湖南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监测了不同施肥措施下(包括CK(不施肥)、NPK1(单施化肥)、NPK1+BIS(秸秆焚烧+NPK)、NPK2+S(新鲜秸秆+NPK)、NPK2+MD(菌渣+NPK)、NPK3+CD(新鲜牛粪+NPK)和NPK3+BD(沼渣+NPK))土壤耕层碳密度的变化,估算了不同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并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同步测定稻田CH4和N2O排放,监测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和排放总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发生变化对CH4和N2O排放影响,并估算了CH4和N2O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以及对固碳的抵消效应;综合比较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效应,推荐了适合湖南红壤双季稻田的最优施肥管理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稻田CH4、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1)施肥处理增加稻田生育期间CH4排放,秸秆焚烧还田处理相比于单施化肥处理降低稻田CH4排放的28.3%,总氮投入水平基本相等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中,腐熟后的秸秆(菌渣、沼渣)相比于新鲜牛粪、秸秆还田后降低CH4排放的26.1%~61.5%。冬闲期实行干耕冬晒可有效降低CH4排放。(2)CH4排放与气温、投入有机肥料自身C/N密切相关。CH4排放对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养分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表明,CH4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含量、C/N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无机氮NH4+-N、NO3--N浓度呈弱的正相关。(3)N2O排放主要集中于晚稻田,单施化肥处理N2O排放量显著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秸秆焚烧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降低N2O排放的85.0%,新鲜牛粪相比于沼渣降低N2O排放的80%。早、晚稻季N2O排放与CH4排放无消长关系,在冬闲期N2O排放与CH4排放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4)N2O排放对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养分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表明,N2O排放与土壤中全氮质量分数呈弱的正相关,与无机氮NH4+-N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稻田土壤固碳、减排综合效益分析:(1)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以沼渣、秸秆配施NPK固碳效果最好,单施化肥同样起到提高土壤碳水平的作用。秸秆焚烧处理则降低土壤碳固存量,表现为碳损失。(2)相比于空白处理(CK),新鲜牛粪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CH4、N2O排放产生的总温室效应及单位产量的温室效应最强。3.最优施肥管理措施推荐对各处理固碳效果、产量及CH4、N2O排放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表明,沼渣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增碳54.7%~91.7%,增产6.9%~13.7%,减排﹣19.4%~153.3%,净固碳减排效益最好,因此,选取沼渣配施NPK为最优施肥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稻田土壤固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
  • 4、N2O 排放的影响'>1.2.2 施肥对稻田 CH4、N2O 排放的影响
  • 1.2.3 稻田土壤碳库及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 1.3 稻田土壤固碳措施对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方案
  • 2.1 研究目标
  • 2.2 主要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2.4 试验方案设计
  • 2.4.1 试验地概况
  • 2.4.2 试验区设计与田间管理
  • 2.4.3 气体样品采集分析与土壤要素采集测定
  • 2.4.4 计算方法
  • 4排放的影响'>第三章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 CH4排放的影响
  • 4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3.1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 CH4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
  • 4季节累积排放量'>3.2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 CH4季节累积排放量
  • 3.3 讨论
  • 4排放的影响'>3.3.1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 CH4排放的影响
  • 4+-N、NO3--N 变化对 CH4排放的影响'>3.3.2 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 NH4+-N、NO3--N 变化对 CH4排放的影响
  • 4排放的影响'>3.3.3 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对 CH4排放的影响
  • 3.4 小结
  • 2O 排放的影响'>第四章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 N2O 排放的影响
  • 2O 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4.1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 N2O 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
  • 2O 季节累积排放量'>4.2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 N2O 季节累积排放量
  • 4.3 讨论
  • 2O 排放的影响'>4.3.1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 N2O 排放的影响
  • 4+-N、NO3--N 变化对 N2O 排放的影响'>4.3.2 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 NH4+-N、NO3--N 变化对 N2O 排放的影响
  • 2O 排放的影响'>4.3.3 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对 N2O 排放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固碳减排效益分析
  • 5.1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5.1.1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 5.1.2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土壤碳密度估算
  • 4、N2O 排放产生综合温室效应'>5.2 不同施肥措施下 CH4、N2O 排放产生综合温室效应
  • 5.3 讨论
  • 5.3.1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5.3.2 施肥导致的温室气体增排对碳固存的抵消
  • 5.3.3 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土壤净固碳减排效益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4、N2O 排放'>6.1.1 稻田土壤 CH4、N2O 排放
  • 6.1.2 稻田土壤固碳减排效益分析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固碳途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2)
    • [2].种植固碳森林 守护多彩地球[J]. 浙江林业 2018(06)
    • [3].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1)
    • [4].固碳方法比较研究及利弊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3)
    • [5].林分结构与固碳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3)
    • [6].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生物固碳领域研发态势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 2015(06)
    • [7].集三域生物之力,合成一条高效的固碳通路[J]. 中国科技教育 2017(04)
    • [8].2008-2018年广州市人民公园植被变化及固碳价值核算[J]. 南方林业科学 2020(02)
    • [9].化学吸收剂强化微藻固碳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S2)
    • [10].褐腐对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及机理[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11)
    • [11].设施农业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2)
    • [12].基于单木模型对温州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固碳增湿能力的比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 [13].森林固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定位及增加固碳的途径[J]. 农业与技术 2015(17)
    • [14].采伐对豫西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05)
    • [15].基于碳循环的黄淮海平原耕地固碳功能研究[J]. 资源科学 2016(06)
    • [16].辽宁省新造林固碳价值估算[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32)
    • [17].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2)
    • [18].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其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7)
    • [19].园林植物固碳功能景观构建[J]. 科技创业家 2013(20)
    • [20].绿色住宅的固碳技术与应用[J]. 华中建筑 2011(06)
    • [21].我国开展生物固碳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 2008(05)
    • [22].京津冀地区林木固碳价值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4)
    • [23].体外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的构建[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06)
    • [24].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长期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 [25].不同造林方式小黑杨生产力及固碳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3)
    • [26].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作用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4(19)
    • [27].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01)
    • [28].喀斯特适生植物固碳增汇策略[J]. 中国岩溶 2011(04)
    • [29].生物固碳途径及其进化[J]. 广东化工 2010(10)
    • [30].森林经营与管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碳泄漏和净固碳量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标签:;  ;  ;  

    不同施肥措施下双季稻田固碳减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