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 ——晚清主要小说期刊译作研究(1901-1911)

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 ——晚清主要小说期刊译作研究(1901-1911)

论文摘要

在中国翻译史上,晚清时期正处于第二次翻译高潮——大规模译介域外文学的高潮之中。目前,晚清翻译文学研究开始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整体上还远没有充分展开,研究者多将目光集中在梁启超、严复、林纾等大家身上。然而在此研究领域中还有更为薄弱的环节,那就是对晚清小说期刊译作的研究。作为晚清时期译作主要媒介载体之一的小说期刊,是一种新兴的近代化、社会化的文学传播方式,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最为突出的文学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标志着文学传播方式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换。而晚清小说期刊译介,就是当时域外文学通过此一新兴媒介进入中国文化圈、与中国社会及普通读者发生接触的一种独特方式,是全面了解晚清翻译文学的一个基础性、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将晚清五种主要小说期刊的上百部(篇)译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本进行研究,结合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研究、接受美学等理论和晚清小说期刊译介的实际,提出“译入文体”、“演述”、“译述”等晚清翻译文学研究的新概念,从文体、译介方式、译介策略、翻译观等方面深入分析晚清小说期刊译作作为“译入语文化产品”的生成过程,揭示其作为一种通俗的“翻译文学”在参与建构中外文学文化关系上的意义。第一章首先梳理和辨析晚清小说期刊译介活动的理论背景,然后从译入语和译入文体角度,参照中国古典小说的类别特征对译作进行分类。这样的类型网络能够将这些译作分类整合,从而反映出晚清小说期刊译作的文体概貌。第二章按短篇和长篇两大类别逐一检视各类译作译入文体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分析译作与同类型小说期刊创作之间的关系。这同时也是从译作细部对译入语一方的文学传统如何操控译作文本构成以及译作又怎样反过来启发创作的考察。第三章舍弃了不能准确反映晚清小说期刊译介方式特点的“意译”等术语,深入到译作文本内部,根据译者在译作文本内外的身份和活动(而不是译作与原作的关系)提出,晚清小说期刊两种主要译介方式为“演述”和“译述”。第四章从译作文本内部转而考察小说期刊编者、译者和读者等外部因素,全面分析晚清小说期刊以读者为主导的译介策略,并最终确定其翻译观为“戏谑的重写”。在此研究过程中晚清小说期刊译作显示出来的“不透明”性及其在建构中外文学关系中的作用,对此一时期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也有启发性。晚清小说期刊译作的性质是翻译文学,本论文则是从比较文学译介学视角展开的一次翻译文学研究的尝试。希望本文不仅能够在晚清翻译文学研究方面开拓新的领域,还能为翻译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附表(一): 1949年以前涉及晚清域外文学译介的中国文学史
  • 附表(二): 1949年以后涉及晚清域外文学译介的学术专著
  • 第一章 晚清小说期刊的译介观念和译作类型
  • 第一节 域外小说译介观念的发生—以政治视野为主导
  • 第二节 域外小说译介观念的发展演变—从政治工具论到文学审美说
  • 第三节 晚清小说期刊译作的类型划分
  • 附表(一): 晚清五种主要小说期刊译作题材类型
  • 附表(二): 晚清五种主要小说期刊译作译入文体类型
  • 第二章 晚清小说期刊译作的译入文体及其与创作的关系—本土与域外、译作与创作间的“游走”
  • 第一节 短篇译作的译入文体及其与短篇创作的关系
  • 一 文言短篇
  • 二 白话短篇
  • 三 札记小说
  • 四 晚清小说期刊短篇创作与译作的关系
  • 第二节 长篇译作的译入文体及其与长篇创作的关系
  • 一 白话章回体
  • 二 长篇译作的其它译入文体类型—文体杂糅与文体创新
  • 三 晚清小说期刊长篇创作与译作的关系
  • 附表:晚清短篇小说译作集
  • 第三章 晚清小说期刊译作中的译者身份与译介方式
  • 第一节 白话译作中的译者身份与“演述”译介方式
  • 一 译者—“说话人”
  • 二 以原作为“本事”的“演述”译介方式
  • 第二节 文言译作中的译者身份与“译述”译介方式
  • 一 译者—“重形略神”的译作参与者
  • 二 凝练传神的“译述”译介方式
  • 第四章 晚清小说期刊译介的主导策略与“文学翻译观”
  • 第一节 译介的读者关怀—启蒙立场与消闲趣味
  • 第二节 译介中“译入语文化”的参与方式—“读者关怀”在译作中的具体实践过程分析
  • 一 译入语、译入文体、译介方式—“译入语文化”干预译作文本的主要途径
  • 二 “译入语文化”的主导地位:从译作文本到文学系统
  • 第三节 晚清小说期刊译介的“文学翻译观”—“戏谑的重写”
  • 结语: 晚清小说译作研究在中外文学关系上的几点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晚清五种主要小说期刊译作叙录
  • 附录二: 晚清域外小说译作目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晚清报刊与晚清小说发展研究[J]. 科技传播 2020(06)
    • [2].试论晚清小说家的分类[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3].当代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的“现代”意义[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4].论晚清小说翻译合作模式——兼为“失语”的合译者发声[J]. 东方丛刊 2019(01)
    • [5].晚清小说中赴日与赴欧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6(02)
    • [6].目的论视角下晚清小说翻译准则浅探[J]. 芒种 2013(12)
    • [7].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中性别建构及其现代意义[J]. 中国文学研究 2018(03)
    • [8].“时新小说”征文与晚清小说观念的转变[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9].吴友如与晚清小说插图[J]. 中州大学学报 2016(04)
    • [10].晚清小说期刊的广告叙述——以晚清报载《月月小说》广告为中心的探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11].一面世俗社会的哈哈镜——晚清小说中猪八戒形象浅析[J]. 阅读与写作 2010(10)
    • [12].晚清小说中的穿越题材浅析[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3].《晚清小说与政治之关系研究》序[J]. 学术交流 2013(07)
    • [14].从晚清小说家看士的近代转型[J]. 嘉应学院学报 2012(01)
    • [15].晚清小说集锦式结构特征探析——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例[J]. 群文天地 2011(06)
    • [16].晚清小说家和“士”的近代转型——基于“选学”立场的返观与重构[J]. 长江学术 2009(03)
    • [17].晚清小说中的“西方”[J]. 美与时代(下) 2013(12)
    • [18].晚清小说广告的类型及其创意设计[J]. 阅读与写作 2010(03)
    • [19].晚清小说理论变革中的中西比较语境考察[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0].浅谈晚清小说繁荣与报纸连载的关系[J]. 新闻采编 2010(01)
    • [21].论晚清小说期刊译介的启蒙立场与消闲趣味[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8)
    • [22].论晚清小说兴起的内在理路[J]. 社会科学家 2008(04)
    • [23].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4].没有晚清翻译,何来现代文学——重新评价晚清小说翻译[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25].政治功利性主导下晚清小说翻译的选材及翻译策略[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8)
    • [26].晚清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7].《晚清小说目录》补正[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04)
    • [28].晚清小说期刊译作“译入文体”论略[J]. 学术论坛 2008(05)
    • [29].《晚清小说目录》天津部分补遗[J]. 明清小说研究 2016(03)
    • [30].晚清小说广告与小说发展[J]. 阅读与写作 2010(05)

    标签:;  ;  ;  ;  

    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 ——晚清主要小说期刊译作研究(1901-191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