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

高校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倦怠问题也日益突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如何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还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在参阅已有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编制了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并利用该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考察了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期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高校教师为被试,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采用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初步探讨了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访谈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负荷过重;竞争压力大;科研、教学、管理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不科学的考评机制;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的缺乏等方面。高校教师感受到的来自组织的支持主要表现为:组织与领导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可;良好的人际环境;提供合理的薪酬和各种福利;提供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物质与资讯;组织的公平性;给予一定的工作自主性;在保证学校发展的同时给予教师职业发展的宽松环境等。此外,通过访谈发现高校教师认为高校的人文关怀、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持对于缓解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自编的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项目区分度,可以作为测量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的有效工具。(3)高校教师在组织支持感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学历的高校教师在物质支持、制度支持和组织支持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在物质支持、制度支持和组织支持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工作类型的高校教师在物质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4)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课时量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去人格化和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5)高校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可以预测其职业倦怠,具有高组织支持感的教师更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反之组织支持感低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其中组织支持感的社会情感支持和制度支持维度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职业倦怠
  • 2.1.1 职业倦怠概念的发展沿革
  • 2.1.2 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 2.2 组织支持感
  • 2.2.1 组织支持感的提出
  • 2.2.2 组织支持感的研究现状
  • 2.3 职业倦怠与组织支持感
  • 2.4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2.4.1 职业倦怠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探索方向
  • 2.4.2 组织支持感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探索方向
  • 2.4.3 教师职业倦怠与组织支持感的研究
  • 3 研究构思
  • 3.1 研究意义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思路
  • 3.4 研究假设
  • 4 访谈研究
  • 4.1 访谈研究的目的
  • 4.2 访谈的对象
  • 4.3 访谈结果
  • 5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编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的结构
  • 5.2.2 项目编制及初始问卷的产生
  • 5.2.3 问卷的施测
  • 5.3 结果
  • 5.3.1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5.3.2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的效度
  • 5.3.3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的信度
  • 5.3.4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问卷的项目区分度
  • 5.4 讨论
  • 5.4.1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量表的结构
  • 5.4.2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量表的信效度
  • 5.4.3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量表的项目质量
  • 6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方法
  • 6.2.1 被试
  • 6.2.2 研究工具
  • 6.3 结果
  • 6.3.1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现状
  • 6.3.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6.3.3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 6.4 讨论
  • 6.4.1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现状分析
  • 6.4.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 6.4.3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
  • 7 研究总结
  • 7.1 主要结论
  • 7.2 建议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爱诠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03)
    • [2].青年高校教师适应能力的提升策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10)
    • [3].论“互联网+”对高校教师的影响[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8)
    • [4].浅析高校教师如何提升PPT课件制作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9)
    • [5].阶段行为改变对高校超重和肥胖教师体质指数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6(10)
    • [6].高校教师如何树立底线意识[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11)
    • [7].论实践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J]. 新校园(上旬) 2016(11)
    • [8].微课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0)
    • [9].论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J]. 新校园(上旬) 2017(06)
    • [10].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7)
    • [11].高校教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22)
    • [12].试析从增强凝聚力来提升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途径[J]. 科技经济市场 2013(12)
    • [1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探索——基于教师角度[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3)
    • [14].论高校教师的政治诚信[J]. 林区教学 2017(12)
    • [15].浅论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高[J]. 考试周刊 2015(94)
    • [16].浅谈当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及其对策[J]. 时代教育 2012(23)
    • [17].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 青年与社会 2013(06)
    • [18].高校教师服务学生策略的探讨[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19].高校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才智 2015(32)
    • [20].高校教师幸福感状况调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07)
    • [21].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J]. 考试(教研版) 2012(08)
    • [22].做一名“寂寞”的高校教师[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01)
    • [2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6)
    • [24].高校教师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转型的研究和探索[J]. 贺州学院学报 2011(02)
    • [25].论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8)
    • [26].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分析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06)
    • [27].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研修效益评价研究——基于R校的实证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 2018(09)
    • [28].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以近五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为主[J]. 现代交际 2018(20)
    • [29].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06)
    • [30].高校教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意义及其途径[J]. 考试周刊 2013(96)

    标签:;  ;  ;  ;  

    高校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