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组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研究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组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胃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胃肠道肿瘤更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纤维内窥镜、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及胃肠道CT三维成像是主要的筛选和确诊的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容积扫描数据进行的CT三维成像以无创、方便、安全及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已经成为对胃肠道疾病尤其是隆起性病变的理想的检查方法。但胃肠道CT三维成像的高辐射使其难以作为易于推广的普查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比较其辐射剂量与常规扫描辐射剂量的差异。本文收集了30例在我院做胃肠道CT三维成像的患者,常规剂量120 mA扫描后,保持其它参数不变,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30mA、20mA及10mA低剂量扫描,观察不同剂量扫描患者容积再现(VR)、仿真模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的图像质量及所受辐射剂量差异。图像质量包括1、病变表面状况、病变密度显示、病变侵犯深度2、胃或结肠壁清晰度及胃黏膜或结肠带清晰度3、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4、腔外间隙清晰度5、扫描范围内肝脾等实质结构清晰度。结果显示30mA扫描所接受的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w)(mGy)为120mA的25%,20mA扫描所接受的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w)(mGy)为120mA的16.66%,10mA扫描所接受的放容积CT剂量指数(CTDIw)(mGy)为120mA的8.33%,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p<0.05)。图像质量:与120mA比较,30mA扫描显示VR及CTVE三维重建图像质量无差异,病变表面状况、病变侵犯深度、胃黏膜或结肠带显示清晰。VR及CTVE无法显示病变密度、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腔外间隙及扫描范围内肝脾等实质结构。MPR重建图像颗粒略增粗,病变及扫描范围内肝脾等实质结构密度分辨率下降,病变内如钙化等改变及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显示欠清晰,影响疾病定性诊断。病变侵犯深度、腔外间隙、胃或结肠壁及胃黏膜或结肠带显示欠清晰,图像质量有差异(p<0.05),但不影响定位诊断。20mA扫描显示VR及CTVE三维重建图像噪声增加,CTVE图像轻度几何变形,病变表面状况、病变侵犯深度、胃黏膜或结肠带与120mA比较图像质量有差异,但不影响疾病诊断。VR及CTVE无法显示病变密度、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腔外间隙及扫描范围内肝脾等实质结构。MPR重建图像颗粒增粗,病变及扫描范围内肝脾等实质结构密度分辨率明显下降,病变内如钙化等改变及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病变侵犯深度、腔外间隙、胃或结肠壁及胃黏膜或结肠带显示不清晰,图像质量有差异(p<0.05),影响疾病诊断。10mA扫描显示VR及CTVE三维重建图像噪声增加,CTVE图像几何变形明显,病变表面状况、病变侵犯深度、胃黏膜或结肠带与120mA比较图像质量有差异,影响疾病诊断。VR及CTVE无法显示病变密度、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腔外间隙及扫描范围内肝脾等实质结构。MPR重建图像模糊,颗粒增粗,病变及扫描范围内肝脾等实质结构密度分辨率明显下降,病变内如钙化等改变及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病变侵犯深度、腔外间隙、胃或结肠壁及胃黏膜或结肠带图像均模糊不清,图像质量有差异(p<0.05),影响疾病诊断。因此MSCT 30mA低剂量扫描可显示病变,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毗邻关系,30mA扫描辐射剂量为常规扫描辐射剂量25%,可应用于临床胃或结肠大范围筛查式诊断及肿瘤术后定期复查。

论文目录

  • 提要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一、超声
  • 二、血管造影
  • 三、X线
  • 四、MRI
  • 五、螺旋CT
  • 参考文献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检查前准备
  • 3、检查方法
  • 4、图像处理与分析
  • 结果
  • 1. 不同剂量扫描所受辐射剂量的比较
  • 2. 不同剂量扫描图象质量比较
  • 讨论
  • 1. 胃肠道疾病的影像学方法比较
  • 2. 胃肠道低剂量MSCT研究必要性及可行性
  • 3. 低剂量MSCT对图象质量的影响
  • 4. 低剂量MSCT的优点与缺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组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