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重构研究

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重构研究

论文摘要

合理使用制度可以说自《安娜女王法令》诞生伊始就一直不断发展,整部著作权法体现的就是一种平衡,合理使用制度恰恰是这种平衡的精髓所在,是著作权利益平衡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众和著作权人的角色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巨大利益时,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在平衡利益方面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传统环境下合理使用范围,平衡机制,应用形式等诸多因素,并不当然适用于网络环境下,技术保护措施不断打压合理使用制度的空间,传统合理使用制度无法调整新的传播技术带来的新的权利义务等一系列问题,让人对合理使用制度赖以生存的利益平衡功能产生了极大怀疑。网络环境的发展对传统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避免成为技术发展的牺牲品,传统合理使用制度迫切需要一次重构,来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挑战。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首先体现在它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知识产权问题,通过对传统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研究,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寻求使用合理,来保护我们全民族的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同时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同时,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传统合理使用制度的不足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对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梳理。其次,网络空间下合理使用制度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还体现在对于构建法治国家的推动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始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就知识产权领域向我国提出责难,如何避免在于发达国家的交流中沦为事实上的“公众”角色,通过对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现有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探讨,无疑将为解决这一类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围绕网络空间下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问题,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现有问题产生的理论和现实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规制建议和大胆提出相应的新的制度设计。在逻辑思路上,本文按照制度分析——问题探析——重构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我国相应法律规制与完善构想的路线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制度分析。该部分首先就合理使用制度这一来自判例法的制度,从法哲学与法经济学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哲学内涵的分析,指明了合理使用制度具有公平、正义的内涵与理性要求,这种植根制度本身的内涵,并不会因为技术的发展变革而丧失。而针对合理制度法经济价值的分析,指明了合理使用制度追求效率价值,要求在一定限度内尽可能地削弱对著作权垄断性的限制,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产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使可以分配的利益“蛋糕”更大更好。而同时为了追求公平价值,则要求在一定限度内尽可能地对著作权人的垄断权予以限制,以确保公众能接触和使用作品,能尽可能平等地分配利益“蛋糕”,以此来指出,由于收入不能够无代价地再分配,就出现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在网络时代效率和公平更加无法兼顾的时候,如何来化解这种冲突,如何进行选择,已成为一个事关重要的问题。第二部份,现有问题探析。该部分内容又具体从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受到的冲击、新产生的问题两个方面分别去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的方向。首先,对网络时代下著作权保护受到巨大冲击的原因分析。第一、著作权是带有地域性的私权,而网络空间下信息发布和传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国界,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著作权的地域性原则不断在弱化,导致著作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第二、传统统著作权的另一大特点是其专有性。作者通过著作权的专有性特点,获得社会对其作品肯定以及使用的回报,这样作者在向社会贡献有价值的作品同时保证了作者创造力进一步的延续。而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也恰好依赖于其信息的共享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的获得大量的信息。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导致了现有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空间下的失效。而通过对暂时复制,技术措施,数字图书馆,网络传播等具体问题的详实的分析,来判断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解决应该遵循的方向。第三部分,重构理论研究。这部分主要探讨了合理使用制度重构的原则和主要相关理论,指出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是一个包涵内在逻辑体系和弹性空间的工程,应当遵循技术包容性,适当前瞻性,与国情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等基本原则,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诠释。并进一步的分析了现在理论界主流的一些重构观点,分析他们的实际作用,认为法定许可是一个未来可以尝试选择的应进方向。指出网络契约说与推定许可说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之处。同时针对现有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模式与范围进行了分析,为再下一章提出制度设计打下基础。第四部分,制度设计。笔者在前三章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合理使用制度的范围,立法模式,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权利义务,结合自身实际与重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完善建议,完成了合理使用制度重构的制度设计。第五部分,结语。本部分中,笔者根据全文的逻辑路线,最终得出结论:合理技术不会成为技术变革的牺牲品,也不会失去它具有的平衡利益的功能,而应与时俱进,不断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改进,在传播信息的目标内寻求使用控制,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寻求使用合理,解决现有一系列矛盾,才能保护作者权益,又维系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文化科学事业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在主要观点与制度设计上,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原则、问题分析、完善机制三个板块构建入手,立足现实,从多个角度,多个问题,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制度设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0. 导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文献综述
  • 0.3 本文研究内容和逻辑思路
  • 0.4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0.4.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0.4.2 归纳分析方法与演绎分析方法的并重
  • 0.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0.5.1 研究目的
  • 0.5.2 研究意义
  • 0.6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 1.合理使用制度理论基础
  • 1.1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与法哲学基础
  • 1.1.1 包涵公平的法律价值
  • 1.1.2 体现正义的法律价值
  • 1.2 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2. 网络时代的合理使用制度
  • 2.1 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
  • 2.1.1 网络带来的全新观念
  • 2.1.2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矛盾
  • 2.2 技术变革与新的问题
  • 2.2.1 暂时复制
  • 2.2.2 网络数字传输不能被传统的著作权所涵盖
  • 2.2.3 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
  • 2.2.4 技术措施及其合理限制
  • 3. 互联网时代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
  • 3.1 重构的原则
  • 3.1.1 技术包容性原则
  • 3.1.2 适度前瞻性原则
  • 3.1.3 与国家接轨,与国情适应原则
  • 3.2 对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的理论争议
  • 3.2.1 法定许可说
  • 3.2.2 网络契约说
  • 3.2.3 推定许可说
  • 3.3 对立法模式的思考
  • 3.4 合理使用制度范围之争
  • 4. 对我国网络空间下合理使用制度的思考
  • 4.1 对现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法规的理解
  • 4.2 暂时复制,我国法律上应如何定位
  • 4.3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 4.4 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改进
  • 4.5 利益平衡的应对进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评析[J]. 中国出版 2019(23)
    • [2].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3].适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之开放性路径研究[J]. 情报探索 2020(04)
    • [4].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5].数字时代下私人复制的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7(10)
    • [7].慕课的法学分析及其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7(06)
    • [8].微博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8)
    • [9].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特征与发展趋势[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09)
    • [10].网络视野下合理使用制度的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
    • [11].浅析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J]. 商 2015(19)
    • [12].论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完善[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19)
    • [13].慕课教育的合理使用制度问题研究[J]. 学园 2018(23)
    • [14].图书馆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分析[J]. 出版广角 2017(13)
    • [15].论微博转发行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依据——兼论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2)
    • [16].网络传播背景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J]. 法制与经济 2016(09)
    • [17].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及其重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8].滑稽模仿与合理使用制度问题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15(32)
    • [19].论时事性文章的合理使用制度[J]. 新闻春秋 2015(04)
    • [20].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 图书馆建设 2014(03)
    • [21].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漫谈[J]. 法制与社会 2014(27)
    • [22].公共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分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08)
    • [23].论我国数字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 编辑之友 2014(11)
    • [24].浅谈商标合理使用制度[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1)
    • [25].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J]. 群文天地 2011(10)
    • [26].数字时代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探析[J]. 情报杂志 2011(07)
    • [27].商标非禁忌——以案例评说中美商标合理使用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1(27)
    • [28].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刍议[J]. 出版科学 2011(05)
    • [29].建构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01)
    • [30].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9(03)

    标签:;  ;  ;  

    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重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