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

我国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多渠道格局已经形成,成本分担主体主要是政府、学生和家庭以及社会。企业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只是作为一般纳税人的身份参与了高等教育投入,学界对于把企业单独作为高等教育成本的一方也是意见不一。因此,在观念和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分歧,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已经通过上缴税收承担了义务,除此之外的任何付费行为都必须出于企业自愿。基于这种理念,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对高等教育领域“殖民”,近乎掠夺性的公共资源使用危及到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同时也危及到企业自身水平向纵深发展,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状况在知识经济时代更为突出。毋庸置疑,企业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的利益和其承担的责任是不对称的。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基,从理论上探讨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依据,寻求一种合理的分担制度,既是保障高等教育稳定资金来源的要求,也是保障高等教育更好为企业服务的有力措施。在国家财政投入重点转向基础教育的时候,这个问题的提出更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分六个部分阐述了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相关问题。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确定了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并对企业、高等教育和成本分担主体等概念作了界定。第二章是对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理论探讨。这部分从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出发,演绎出高等教育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并在生态经济理念下重构了大学与企业的新型经济关系,以此作为理论基石。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阐释了高等教育发展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成本分担理论的解析,具体陈述了企业分担高教成本的理由。社会公平理论也是企业分担高教成本的依据,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由于所处地域等原因从高等教育中受益是不同的。根据受益原则分担高教成本可以保证弱势企业对人才使用的公平。第三章分析了企业分担高教成本的现实基础,阐述现实可能性的存在。该部分首先分析了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内生机制,在遵循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分担高教成本的动机;紧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的赋税水平与付费能力,旨在说明企业付费能力逐渐增强,有分担高教成本的承受力;最后回顾了国内外分担高教成本的实践。第四章是对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实证分析。通过一系列图表和数据的分析,旨在证明:企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受益者;企业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企业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与承担责任的非对称性。并对问题成因作出了分析。第五章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依据相关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本章首先提出了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四个原则:分类原则、发展性投入原则、分担形式多样化原则以及法律制度保障原则,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分担高教成本的制度体系,确保利益获得与投入的对称。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部分。除了对研究结论进行提炼外,本章还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这一问题未来还需要继续研究的方面。整个文章从问题的提出到理论的探索和具体方案的提出,旨在回答“为什么要分担”、“分担的可能性有多大”、“分担现状如何”以及“如何分担”等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国内相关研究
  •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第2章 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理论基础
  • 2.1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2.1.1 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
  • 2.1.2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2.1.3 生态经济理念下高校与企业新型经济关系的理论构建
  • 2.2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
  • 2.2.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2.2.2 劳动者报酬应该按贡献大小分配
  • 2.3 人力资本理论
  • 2.3.1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 2.3.2 教育在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 2.3.3 专用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 2.4 受益原则与成本分担理论
  • 2.4.1 受益原则
  • 2.4.2 成本分担理论与中国国情
  • 2.5 社会公平理论
  • 2.5.1 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平
  • 2.5.2 企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平问题
  • 2.5.3 企业组织内部的公平
  • 第3章 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实践基础
  • 3.1 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内生机制
  • 3.1.1 企业投资高等教育的行为动机
  • 3.1.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高等教育内部诉求
  • 3.1.3 调整高等教育供求错位的要求
  • 3.2 企业税赋水平与付费能力
  • 3.3 世界各发达国家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成功经验
  • 3.4 国内企业分担教育成本的实践
  • 3.4.1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分担教育成本的特点
  • 3.4.2 市场经济时期企业分担教育成本的特点
  • 第4章 我国企业利益获得与成本分担非对称性的实证分析
  • 4.1 企业受益于高等教育的实证分析
  • 4.1.1 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4.1.2 高校毕业生就业于企业的数据分析
  • 4.1.3 企业从高校毕业生的使用中受益情况
  • 4.2 企业分担高教成本的实证分析
  • 4.2.1 直接分担状况分析
  • 4.2.2 间接投入状况分析
  • 4.3 实证结论及原因分析
  • 4.3.1 实证结论
  • 4.3.2 原因分析
  • 第5章 我国企业分担高教成本的原则及策略
  • 5.1 企业分担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 5.2 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保障策略
  • 5.2.1 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利用税收手段
  • 5.2.2 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功能,引导企业科研投入
  • 5.2.3 出台毕业生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促进企业对高教成本分担
  • 5.2.4 完善和疏通用人渠道,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
  • 5.2.5 建立企业基金会,规范高教成本分担行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结论
  • 6.1.2 创新之处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成果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济新常态下东北三省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较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7)
    • [2].论高等教育成本管理[J]. 会计之友 2016(07)
    • [3].学费视域下高等教育成本增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16(05)
    • [4].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的测算[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7)
    • [5].中部六省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较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1)
    • [6].浅议高等教育成本[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18)
    • [7].高等教育成本控制途径研究[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05)
    • [8].浅析高等教育成本控制的内涵及其构成[J]. 教育财会研究 2011(02)
    • [9].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学术交流 2010(08)
    • [10].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理论的思考[J]. 财务与金融 2009(01)
    • [11].“高等教育成本专题国际研讨会”征稿启事[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4)
    • [12].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制度探析[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 [13].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攀高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8(36)
    • [14].高等教育成本影响因素探析[J]. 当代经济 2008(06)
    • [15].高等教育成本的增长及补偿问题研究[J]. 求索 2008(09)
    • [16].青年高等教育成本变化的社会风险及应对[J]. 青年发展论坛 2018(02)
    • [17].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状况述评[J]. 财会通讯 2012(02)
    • [18].从高等教育成本看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9].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02)
    • [20].关于高等教育成本控制模式的思考[J]. 中国总会计师 2014(05)
    • [21].俄罗斯“高等教育成本共同分担”学费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1(02)
    • [22].高等教育成本控制探讨[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01)
    • [23].高等教育成本实证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06)
    • [24].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成本考量及管理体系构建[J]. 预算管理与会计 2010(08)
    • [25].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与收费的经济学分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 [26].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灰色预测[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11)
    • [27].论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2)
    • [28].浅析不同阶层家庭的高等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34)
    • [29].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分析——评《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专辑(2010-2012)》[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19)
    • [30].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成本考量及管理体系构建[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06)

    标签:;  ;  ;  ;  ;  

    我国企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