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规制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规制

论文摘要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对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从而实现不同地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均等化的目标,缩小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社会差距。对该领域的现行研究中,主要是经济学、财政学、行政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在进行深入探讨,但这些学科的研究主要从财政技术层面上来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进行分析,即使也存在法治化的问题,却较多地是简单把转移支付的技术性规则规范化而已。就目前的政府间转移支付运行现状而言,存在的各种问题比较突出,凸显出了财政技术层面监督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作为政府的财政行政行为,转移支付毫无疑问地应该纳入到行政法学的研究范畴内,因此,本文试图以现有的行政法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法律监督机制,从而弥补现行单纯技术规则规范化所带来的监督不力等问题。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及其行政法规制的正当性。首先介绍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内容,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其主要类型,并把其他学科关于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基础予以简单阐述。其次,进一步就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化的必要性展开探讨,表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法治化意义。最后,先从财政权与行政法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行政法规制的内涵,具体展开分析对转移支付进行行政法规制的正当性,从而明确把政府间转移支付这一财政行政行为纳入行政法学范畴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学分析。在上文已经就行政法学研究转移支付的意义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就具体政府间转移支付行为的行政法属性予以分析。该部分结合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从主体、权力、行为三方面来阐释,说明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基于其行政主体的特殊性,所表现出来的转移支付行为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能是抽象行政行为,又可能是具体行政行为。第三部分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比较。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其他国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侧重于从制度规定的角度来分析其内在的结构框架,然后是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再就现行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最后通过我国与国外转移支付制度的比较,表明体制上的不同所带来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构建具有明显的不同,但通过技术上的规定来实现行政法上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法治政府要求的内容仍然是值得借鉴的。第四部分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规制的内容。该部分是在前面三部分已经就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行政法学分析基础上,根据现有的行政法学理论,首先提出了对转移支付进行行政法规制的所必须遵守的行政法原则,即法治原则、比例原则和不当联结禁止原则,然后引入了信息公开、行政回避、行政协商等行政程序内容,最后就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监督以及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内容进行了初步设想,期望能够通过进一步完善监督救济机制来确保政府间转移支付过程中的信息公开、程序透明等问题的解决。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及其行政法规制的正当性
  • (一) 政府间转移支付概述
  • 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
  •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
  • 3.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
  • (二)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范化
  • 1.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范化与法治
  • (三) 政府间转移支付进行行政法规制的正当性
  • 1.财政权与行政法的关系——中国特殊语境下
  • 2.行政法规制的内涵
  • 3.转移支付进行行政法规制的正当性
  •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学分析
  • (一) 政府间转移支付主体的行政法属性
  • 1.行政主体的概念、构成及类型
  •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主体
  • (二)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权力辨析
  • 1.财政权与行政权双重属性
  •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权内容
  • (三) 政府间转移支付行为的性质
  • 1.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
  • 2.内部行政行为还是外部行政行为
  •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比较
  • (一) 国外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 1.美国
  • 2.德国
  • 3.日本
  • (二)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1.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
  • 2.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历史发展
  • 3.现行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特征
  • (三)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问题
  • 1.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不明确
  • 2.转移支付的法律规范不完善,而且位阶太低
  • 3.转移支付缺乏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
  • 4.转移支付的管理体系不到位
  • 5.转移支付的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
  • (四) 比较国内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法律规定及意义
  • 1.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的明确划分
  • 2.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
  • 3.设立专门的转移支付管理和分配机构
  • 4.转移支付的标准公式化、客观化
  • 5.明确转移支付目标,综合运用转移支付方式
  • 四、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行政法规制的内容
  • (一) 规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原则
  • 1.依法行政原则
  • 2.比例原则
  • 3.不当联结禁止原则
  • (二) 规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程序
  • 1.信息公开制度
  • 2.行政回避制度
  • 3.行政协商制度
  • (三) 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制度
  • 1.行政监督的内容
  • 2.行政公益诉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摊管理的行政法规制[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03)
    • [2].完善网络慈善行政法规体系[J]. 人民论坛 2018(11)
    • [3].国务院对部分行政法规做出修改和废止[J]. 招标采购管理 2017(03)
    • [4].“专车”运营的行政法规制[J]. 紫光阁 2017(05)
    • [5].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17(02)
    • [6].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10)
    • [7].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35)
    • [8].行政法规[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36)
    • [9].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2)
    • [10].行政法规[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36)
    • [11].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10)
    • [12].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 2017(02)
    • [13].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9)
    • [14].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7(07)
    • [15].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10)
    • [16].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 2017(03)
    • [17].行政法规对物权所有权行使的约束——基于打车软件市场中的载客盈利行为[J]. 赤子(下旬) 2016(09)
    • [18].行政法规[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36)
    • [19].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8(05)
    • [20].过时法规应自动死亡[J]. 中国新闻周刊 2008(06)
    • [21].行政法规[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8(36)
    • [22].国务院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突出信用监管导向[J]. 中国信用 2018(05)
    • [23].国务院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J]. 浙江水利科技 2018(03)
    • [24].行政法规[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8(36)
    • [25].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13)
    • [26].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8(11)
    •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J]. 中国法律 2012(03)
    • [28].国务院第五次行政法规清理结果公布[J]. 政府法制 2011(04)
    • [29].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答记者问[J]. 司法业务文选 2011(05)
    • [30].国务院决定废止部分行政法规[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8(02)

    标签:;  ;  ;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规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