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作品的“鬼”意象及其精神世界

论鲁迅作品的“鬼”意象及其精神世界

论文摘要

鲁迅承认自己的思想里有毒气和鬼气,通观鲁迅思想及其作品,“鬼气”的确是鲁迅思想及其作品的一种精髓性的概括。“鬼”这一传统文化意象对于文化巨人鲁迅,具有多重影响与多种意义,它既是鲁迅自省时挥之不去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是他不朽作品中那独具魅力的意象与创造力,更是他深恶却更深爱的中国民众千百年的集体化身,所以研究鲁迅的“鬼气”对鲁迅研究来说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从鬼文化和“鬼”意象着手,分析鲁迅作品中“鬼气”形成的各种缘由与表现。通过探讨“鬼”与鲁迅生活,鬼与鲁迅作品,透视鲁迅与“鬼”这一传统文化原型的密切联系,体味鲁迅作品鬼气背后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与自觉意义。鬼文化与“鬼”意象的精神性、传承性以及多元意义生成性,使其在鲁迅生命历程和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鲁迅对“鬼”不仅有独特的认识,而且其作品中“鬼”意象纷繁复杂。鲁迅思想认识上的鬼神观念与创作中丰富的鬼魂描写共同揭示出鲁迅与“鬼”不同寻常的互动意义。通过对鲁迅与“鬼”意象联系的具体解剖,从而激发传统文化对鲁迅的意义,进一步开启鲁迅深远艺术创造力的秘密。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汉民族富有特色的鬼神文化信仰,然后从鲁迅显现的主体思想与精神入手,探讨他对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及这种信仰中“鬼”形象的看法,揭示出鲁迅对朴素的民间信仰的推崇和对伪信仰的批判,从而挖掘出鲁迅“鬼气”的自觉形成原因——文化疗救,即鲁迅想通过“鬼”的形象和精神气质的描写与阐发,试图发掘“鬼”形象中所具有的“国民性”的理想人格和精神气质——传统文化的“固有之血脉”,从而试图弥补我国“国民性”中一些精神性的不足与缺失。其次,论文从心理方面对鲁迅的精神进行潜意识探究,分别从文化、家庭及艺术个性三个方面对鲁迅与“鬼”的渊源分析概括,揭示出中国传统鬼文化与鲁迅故乡浓厚的民间信仰给鲁迅的“鬼气”以深远影响,鲁迅家族及家人的不幸也是鲁迅去不掉的心理阴影,成为他后来描写鬼魂及人物阴暗心理的不竭资源,另外鲁迅强烈的艺术气质使他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更容易选择“鬼”这一具有广大想象空间并人所共知的意象。“鬼气”是他契合自己的艺术气质,实现艺术创造力的一个合适的表现方式。最后,本文从鲁迅作品入手,分析“鬼气”在鲁迅作品中的各种表现,以对鲁迅心理与主体精神的外化形式——作品的阐释,呼应前文论述,印证“鬼气”在鲁迅作品中的独特意义与表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鲁迅对鬼魂的理性认识
  • 第一节 中国汉民族鬼文化、信仰的特点
  • 第二节 鲁迅的迷信观—以国民性改造为基点
  • 第三节 鲁迅的灵魂观—真正科学的实话
  • 第二章 鲁迅作品“鬼气”的心灵探寻
  • 第一节 鲁迅“鬼气”的民间文化心理
  • 第二节 人与鬼纠葛的家庭梦魇
  • 第三节 鲁迅作品“鬼气”的艺术个性心理
  • 第三章 鲁迅作品的“鬼”世界
  • 第一节 谈鬼物正像人间
  • 第二节 “无常”:鲁迅早期“真人”之像
  • 第三节 “女吊”:鲁迅暮年复仇战士之影
  • 第四节 鲁迅小说人物的“鬼”影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余地诗歌中的“黑夜”意象[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 [2].屈原“楚辞”与《诗经》中的远行意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中华文明意象的历史流变及世界关联[J]. 江淮论坛 2019(06)
    • [4].以身化梦:意象体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探析[J]. 心理科学 2020(01)
    • [5].徐志摩与闻一多新诗意象浅析[J]. 汉字文化 2019(23)
    • [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菊意象[J]. 汉字文化 2019(23)
    • [7].蔚蓝的视角:冰心诗歌中的海洋意象探析[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1)
    • [8].《诗经》英译中植物意象的传递[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9].民宿旅游体验、民宿旅游意象对游客再宿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莫干山民宿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10].论李汉荣散文中的地理意象[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二十四诗品》批评意象的共同品格[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2].中国传统思想形式结构中的“意-象-言”:兼评李煌明的“意象诠释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3].意象视角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6)
    • [14].古诗词中的乡村意象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5].图像抑或意识:旅游意象的本质直观[J]. 旅游科学 2020(02)
    • [16].论王铎诗歌的意象与色彩[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7].冯延巳词中的风意象[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18].“意象生成”对艺术创造和阐释的意义[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19].审美心理分析与现象学美学阐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美学的本体论建构[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20].聚焦意象,探究古诗的美——以阮籍《咏怀诗》中的植物意象为例[J]. 教育观察 2020(19)
    • [21].《意象山水》[J]. 北京社会科学 2020(08)
    • [22].朱熹诗中的月意象及其情感蕴含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9)
    • [23].《楚辞》中的龙意象[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4].以内容挖掘、文化传播重构乡村旅游意象[J]. 团结 2020(04)
    • [25].中西马意象的对比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20(09)
    • [26].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及其文化意蕴[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04)
    • [27].楚辞凤鸟意象探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8].《亘古景观意象系列研究》[J]. 电影文学 2019(07)
    • [29].沙漠意象[J]. 工会博览 2019(11)
    • [30].意象论:电影艺术核心审美机制探析[J]. 电影评介 2019(13)

    标签:;  ;  ;  ;  

    论鲁迅作品的“鬼”意象及其精神世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