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导论

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导论

论文摘要

当代法学方法论,通过法律论证理论、法律“可诉性”理论、法学方法论部门法化等,在内在资源、外在保障和沟通渠道等方面实现了内在超越。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以法学方法论和刑事诉讼法特性为基础,研究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应用方法和法学研究方法。前者主要包括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价值权衡、漏洞补充和法律论证;后者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法学理论体系中有所差异。法律方法和法学方法在司法过程中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在刑事法律倾向一体化的语境下,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普遍受到程序法定主义、罪刑法定主义、证据裁判主义等基本法制原则的规制。全文由论纲(第一章)、正文七章、每章后附结语与研究展望组合而成。第二章:刑事诉讼法律发现方法论。刑事诉讼法律发现,就是裁判者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方法在法律渊源中寻找到个案的裁判规范。在司法实践中,来自法外规范、良性违法规范、潜规则、习惯性规范、政策性规范、考核指标等“非正式法源”的竞争压力表明,刑事诉讼法制的统一性、权威性亟待提高。本文建议借鉴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法律发现模式,构建中国刑事诉讼法“可诉性”机制。在一定意义上,唯有如此努力,才能发现“真正的法律”。第三章:刑事诉讼法律解释方法论。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就是裁判者针对法律适用中出现的相关疑义和歧义,加以阐释和说明,以实现法律规范具体化、案件事实一般化的活动。在当前“多元一级法律解释体制”下,抽象性、普遍性的司法解释存在“形式越权”,“内容冲突”、“方法粗糙”等问题。本文建议在制度上承认办案人员具体释法权,同时,最高立法机关可回收制定抽象性、规范性解释的权力,并在实际解释中遵循“严格解释原则”、“有利于被追诉人原则”、“动态审查原则”等。第四章:刑事诉讼法律推理方法论。刑事诉讼法律推理,就是裁判者依据一定方法将案件事实构成要件与刑事诉讼行为条款实现合致的过程。由于中国刑事诉讼裁判规范的不确定性,加上裁判者解释时职权性浓厚,往往忽视“复合型刑事诉讼行为”中的推理结构。本文建议完善“复合型刑事诉讼行为”中具有初步性、程序性的“罪刑推理”、“证据推理”、“程序推理”、“效果判断”等,防止出现任意、不当,甚至违法情形,同时促进推理过程的精密和规范。第五章:刑事诉讼价值权衡方法论。刑事诉讼价值权衡,就是由裁判者依据一定程序和方法对冲突的利益确定其轻重而进行的衡量与选择活动。中国刑事诉讼的现代化之路,即是一部价值权衡的曲折史。要克服中国刑事诉讼价值权衡中的国家—被追诉人的“主体二元性”、“秩序本位性”,需调整其价值权衡基准,拓展其利益形态,贯彻刑事诉讼“底限正义观”;要克服中国刑事诉讼价值权衡中的过程封闭性、方法保守性。在方法论层面,本文建议吸纳“综合式利益衡平模式”,融合“静态位阶方法”和“动态衡平方法”等;同时,作为保障,需要克服职业化、部门化的偏狭心态,完善刑事诉讼法立法艺术,培植刑事诉讼“法权感”,力求利益均衡化、最大化。第六章:刑事诉讼漏洞补充方法论。刑事诉讼漏洞补充,就是及时填补违反计划之不圆满状态的法律漏洞。一旦漏洞补充任意、不当、甚至违法,对公民实质伤害巨大,甚至隐蕴“人权危机”。“类推适用”、“目的性限缩”、“目的性扩张”、“创造性补充”等漏洞补充方法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运用于刑事诉讼中。但是,这需要确立“有限补充原则”、“有利于被追诉人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加以规制。从长远看,可借鉴英美判例制度构建中国刑事诉讼判例制度,用以填补刑事诉讼中的法律漏洞。第七章:刑事诉讼法律论证方法论。刑事诉讼法律论证,就是论证刑事诉讼行为中所依据的刑事诉讼法裁判规范的正当性,以及认定程序性事实的正当性。在“简单司法三段论”下,中国现行法律论证存在概括性、简单化、程式化、粗糙化等问题。相形之下,英美法系的“对话证明模式”和大陆法系的“涵摄证明模式”,都各有长短。针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律论证的走向,可构建“综合性动态论证模式”:不仅将法律论证及其裁判文书说理从审判程序推及审判前程序,而且坚持如下正当性标准——“逻辑性规则”、“可接受性规则”和“融贯性规则”等。第八章:刑事诉讼法学方法的反思与走向。与中国古代律学式微相比,西方法学方法体系发展日渐成熟。以法学方法论为依托,西方法学方法体系具有客观性、多元性、交叉性、功能性、适时性等特征。中国刑事诉讼法法学方法要系统性转型,建议以解释力与践行力为标准,促进法学方法科学化;整合传统方法,促进法学方法多元化;探索司法定向下的法学方法,积极借鉴西方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等法学流派的研究方法;整合本土资源,完善实证研究方法。总之,走向部门法化的法学方法论,以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为见证,逐步显现其本质属性——法学方法论是关于人的方法论,同时是一门具体的学问,是一个框架性的范畴。要实现刑事诉讼法律方法的实质法治,以及刑事诉讼法学方法的良性转型,只有在固有法与移植法、国家法与民间法等多元法律的“互动”与“互惠”中,在法学家、法律实践者和国家机构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商谈”和“沟通”中,才有可能“交往”地达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论纲
  • 研究基础:问题与思路
  • (一) 缘起:法学是病态的“科学”吗?
  • (二) 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恰如治病与建筑
  • 一、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 (一) 西方语境下法学方法论要义
  • (二) 中国语境下法学方法论现状
  • 二、刑事诉讼法法学方法论基本构成
  • (一) 研究基础
  • (二) 基本构成
  • 三、法学方法论与中国当代刑事诉讼走向
  • (一) 法学方法论与中国当代刑事诉讼走向
  • (二) 研究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的“方法”
  • 第二章 刑事诉讼中法律发现方法论
  • 问题的提出:明眸善睐可能吗?
  • 一、法律发现的基本范畴与基本方法
  • (一) 法律发现理论的争议焦点
  • (二) 法律发现的基本范畴与基本方法
  • 二、刑事诉讼法律发现的基本结构
  • (一) 大陆法系刑事诉讼法律发现的模式演进
  • (二) 英美法系刑事诉讼法律发现的模式演进
  • (三) 中华法系刑事诉讼礼法合一模式的演进
  • 三、法律发现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化
  • (一) 中国刑事诉讼法律发现的研究状况
  • (二) 中国刑事诉讼法律发现的基本问题
  • 四、中国刑事诉讼法律发现的走向
  • (一) 优化刑事诉讼法体系,促进刑事程序正义价值实现
  • (二) 实现刑事诉讼法可诉性,规范法律发现的具体方法
  • (三) 合理借鉴两大法系经验,发展法律发现技术规范
  • (四) 提升司法理性状况,强化法律发现的经验法则
  • 小结: 研究展望
  •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法律解释方法论
  • 问题的提出:心有灵犀可能吗?
  • 一、法律解释的基本范畴与基本方法
  • (一) 西方法律解释体制的风云变幻
  • (二) 法学方法论:与部门法哲理化同步
  • 二、刑事诉讼法律解释的基本结构
  • (一) 基于刑事诉讼法律文本的规范分析
  • (二) 基于刑事诉讼过程的实证分析
  • 三、法律解释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化
  • (一) 中国刑事诉讼法律解释的语境分析
  • (二) 中国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基本模式分析
  • (三) 中国当代刑事诉讼法律解释的方法论问题
  • 四、中国刑事诉讼法律解释的走向
  • (一) 现行法律解释体制改革方向
  • (二) 认可刑事诉讼中具体释法权
  • (三) 规范刑事诉讼法律文本解释
  • (四) 规范刑事诉讼法律解释过程
  • 小结: 研究展望
  • (一) 法律解释理论的转向
  • (二) 法律解释的限度与法治主义悖论
  •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律推理方法论
  • 问题的提出:严丝合缝可能吗?
  • 一、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结构
  • (一) 两种基本方法: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
  • (二) 两种基本结构:涵摄模式与等置模式
  • 二、刑事诉讼法推理结构的展开
  • (一) 刑法推理结构的展开:定罪推理与量刑推理
  • (二) 刑事诉讼推理结构的展开:复合型推理结构
  • 三、法律推理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化
  • (一) 中国古代司法法律推理分析
  • (二) 中国当代刑事诉讼法律推理分析
  • (三) 刑事诉讼法价值偏颇与“非正当合致”
  • 四、中 国刑事诉讼法律推理的走向
  • (一) 民商法领域法律推理的经验与教训
  • (二) 刑事诉讼法律推理的走向
  • 小结: 研究展望
  • 第五章 刑事诉讼价值权衡方法论
  • 问题的提出:“六条腿的桌子”可能吗?
  • 一、价值权衡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 (一) 价值权衡的基本范畴
  • (二) 价值权衡的基本方法
  • 二、刑事诉讼价值权衡的基本结构
  • (一) 价值权衡在各部门法中的特殊考量
  • (二) 传统刑事诉讼价值权衡的基本结构
  • (三) 当代刑事诉讼价值权衡的基本结构
  • 三、价值权衡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化进程
  • (一) 专制社会下刑事诉讼价值权衡
  • (二) 阶级斗争范式下刑事诉讼价值权衡
  • (三) 秩序本位观下刑事诉讼价值权衡
  • (四) 中国刑事诉讼价值权衡的瓶颈
  • 四、中国刑事诉讼价值权衡的走向
  • (一) 中国刑事诉讼价值权衡的学术争议
  • (二) 中国刑事诉讼价值权衡的三重规制
  • 小结: 研究展望
  • (一) 到底什么是价值权衡的真正敌人?
  • (二) 什么才是价值权衡的最高境界?
  • 第六章 刑事诉讼漏洞补充方法论
  • 问题的提出:白璧无瑕可能吗?
  • 一、漏洞补充的基本范畴与基本方法
  • (一) 漏洞补充的基本范畴
  • (二) 漏洞补充的基本方法
  • 二、刑事诉讼漏洞补充的基本结构
  • (一) 刑事诉讼漏洞补充部门法特性
  • (二) 刑事诉讼漏洞补充基本原则
  • 三、漏洞补充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化
  • (一) 法律漏洞的类型分布
  • (二) 漏洞补充的基本特征
  • (三) 漏洞补充的突出问题
  • 四、中国刑事诉讼漏洞补充的走向
  • (一) 明确法律漏洞的识别和判断标准
  • (二) 坚持立法在漏洞补充中的核心地位
  • (三) 规范司法定向下漏洞补充的方法
  • (四) 建构刑事诉讼漏洞补充的程序
  • 小结: 研究展望
  • (一) 新闻媒体的作用
  • (二) 法学家的作用
  • 第七章 刑事诉讼中法律论证方法论
  • 问题的提出:胜败皆服可能吗?
  • 一、法律论证的基本范畴与基本规则
  • (一) 法律论证的基本范畴
  • (二) 法律论证的基本规则
  • 二、刑事诉讼法律论证基本结构
  • (一) 刑事诉讼法律论证部门法特性
  • (二) 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法律论证模式
  • 三、法律论证与中国刑事诉讼现代化
  • (一) 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律论证的缺失
  • (二)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与法律论证
  • 四、中国刑事诉讼法律论证的走向
  • (一) 法律监督说理: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 (二) “综合性动态论证模式”
  • 小结: 研究展望
  • (一) 法律论证与知识多元化
  • (二) 法律论证与民主机制
  • 第八章 刑事诉讼法学方法的反思与走向
  • 问题的提出:法学方法论是灵丹妙药吗?
  • 一、法学方法论中法学方法的体系与特征
  • (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困境与发展
  • (二) 法学方法论中法学方法体系
  • (三) 法学方法论中法学方法特征
  •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方法的反思
  • (一) 变法与憧憬:法学方法消化不良
  • (二) 仿照与激进:法学方法意识形态化
  • (三) 移植与继承:方法多元,茫然徘徊
  • 三、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方法的走向
  • (一) 解释力与践行力:促进法学方法科学化
  • (二) 传统进路的整合:促进法学方法多元化
  • (三) 现代进路的开拓:探索司法定向下法学方法
  • (四) 本土资源的整合:完善实证研究方法
  • 小结: 研究展望
  • (一) 保守与开放问题
  • (二) 片面与大众问题
  • (三) 向内与外向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导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