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

论文摘要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养殖过程中,无机物、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导致养殖环境中一些有害藻类富营养化生长,严重破坏养殖水环境。藻类大量死亡产生的藻毒素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养殖动物。目前,改善对虾养殖生态环境,促进对虾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溶藻细菌,作为水环境生物防治的一种生物,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实验通过对固体平板溶藻方法的改良,从湛江市海滨公园土样中筛选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利用该溶藻细菌对对虾养殖环境中一些有害微藻进行溶藻试验,并对该菌株的溶藻特性,溶藻方式及环境因子对其溶藻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产芽孢、可运动;该溶藻细菌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与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的相似性最高,同源性大于97%。2、经固体平板和液体溶藻试验发现,该菌株既能在固体培养基上溶藻,也能在液体培养基中溶藻,具有较广泛的溶藻能力。3、菌液与藻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共培养结果表明,当菌藻比为1:10(菌浓度约为105 cfu/mL)时,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当菌藻比为1:2时(菌浓度约为107 cfu/mL)时,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菌藻比为1:1时(菌浓度约为109 cfu/mL)时,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菌液浓度保持在107 cfu/mL以上才有明显的溶藻效果。4、菌液经超声破碎、高温处理、离心沉降、0.22μm膜过滤后,与藻液进行共培养,均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菌原液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合成有较强抑制作用,其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其相应的对照组减少了74.18%、85.34%。经超声破碎和经高温处理后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溶藻物质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为非蛋白类物质。因此,该菌株的溶藻方式为直接和间接共同作用方式,其中以间接溶藻为主。5、溶藻细菌分别对颤藻、席藻、微小亚历山大藻和条纹小环藻进行溶藻试验。实验结果表明,24 h内微小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完全破碎,7 d后席藻和颤藻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91.45%,75.83%。该溶藻细菌对席藻、微小亚历山大藻有强烈的溶解作用,对颤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条纹小环藻无明显作用。因此,该菌株的溶藻具有种属特异性。6、三种光照条件下(光暗比分别为14h:10h、0h:24h、24h:0h),溶藻细菌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Duncan多重比较表明,黑暗条件下对藻叶绿素a的合成抑制效果较其他光照条件好。因此,黑暗条件下,溶藻细菌对颤藻和席藻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7、不同温度条件下,溶藻细菌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Duncan多重比较表明,温度为20~25℃时,溶藻细菌对藻叶绿素a的合成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温度组。因此,20~25℃条件下溶藻细菌对颤藻和席藻的生长抑制效果较好。8、不同盐度条件下,溶藻细菌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Duncan多重比较表明,盐度为20~25时,溶藻细菌对藻叶绿素a的合成抑制效果较其他盐度组高。因此,盐度20~25条件下,溶藻细菌对颤藻和席藻叶绿素a的合成抑制效果较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颤藻、席藻的生物及生态学特征
  • 1.2 菌藻关系研究进展
  • 1.2.1 菌藻相互促进作用
  • 1.2.2 菌藻相互抑制作用
  • 1.2.3 微藻及其藻际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
  • 1.2.4 溶藻细菌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性质的研究
  • 2.1 材料
  • 2.1.1 藻种
  • 2.1.2 培养基
  • 2.1.3 试剂
  • 2.1.4 仪器
  • 2.2 方法
  • 2.2.1 藻种培养条件
  • 2.2.2 细菌培养条件
  • 2.2.3 溶藻细菌的筛选
  • 2.2.4 溶藻细菌的鉴定
  • 2.2.5 溶藻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2.2.6 颤藻生长周期的测定
  • 2.2.7 溶藻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对颤藻生长的影响
  • 2.2.8 叶绿素a 含量的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溶藻细菌的筛选
  • 2.3.2 溶藻细菌的鉴定
  • 2.3.3 溶藻细菌的生长曲线
  • 2.3.4 筛选溶藻细菌的颤藻生长周期
  • 2.3.5 溶藻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对颤藻生长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筛选溶藻细菌的方法及途径
  • 2.4.2 溶藻细菌的种类
  • 2.4.3 溶藻细菌生长特性
  • 2.5 小结
  • 3 溶藻细菌溶藻特性及溶藻方式的研究
  • 3.1 材料
  • 3.1.1 藻种
  • 3.1.2 菌种
  • 3.1.3 培养基
  • 3.1.4 试剂
  • 3.1.5 仪器
  • 3.2 方法
  • 3.2.1 菌悬液的制备
  • 3.2.2 细菌数量的测定
  • 3.2.3 溶藻细菌溶藻方式探讨
  • 3.2.4 不同菌浓度对2 种蓝藻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实验
  • 3.2.5 溶藻细菌溶藻特异性实验
  • 3.2.6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溶藻方式的探讨
  • 3.3.2 不同菌浓度对2 种蓝藻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 3.3.3 溶藻细菌的溶藻特异性
  • 3.4 讨论
  • 3.4.1 溶藻方式探讨
  • 3.4.2 菌浓度与溶藻效果
  • 3.4.3 溶藻细菌溶藻特异性及作用机理
  • 3.5 小结
  • 4 不同光照、温度和盐度条件下溶藻细菌对2 种蓝藻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
  • 4.1.1 藻种
  • 4.1.2 菌种
  • 4.1.3 培养基
  • 4.1.4 试剂
  • 4.1.5 仪器
  • 4.2 方法
  • 4.2.1 实验前准备
  • 4.2.2 光照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2.3 温度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2.4 盐度对细菌溶颤藻效果的影响
  • 4.2.5 溶藻效果指标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光照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3.2 温度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3.3 盐度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光照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4.2 温度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4.3 盐度对细菌溶藻效果的影响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溶藻细菌应用于生物杀藻剂的研究进展[J]. 净水技术 2017(09)
    • [2].溶藻细菌及溶藻化合物研究进展[J]. 工业微生物 2018(04)
    • [3].溶藻细菌Chryseobaterium sp.S7控藻实验[J]. 环境工程 2019(04)
    • [4].一株溶藻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 环境科学导刊 2018(02)
    • [5].新型微生态制剂——溶藻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前景[J]. 齐鲁渔业 2009(10)
    • [6].溶藻细菌MT22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7].溶藻细菌YZ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2)
    • [8].溶藻细菌对青苔的防除效果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 [9].溶藻细菌L7对水华鱼腥藻氮代谢的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8)
    • [10].一株中肋骨条藻特异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1)
    • [11].溶藻细菌及其溶藻活性物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09)
    • [12].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 2011(03)
    • [13].溶藻细菌L7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J]. 环境保护科学 2013(06)
    • [14].溶藻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前景与初步研究[J]. 养殖与饲料 2011(09)
    • [15].两株溶藻细菌对棕囊藻溶藻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16].滇池中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J]. 微生物学通报 2018(12)
    • [17].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性研究[J]. 河北渔业 2014(02)
    • [18].溶藻细菌NP23液体培养基的优化及生物安全性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5)
    • [19].一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6)
    • [20].溶藻细菌分离鉴定及溶藻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J]. 江西化工 2011(02)
    • [21].蜡样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溶藻方式的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08)
    • [22].2株溶藻菌培养条件优化及溶藻特性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5(01)
    • [23].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及其鉴定[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2)
    • [24].溶藻细菌胞外溶藻物质的分离方法和特性的初步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5].一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英文)[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1(01)
    • [26].粘着剑菌溶藻效能与溶藻过程藻胞内物质释放[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7)
    • [27].太湖土著激浪鱼内脏中溶藻菌R1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08)
    • [28].一株溶藻细菌NP23的初步分离鉴别及其溶藻作用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8)
    • [29].溶藻细菌的分离纯化及菌种的鉴定[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02)
    • [30].一株新型寄生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标签:;  ;  ;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