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注点空间模型的分离关注点的理论和应用

基于关注点空间模型的分离关注点的理论和应用

论文摘要

分离关注点原则是软件工程中最要的原则之一,然而随着软件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分离关注点技术只允许按照一种方式分解系统越来越显出了弊端,越来越多的关注点得不到有效分离。有效、充分地分离关注点要求软件系统能同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解,得到的软件模块在每个软件开发阶段都可被同时描述,并且所有这些模块可以无缝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被完整描述的系统。关注点空间模型被提出用来组织和管理关注点,并且通过对关注点的组织和管理作用于影响关注点的各种软件工件,在关注点这个抽象层上软件系统的复杂度得到降低,可理解性得到提高。本文讨论基于关注点空间模型的分离关注点的理论和应用。首先,从各种分离关注点技术的工作机制入手,提出概念性分解模型和物理分解模型的概念,并基于此,讨论传统的分离关注点技术由于层次分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如何用横切分解来解决,随后示例了如何设计和实现组合分解机制来达到横切分解。本文认为概念性分解模型、物理分解模型和贯穿其中的组合分解机制是分离关注点的统一基础。接着,基于分离关注点的统一基础理论,本文讨论分析了对关注点建模的必要性,并引入关注点空间模型,在对已有的关注点空间模型比较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关注点空间模型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本文提出了一个通用关注点空间模型。最后,本文实现了通用关注点空间模型的工具支持,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初步应用了本文讨论的基于关注点空间模型的分离关注点理论,得出结论认为基于提出的通用关注点空间模型能够有效地分离关注点,并能够在关注点抽象层上通过对关注点的组织和管理来影响到关注点的具体表示,有效降低软件的复杂度,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

论文目录

  • 曾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软件系统的复杂性
  • 1.1.2 分离关注点思想
  • 1.2 分离关注点技术和方法概述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分离关注点的统一基础
  • 2.1 基础概念
  • 2.1.1 关注点
  • 2.1.2 模块
  • 2.1.3 抽象机制
  • 2.1.4 分解机制
  • 2.1.5 组合机制
  • 2.2 分离关注点
  • 2.2.1 概念性分解模型
  • 2.2.2 物理分解模型
  • 2.2.3 分离关注点的过程
  • 2.3 层次分解模型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2.3.1 层次分解模型
  • 2.3.2 横切分解模型
  • 2.4 软件分解以及组合机制的实现
  • 2.4.1 一般程序的形式化定义
  • 2.4.2 系统中引入新的分解模块
  • 2.4.3 分解和组合机制分析
  • 2.4.4 扩展形式化体系
  • 2.5 各种分离关注点技术
  • 2.5.1 传统的分离关注点技术
  • 2.5.2 面向方面编程
  • 2.6 小结
  • 第3章 关注点和关注点空间模型
  • 3.1 关注点:第一实体
  • 3.2 关注点的建模
  • 3.3 关注点空间模型
  • 3.4 有效的关注点空间模型必须满足的条件
  • 第4章 通用关注点空间模型
  • 4.1 Gecosm的设计决策
  • 4.1.1 Gecosm的需求
  • 4.1.2 Gecosm不是什么
  • 4.1.3 Gecosm的目标
  • 4.2 Gecosm的定义
  • 4.2.1 关注点和关注点空间
  • 4.2.2 关注点之间的关系
  • 4.3 Gecosm中关注点的发现和识别
  • 4.4 Gecosm中关注点的组合
  • 第5章 基于Gecosm的分离关注点
  • 5.1 Eclipse的架构介绍
  • 5.2 AspectJ介绍
  • 5.2.1 AspectJ语言中的基本概念
  • 5.2.2 涉及到AspectJ语言中的高级特性
  • 5.3 工具支持的实现
  • 5.3.1 架构
  • 5.3.2 Model定义
  • 5.3.3 持久化
  • 5.4 分离关注点实例
  • 5.4.1 实例背景
  • 5.4.2 IDE环境介绍
  • 5.4.3 概念性分解模型的构建
  • 5.4.4 物理分解模型的构建
  • 5.4.5 关注点的组合
  • 5.5 总结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附录
  • A.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初中“电与磁”学习进阶构建[J]. 物理通报 2020(07)
    • [2].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贸易增长分析——基于偏离份额空间模型的实证[J]. 岭南学刊 2020(01)
    • [3].带未知异方差广义空间模型的有效估计[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9)
    • [4].构建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基于对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力的检验[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9)
    • [5].基于共同空间模型的癫痫脑电检测预测的优劣[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6].基于资源空间模型的虚拟场景技术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0(06)
    • [7].利用“扫描法”构建立体空间模型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12)
    • [8].相容粒度空间模型研究与分析[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05)
    • [9].推进中国城市空间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城市空间模型及在中国的应用”学术研讨会综述[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2)
    • [10].基于云的概念空间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20)
    • [11].基于开放互操作标准的分布式地理空间模型共享研究[J]. 遥感学报 2009(06)
    • [12].试论证候有限空间模型中客观存在的复杂证候群[J]. 中医杂志 2008(07)
    • [13].创造性学习虚拟创客空间模型创设[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5(10)
    • [14].规则空间模型在考试评价中的应用——以小学五年级分数图形测验为例[J]. 中国考试 2012(08)
    • [15].校园公共空间模型[J]. 山西建筑 2011(32)
    • [16].基于抽象时间空间模型的混杂系统综述[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2)
    • [17].双模网络下基于节点流行度的潜在空间模型[J]. 统计研究 2020(03)
    • [18].巧构空间模型解题三例[J]. 中学生数学 2010(11)
    • [19].“城市空间模型及在中国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及圆桌会议召开[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10)
    • [20].规则空间模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网络财富 2009(09)
    • [21].产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出口商品的分析[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 2014(04)
    • [22].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高中化学平衡内容认知诊断研究[J]. 化学教育 2014(11)
    • [23].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空间模型的构建[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4)
    • [24].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22)
    • [25].用规则空间模型和属性层次方法进行认知诊断[J]. 计算机时代 2008(06)
    • [26].知识生态能值——基于实践社团的知识转换生态空间模型研究[J]. 情报杂志 2011(11)
    • [27].海西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8].基于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 福建茶叶 2019(07)
    • [29].基于空间模型的棉花异性纤维识别算法[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30].规则空间模型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1)

    标签:;  ;  ;  ;  ;  ;  

    基于关注点空间模型的分离关注点的理论和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