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关系”与中国转轨经济中的私营企业融资扩张:理论与经验分析

权威、“关系”与中国转轨经济中的私营企业融资扩张:理论与经验分析

论文摘要

经历了二十余年市场化改革的中国经济较之改革初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私营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私营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国内经济学界对于私营经济的载体——私营企业的研究似乎并未予以充分的关注。本文将以转轨经济条件下中国私营企业的资本扩张为切入点,通过借鉴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理论和概念,运用主流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私营企业的成长路径和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关系”和转轨社会环境对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结构如下(见附图)。第一章是导论部分,我们通过刻画当前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引出了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第二章是一个关于中国私营经济及其他非国有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这为后面主体部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铺垫。本文主体部分的内容是第三、四、五章。在第三章中,我们考虑在一个转轨经济中,政府或国有部门掌握着资源配置权,私营企业需要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但是由于在转轨的环境下缺乏一个发达的要素市场,因此资源难以以合适的价格实现有效配置,这样私营企业就需要以其他方式获得资源。我们将掌握资源配置权的政府或国有部门考虑成一个垄断者,他面临的是一个由数量众多的私营企业所组成的资源需求方,这些私营企业的信息如此分散以至于垄断者无法了解或了解的成本太高。而另一方面,垄断者在转轨经济中金融压制下公开的资源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如利率、汇率等)或对资源进行行政配给(如上市公司配额),这就使得资源需求者不可能都能获得所需资源,因为那样的话会形成过度需求。而且考虑到政府和国有部门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代理人具体实施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一代理关系。我们可以认为作为代理人的官员(也包括国有金融部门经理等)在配置资源时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个人偏好来进行的,或者说他们可以进行私人定价。因此,私营企业如果要获得资源,关键之处不是知晓公开的信息,而是了解代理人的个人偏好,同时也让代理人充分了解自己的信息。这样一来,私营企业便会千方百计寻找中介与代理人建立“关系”以了解其对资源制定的私人价格。这种中介便是本文当中所讨论的“关系权威”或“政府企业家”。当然,私营企业也可以直接向代理人购买其私人信息,这便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官员寻租,我们不将其纳入本文的考察范围内。在得到了转轨经济下“关系”的生成机制后,我们在第四章开始讨论掌握资源配置权的政府和国有部门代理人如何让上面提到的中介人参与到资源配置过程中来。由于在转轨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缺乏,资源配置需要中介人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可以认为中介人实际上也享有部分的资源配置权,这样我们在本章的问题就是政府和国有部门的代理人将如何转移资源配置权,以及资源配置权的转移程度是怎样的。我们引入社会学中的“差序结构”概念,对代理人在转移资源配置权时作了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区分,讨论针对不同层次的关系权威,真实国家权威是如何转移资源配置权的。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论和转轨经济理论,在第五章正式对中国私营企业的资本扩张进行讨论,并对之作了社会福利分析。本章认为,尽管政府在1990年代后期退出了乡镇企业,而且没有直接参与几乎在同一时期发展迅速的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政府依然通过本章定义的“政府企业家”(即第三章定义的“关系权威”在现实中的一种体现形式)的代理人的形式对包括融资在内的企业行为起着广泛的影响。在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一模式的作用机制后,我们还就该机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在转轨经济环境中私营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选择,与标准市场下的最优条件相比,这是一种次优的选择。第六章是对前面几章中得到的一些结论的经验分析。由于缺乏计量研究所必需的关于中国私营企业的微观数据,我们在对相关命题的检验时采取了案例分析的方法。本文所选择的案例,如河北大午集团、福建“宏智科技”等均建立在大量走访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本文选择的案例在一定时期内引起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身能说明它们是具备一定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最后,我们对本文研究得到的结论进行了总结,点明了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相关研究课题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现状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方法
  • 1.2.1 规范分析方法
  • 1.2.2 实证分析方法
  • 1.2.3 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
  • 1.3 本文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的说明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 本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中国私营经济研究的起点:乡镇企业
  • 2.3 乡镇企业研究带来的启示:关于中国私营经济研究,我们知道什么?
  • 2.3.1 乡镇企业的产权特征
  • 2.3.2 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源获得:融资安排与技术获取
  • 2.4 转轨经济研究中的政府理论
  • 2.4.1 “看不见的手”与“扶持之手”
  • 2.4.2 “掠夺之手”
  • 2.5 社会学提供的研究视角:中国私营经济研究,我们还应知道什么?
  • 第三章 “关系”的内生和维持机制:市场经济与转轨经济的比较
  • 3.1 引言
  • 3.2 分散的市场经济中的交易关系:一个模型
  • 3.2.1 交易关系的建立
  • 3.2.2 交易关系的维持
  • 3.3 具有转轨特征的交易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模型的扩展
  • 3.3.1 对原假定的一些修改
  • 3.3.2 具有转轨特征的交易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 3.4 结论
  • 第四章 转轨经济下“关系”运作机制中的权威和权力转移
  • 4.1 引言
  • 4.2 “权威”概念的扩展
  • 4.2.1 经济学中的“权威”概念
  • 4.2.2 “权威”概念的扩展:“国家权威”与“关系权威”
  • 4.3 模型
  • 4.3.1 关系权威与利他主义的真实国家权威
  • 4.3.2 关系权威与利己主义的真实国家权威
  • 4.4 差序社会结构下资源的权威配置
  • 4.5 结论
  • 第五章 转轨经济中“关系”对私营企业融资扩张的影响:一个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
  • 5.1 引言
  • 5.2 基本模型
  • 5.3 模型的扩展:“政府企业家”参与下的私营企业融资与治理
  • 5.3.1 转轨经济下私营企业的融资途径
  • 5.3.2 私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政府企业家和政府
  • 5.4 相关问题的扩展
  • 5.4.1 政府企业家参与融资机制的社会福利分析
  • 5.4.2 与社区政府所有制分析模式的一个比较
  • 5.5 结论
  • 第六章 经验分析
  • 6.1 孙大午的理想主义与转轨经济环境
  • 6.2 “宏智科技”的两个董事会之争与“政府企业家”的作用
  • 6.3 私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对本研究的总结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俄罗斯转轨经济的误区[J]. 国外理论动态 2012(04)
    • [2].中东欧转轨经济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及启示[J]. 浙江金融 2008(06)
    • [3].对我国转轨经济若干理论的探讨[J]. 中国科技财富 2008(11)
    • [4].转轨经济法控权功能研究[J]. 求索 2015(04)
    • [5].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现状的复杂性与转轨经济法的功能[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3)
    • [6].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转轨经济专业委员会“苏联解体与经济转型”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16日在复旦大学召开[J]. 国际经济评论 2011(06)
    • [7].转轨经济法学刍议[J]. 法制与社会 2009(28)
    • [8].经济转轨的历史性内涵——转轨经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06)
    • [9].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转轨经济专业委员会“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与中国的合作”研讨会4月下旬召开[J]. 国际经济评论 2012(02)
    • [10].外资银行市场进入:转轨经济国家视角[J]. 改革与战略 2009(06)
    • [11].转轨经济研究的力作——读《俄罗斯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J].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10(03)
    • [12].转轨经济中自然垄断产业的动态性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08(03)
    • [13].如何正确解读转轨经济法?——兼作我的立场阐述与观点回应[J]. 时代法学 2009(01)
    • [14].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与成功探索——兼论中国学人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冲刺的突破口[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15].浅谈我国转轨经济的基本模式与研究方法[J]. 商情(财经研究) 2008(06)
    • [16].从“龙象比较”到“龙象共舞”[J]. 金融博览 2011(05)
    • [17].转轨经济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4)
    • [18].转轨经济法:一种渐进的制度变迁模式——基于经济法学三十年发展历程考察[J]. 时代法学 2009(01)
    • [19].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行为分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20].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分析[J]. 民营科技 2015(02)
    • [21].转轨经济中的货币扩张与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 2010(01)
    • [22].我国转轨经济下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J]. 生产力研究 2008(12)
    • [23].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分析[J]. 智富时代 2016(06)
    • [24].我国经济转轨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5)
    • [25].转轨经济中的中国自然垄断问题研究[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6].转轨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及其价值影响[J]. 管理世界 2011(05)
    • [27].确实发生了误读——与李昌庚先生商榷[J]. 时代法学 2009(01)
    • [28].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分析[J]. 现代商业 2016(12)
    • [29].转轨经济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与借鉴[J]. 金融发展评论 2010(09)
    • [30].转轨经济条件下负所得税制度的实证研究——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途径[J]. 数量经济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权威、“关系”与中国转轨经济中的私营企业融资扩张:理论与经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