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

论文摘要

成都铁路枢纽位于宝成、成渝、成昆、达成四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西南通往西北、中南、华北等地区的交通要道。随着客、货运量的不断增长,枢纽内部分车站及线路设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趋明显,急需进行改扩建。在成都枢纽“点”、“线”全面升级改造的背景下,作为枢纽改造的重点项目,成都北编组站从可研性分析到设计施工,再到建成后运营效果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成都北编组站进行运营后评价分析,不仅能找出成都北编组站规划建设中不足为编组站日常运营管理和车站改造提供改进措施,还能对今后路网中与其相似特征的铁路枢纽(如重庆枢纽等)的建设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成都铁路枢纽的地理位置、改造前枢纽整体的运营状况和新建成都北编组站的必要性、改造后枢纽内车站及技术设备的概况;接着介绍了成都北编组站的规划设计方案;然后对比分析现阶段与规划设计时的车流结构和编组计划的不同,找出它们产生变化的原因,并依此建立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成都北编组站进行综合评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概念
  • 1.3.1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
  • 1.3.2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成都铁路枢纽的概述
  • 2.1 成都枢纽的地理位置
  • 2.2 规划设计时成都枢纽情况概述
  • 2.2.1 规划设计时枢纽地区概况及运营特征
  • 2.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建成都北编组站的必要性
  • 2.2.3 成都北编组站形成后枢纽内主要车站及既有铁路的技术标准
  • 2.3 成都北编组站概况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成都北编组站规划设计方案介绍
  • 3.1 枢纽货流结构分析
  • 3.1.1 枢纽总运量
  • 3.1.2 通过运量
  • 3.1.3 地方运量
  • 3.2 枢纽车流结构及编组计划分析
  • 3.2.1 枢纽车流结构分析
  • 3.2.2 设计年度成都北编组站的编组计划分析
  • 3.3 成都北编组站设计介绍
  • 3.3.1 成都北编组站衔接线路的引入方向
  • 3.3.2 成都北编组站站型与技术设备
  • 3.4 成都北编组站设计能力及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前后及规划设计对比
  • 4.1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预测的车流结构对比及能力检算
  • 4.1.1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的车流分析
  • 4.1.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预测的车流结构对比
  • 4.1.3 成都北编组站作业能力检算
  • 4.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规划设计的编组计划的对比
  • 4.2.1 成都北编组站编组计划
  • 4.2.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规划设计时的编组计划的对比
  • 4.2.3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枢纽改造前的编组计划的对比
  • 4.2.4 枢纽改造前后枢纽编组站及相邻技术站编组计划的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 5.1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1 指标设置的原则
  • 5.1.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指标体系
  • 5.2 成都北编组站对枢纽的适应性分析
  • 5.2.1 枢纽内车站的分工
  • 5.2.2 技术直达列车的比例变化
  • 5.2.3 直达列车平均运程的变化
  • 5.3 对相邻技术站及路网的影响
  • 5.4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效果分析
  • 5.4.1 进站线路的引入方向
  • 5.4.2 编组站的站型及规模
  • 5.4.3 技术设备的配置
  • 5.4.4 设计能力利用率
  • 5.4.5 中转停留时间
  • 5.4.6 站责正点率
  • 5.4.7 编组站的协调性
  • 5.5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综合后评价
  • 5.5.1 评价方法的选取
  • 5.5.2 成都北编组站灰色综合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本文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阜阳编组站[J]. 国土绿化 2018(01)
    • [2].编组站接发列车作业语音写实系统设计[J]. 铁道货运 2016(12)
    • [3].编组站减速顶维修标准化作业调研报告[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6(04)
    • [4].编组站生产设备安全评价的探讨[J]. 上海铁道科技 2016(04)
    • [5].芜湖东编组站过渡开通场间结合设计方案[J]. 铁道通信信号 2017(07)
    • [6].编组站作业安全质量控制实践[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S2)
    • [7].编组站停车器自动控制开通方案[J]. 铁道通信信号 2016(12)
    • [8].多方向编组站设计配置的研究[J]. 科技传播 2014(05)
    • [9].编组站运输能力自动计算系统的研究[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4(05)
    • [10].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方案探讨[J]. 铁道货运 2014(10)
    • [11].成都北编组站站场设计[J]. 高速铁路技术 2013(01)
    • [12].合肥东编组站改扩建方案探讨[J]. 铁道货运 2013(09)
    • [13].成都北编组站工程[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11)
    • [14].武汉北编组站正式开通运营[J]. 铁道货运 2009(06)
    • [15].应用模糊聚类法对我国大型区域编组站布局的研究[J]. 甘肃科技 2011(07)
    • [16].中国铁路货运网编组站布局特性[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1(03)
    • [17].数字拼接墙系统在武汉北编组站监控调度中心的应用[J]. 中国铁路 2010(11)
    • [18].编组站作业系统堵塞的时空特征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8(04)
    • [19].武汉北编组站中时延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铁道货运 2016(04)
    • [20].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后评估[J]. 中国铁路 2013(12)
    • [21].编组站布局规划与铁路车流组织联合优化双层规划模型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2(10)
    • [22].关于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J]. 铁道经济研究 2011(01)
    • [23].兰州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06)
    • [24].万家码头编组站有线通信设计[J]. 河北企业 2010(06)
    • [25].新建石家庄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方案研究[J]. 铁道通信信号 2010(08)
    • [26].天津南仓编组站斜拉桥荷载试验研究[J]. 天津建设科技 2010(06)
    • [27].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探讨[J]. 中国铁路 2010(09)
    • [28].微振动激励作用下编组站镜架对光束指向的影响[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05)
    • [29].编组站外勤移动系统设计与实现[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8(10)
    • [30].有关编组站驼峰线路加固的施工工艺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标签:;  ;  ;  ;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