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VX2兔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中的应用研究目的:建立VX2兔乳腺癌动物模型,并评价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显像中应用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采用VX2肿瘤软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在30只纯种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胸壁第三乳头乳垫下注入1ml悬液,建立原位乳腺癌动物模型;在VX2肿瘤种植后2-3周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大白兔随机编号,分成奇数组和偶数组。所有成瘤动物均行MR-LG检查,而奇数组实验大白兔先后行CT-LG和99Tcm标记的同位素检查。在三维(3D)重建后的CT或MR图像上,白注射部位指向腋窝方向的引流淋巴管通路上最先显像的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定义为SLN,并按照有无SLN或/和引流淋巴管显像将成像效果分为良好(SLN和淋巴管均显像)和较差(SLN和/或淋巴管不显像)两个等级。结果:(1)新西兰大白兔原位乳腺癌成瘤率为100%,其中53.3%(16/30)的肿瘤发生囊变坏死,36.7%(11/30)的肿瘤表面皮肤发生破溃。(2)80%(24/30)的荷瘤兔完成MR-LG检查,且在MR-LG检查时62.5%(15/24)的荷瘤兔腋窝可扪及淋巴结肿大。(3)在奇数组实验动物中,完成CT-LG和99Tcm同位素检查的荷瘤兔的百分比分别为73.3%(11/15)和66.7%(10/15)。(4)3D重建后图像的等级为良好和较差的百分比在MR-LG和CT-LG上分别为79.2%(19/24)、20.8%(5/24)和81.8%(9/11)、18.2%(2/11)。结论:VX2兔乳腺癌动物模型制作简单,成瘤率高,对实验操作耐受性好;VX2兔乳腺癌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乳腺癌SLN显像的影像学成像研究。第二部分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MR-LG显像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马根维显(Magnevist)对比剂增强的MR淋巴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Lymphpgraphy, MR-LG)检查用于VX2兔乳腺癌SLN显像的可行性,并探索较合适的成像条件。材料和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VX2肿瘤接种之前先行基线MR-LG检查,在肿瘤生长至2-3周时行第二次MR-LG检查。皮下注射对比剂并快速按摩前后分别行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扫描和T1加权3D容积扫描(包括轴位和冠状位),并计算对比剂增强后图像上淋巴结及其引流淋巴管和同层肌肉的SNR值(SNR=绝对信号强度(SI)/背景噪声标准差(SD))。记录STIR序列扫描和MR-LG显示的所有淋巴结,并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结果对照。结果:(1)3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完成第一次MR-LG检查,80%(24/30)的荷瘤兔完成第二次MR-LG检查;图像3D重建后成像等级为良好和较差的百分比分别为79.2%(19/24)和20.8%(5/24)。(2)对比剂皮下注射并快速按摩后,所有扫描序列图像上淋巴结(包括SLN和n-SLN)SNR值均高于其引流淋巴管和同层肌肉(P值均<0.05),但在SLN和n-SLN组中淋巴结、其引流淋巴管及同层肌肉的SN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且轴状位扫描图像较冠状位扫描清晰(P值均<0.05)。(3)24只荷瘤兔STIR序列扫描图像上均可见大小不一的淋巴结影;MR-LG重建图像上均可清晰显示SLN和n-SLN(共26枚)的17只荷瘤兔,其STIR图像上共观察到28枚淋巴结,且两者观察到的淋巴结大小无明显差异(t=0.124,P=0.902)。(4)SLNB手术成功率可达95.5%(21/22);17只MR-LG成像效果良好的荷瘤兔均顺利完成SLNB检查,且获得SLN18枚,n-SLN14枚。SLNB获得的淋巴结个数及大小与MR-LG检查和STIR序列扫描显示的淋巴结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根维显对比剂增强的MR-LG检查可较好用于VX2兔乳腺癌SLN显像,且轴状位扫描图像较冠状位扫描图像清晰。第三部分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CT-LG显像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碘帕醇(Iopamidol)对比剂增强的CT淋巴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Lymphpgraphy, CT-LG)检查用于VX2兔乳腺癌SLN显像的可行性,并探索较合适的成像条件。材料和方法:11只存活奇数组荷瘤兔在MR-LG检查结束24小时后行CT-LG检查,并于对比剂皮下注射并按摩后即刻、5min和10min时行薄层CT扫描。按照淋巴管及SLN有无显示将CT-LG成像效果分成良好(SLN及淋巴管均显示)和较差(SLN和/或淋巴管未显像)两个等级。记录CT-LG检查显示的所有淋巴结,并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结果对照。结果:(1)11只奇数组荷瘤兔CT扫描图像容积重建后,成像效果为良好和较差的百分比分别为81.8%(9/11)和18.2%(2/11)。(2)在9只成像效果为良好的荷瘤兔的CT-LG图像上,对比剂注射并快速按摩后即刻扫描可清楚显示20枚淋巴结影,而5min和10min扫描时淋巴结的显示率分别为90%和65%;淋巴结的平均CT值均高于引流淋巴管及同层肌肉,且随着时间的延长CT值逐渐下降,尤其是在淋巴结及其引流淋巴管CT值下降明显,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P=0.017)。(3)对比剂皮下注射并快速按摩后即刻扫描CT-LG显像共显示20枚淋巴结,其中SLN和n-SLN各10枚。椭圆形在SLN中多见,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168);SLN虽然比n-SLN稍大,但二者并无统计学意义(P=0.164和0.210)。(4)CT-LG结束存活的10只荷瘤兔均顺利完成SLNB手术(活检成功率为100%),活检共获得13枚SLN和9枚n-SLN,其中19枚(86.4%,19/22)为蓝染淋巴结;CT-LG获得淋巴结较SLNB获得淋巴结稍小,且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CT-LG检查可较好地用于VX2兔乳腺癌SLN的显像,且往往在对比剂皮下注射并快速按摩后即刻扫描就可清楚显示SLN及其引流的淋巴管。第四部分淋巴管造影方法评价转移性和炎症性SLN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兔乳腺肿瘤及炎性病变动物模型,并探讨CT及MR淋巴管造影检查定位和评价转移性及炎症性SLN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采用VX2肿瘤组织块悬浊液和新鲜鸡蛋黄乳胶皮下注射法分别制作VX2兔乳腺癌(30只)和炎症性兔动物模型(10只);且肿瘤组实验动物随机编号,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所有存活实验兔均行MR-LG检查(对比剂皮下注射前行STIR序列扫描),且肿瘤组中奇数组实验动物和炎症组实验动物同时行CT-LG检查。在MR/CT-LG图像上SLN是指自对比剂注射部位至腋窝方向上最先引流的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其余淋巴结为n-SLN,并与STIR序列扫描图像上自肿瘤至腋窝方向上的第一个淋巴结和SLN活检结果对照。结果:(1)在CT-LG检查中,荷瘤组SLN及n-SLN的长短径均比炎症组的大,但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依次为0.154、0.283、0.346和0.629;淋巴结边缘出现明显充盈缺损在转移性SLN(100%,2/2)中较炎症性SLN(10.5%,2/19)多见。(2)在MR-LG检查中,荷瘤组和炎症组中SLN的长短径及形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311,0.914和0.677);病理学证实为转移的SLN的长径大于炎症性SLN的,且边缘环状强化多出现在炎症性SLN中(2/10 vs 13/18),二者在区分转移性及炎症性SLN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和0.016)。(3)在荷瘤组和炎症组实验动物中,MR-LG显示的SLN与STIR序列扫描显示的自肿瘤至腋窝方向上的第一个淋巴结在长短径上均无统计学差异。(4)对照SLN活检手术结果,荷瘤组和炎症组实验兔的长短径均较SLNB获得的SLN小,但MR-LG所获得SLN的长短径与SLNB所获得SLN的长短径差别较大,且在荷瘤组中三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和0.004)。结论:转移性及炎症性SLN在CT-LG及MR-LG图像上有一定的特点,且CT-LG检查显像SLN的效果较MR-LG检查稍好。第五部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CT-LG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初步评价CT定位SLN的准确性及CT淋巴管造影(CT-LG)显示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选取34例穿刺或局切手术证实且腋窝触诊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行CT-LG检查,其中19例患者同时行CT-LG引导下SLN穿刺定位检查。自注射部位指向腋窝方向的引流淋巴管上最先显像的1个或数个淋巴结为SLN,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结果相对照,数目相等者为符合,多于和少于分别为高估和低估。显像效果根据容积重建后有无SLN及淋巴管显像分为良好(Ⅰ级:SLN和淋巴管均显像)和较差(Ⅱ级:SLN和/或淋巴管无显像);并把身高体重指数(BMI)≥25时定义为肥胖。分析显像SLN的形态学特征,并与SLN活检结果对照。结果(1)CT定位乳腺癌SLN的准确度为89.5%,且联合染料法时准确度可达100%。(2)34例患者CT-LG均见SLN显像,其中88.2%(30例)患者显像效果为I级,11.8%(4例)为II级。肥胖患者CT-LG显像效果较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4例患者共显示85枚SLN和63条淋巴管。与SLNB对照,47.1%(16例)患者两种结果符合,而高估和低估者分别为20.6%(7例)和32.3%(11例),造成两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与肥胖因素有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NB证实23例(78枚)阴性SLN,11例(19枚)阳性SLN,对应CT-LG共85枚SLN显像,其中阴性67枚,阳性18枚。形状为圆形在阴性和阳性SLN的比例分别为22.4%(15/67)和66.7%(12/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出现充盈缺损在阴性和阳性SLN中的比例分别为9.0%(6/67)和27.8(5/18),但边缘区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只在33.3%(6/18)的阳性SLN中出现。4枚(3例)SLN周围伴有多发小淋巴结,组织学显示有癌细胞浸润。结论CT引导下SLN穿刺定位准确度较高,且与染料法联合准确度可达100%;CT-LG可有效显示乳腺癌的SLN,但其准确性易受患者肥胖因素的影响;SLN为圆形,边缘出现虫蚀样充盈缺损,以及伴有多发小淋巴结者均可提示癌细胞浸润。

论文目录

  • 中英文缩写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VX2兔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中的应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图例说明
  • 第二部分 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MR-LG显像的动物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图例说明
  • 第三部分 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CT-LG显像的动物实验研究
  • 材判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图例说明
  • 第四部分 淋巴管造影方法评价转移性和炎症性SLN的动物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图例说明
  • 第五部分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CT-LG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图例说明
  • 综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影像学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经介入后在兔VX2肝癌中表达[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05)
    • [2].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动脉内灌注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兔VX2肝癌模型的疗效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04)
    • [3].PET/CT及DWI-MRI早期评估兔VX2肉瘤射频消融效果[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03)
    • [4].MR淋巴管造影显示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2(01)

    标签:;  ;  ;  ;  ;  ;  ;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