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精神需要

论人的精神需要

论文题目: 论人的精神需要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王海英

导师: 张澍军

关键词: 精神需要,本质,层次性,问题,对策

文献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精神需要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维度,也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贯穿于人类社会活动和历史进程的始终。正像袁贵仁在其《人的哲学》中所指出的:“人的精神需要就像人体需要维生素一样,没有意识、理性、意志等精神活动的生命就是缺乏人性的动物的生命。”[1]马克思曾多次谈到精神需要的内容,在他看来,精神需要是指“对科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道德力量和他们对自己发展的不倦的要求。”[2]“为自身利益进行宣传鼓动,订阅报纸,听课,教育子女,发展爱好等等”[3]的需要。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生产目的决定了社会生产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进而为新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开掘出真正的不竭动力,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就像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曾经谈到的: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今天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国内理论界更多地注重了物质需要问题的探讨,在物质需要的功能、作用等诸多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对精神需要问题却未给予足够关注。本文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人的精神需要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即:一,精神需要的概念解读。这部分主要阐述精神需要的本质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二,精神需要的层次性。分析精神需要层次性产生的原因,据此阐述了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基本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需要的困惑与整合及其对策思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冲击着精神生活的秩序,造成一部分人的精神需要的危机,并在深入分析这一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精神需要的必要性,从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文化、调整国家行政政策等方面,对整合精神需要及合理引导精神需要的对策思路作了初步探讨。以期通过此论述达到抛砖引玉,求教于学界同仁。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精神需要的概念解读

(一) 精神需要的本质内涵

(二) 精神需要的特征

二、精神需要的层次性

(一) 精神需要层次性产生的原因

(二) 精神需要的基本层次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需要的困惑与整合及其对策思路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需要的困惑

(二) 整合精神需要

(三) 合理引导精神需要的对策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和谐社会视野下人的精神需要问题探析[D]. 张权民.河北师范大学2010
  • [2].马克思需要理论探究[D]. 郭丰.新疆师范大学2013
  • [3].论人的需要与人的发展[D]. 赵彩莉.河北师范大学2013
  • [4].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对人的需要的合理引导[D]. 庞博.北京交通大学2008
  • [5].精神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D]. 郑芳.北京交通大学2011
  • [6].虚拟现实技术与人的存在状态[D]. 贾雪峰.首都师范大学2005
  • [7].精神利益论[D]. 靳国军.云南师范大学2004
  • [8].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看以人为本[D]. 叶龙娜.曲阜师范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和谐社会视野下人的精神需要问题探析[D]. 张权民.河北师范大学2010
  • [2].当代文化转型期人的精神需要探析[D]. 李燕菲.河北师范大学2011
  • [3].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求研究[D]. 王玉霞.北京交通大学2008
  • [4].精神需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薛海.华中师范大学2007
  • [5].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研究[D]. 邢玉红.华中师范大学2007
  • [6].需要的全面性及其价值意义[D]. 张檀琴.首都师范大学2005
  • [7].试论人的精神发展[D]. 侯雷.东北师范大学2005
  • [8].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 梁胜初.中共中央党校2003
  • [9].论人的需要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 杨合起.郑州大学2003
  • [10].论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刘晓雄.华东师范大学2003

标签:;  ;  ;  ;  ;  

论人的精神需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