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颅内转移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子基础初步研究

鼻咽癌颅内转移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子基础初步研究

论文题目: 鼻咽癌颅内转移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子基础初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五官科学

作者: 刘书静

导师: 田道法

关键词: 鼻咽癌,颅内侵犯,初诊证型,预后相关性,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细胞生物学

文献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鼻咽上皮恶性肿瘤,病理上常表现为低分化性,临床上多表现为高转移性。由于解剖位置邻近,病变容易破坏颅底并向颅内侵犯,发生颅内转移。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鼻咽癌颅内侵犯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有关鼻咽癌颅内侵犯的确切机制至今仍不很清楚。深入探讨鼻咽癌颅内侵犯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具有相对特殊意义的中医证型与鼻咽癌颅内侵犯的相关性及其分子基础的阐明,对有效防治鼻咽癌颅内侵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鼻咽癌颅内侵犯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希冀有助于促进鼻咽癌颅内侵犯防治效率。第一部分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颅内侵犯潜力差异性的临床观察方法对6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转移相关指标,然后随访1年,分析初诊中医证型与鼻咽病灶颅内侵犯潜力的相关性。结果气阴两虚型鼻咽癌患者于确诊后1年内颅内侵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二部分鼻咽癌原发病灶组织颅内侵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方法利用XproTM HC-Ⅲplus肿瘤相关基因寡核苷酸芯片(2748个肿瘤相关的基因)对慢性鼻咽炎、鼻咽癌无转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颅内侵犯、鼻咽癌颅内侵犯兼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鼻咽原发病灶瘤组织及肺癌颅内转移患者的肺部病灶瘤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在鼻咽癌颅内侵犯组的鼻咽原发病灶瘤组织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57条,其中表达上调101条,表达下调156条。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相对特征性。第三部分鼻咽癌原发灶组织颅内侵犯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方法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对MMP-9、nm23-H1、VEGF165在上述6组原发肿瘤病灶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特征进行验证性检测。结果MMP-9、VEGF165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不同转移趋势组原发灶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鼻咽癌颅内侵犯兼淋巴结转移组、肺癌颅内转移组、鼻咽癌颅内侵犯组、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组、鼻咽癌无转移组、慢性鼻咽炎组。nm23-H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MMP-9、VEGF165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第四部分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活性表达特征方法对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鼻咽活检标本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m23-H1和VEGF165活性水平,分析nm23-H1、VEGF165基因表达与初诊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气阴两虚型组鼻咽原发灶活检标本nm23-H1表达明显低于其他2组,而VEGF165表达则明显高于其他2组。第五部分不同转移潜能鼻咽癌单克隆亚系细胞钙电流特征方法分别培养和传代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不同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鼻咽癌单克隆亚系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加先期已制备好的药物血清共同培养,利用膜片钳制技术全细胞记录方式观察转移潜能高、低不同的人鼻咽癌细胞钙电流特征,用划痕实验观察不同转移潜能的鼻咽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具有高转移潜能的鼻咽癌单克隆亚系细胞,其钙电流以钙释放激活的钙内流方式为主,与低转移潜能的鼻咽癌亚系细胞钙电流的幅度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转移潜能的鼻咽癌单克隆亚系细胞的迁移能力比低转移潜能的鼻咽癌亚系细胞高,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中药药物血清进行干预后,不同细胞系的钙电流特征反应特性及细胞的迁移能力存在某些差异性。结论1.气阴两虚型鼻咽癌初诊患者较气血凝结型、火毒困结型有更高的颅内侵犯发生率。2.与鼻咽癌其他临床类型相比较,鼻咽癌颅内侵犯型患者鼻咽原发灶瘤组织具有相对特异的基因表达差异特性,既可表现为某些基因的表达上调,亦可表现为另外一些基因的表达下调。3.鼻咽癌颅内侵犯型的原发灶瘤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低表达,提示该型患者所特有的颅内侵犯潜能,可能与其瘤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相关。4.气阴两虚型鼻咽癌初诊患者的鼻咽原发灶瘤组织中nm23-H1表达下调,而VEGF165表达上调,提示血管因素也参与了该证型增大的颅内侵犯趋势和预后不良发病机制。5.具有不同nm23-H1活性表达水平且转移潜能不同的鼻咽癌单克隆细胞亚系细胞之间,其钙电流的幅值和细胞迁移能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转移潜能高、低不同的鼻咽癌细胞,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的基础之一,可能在于由钙电流所激发的生物力学机制相异。而且中药药物血清对这种钙电流特性和细胞的迁移能力具有某些对抗性调控效应。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颅内侵犯潜能差异性的临床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鼻咽癌原发病灶组织颅内侵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鼻咽癌颅内侵犯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活性表达特征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不同转移潜能鼻咽癌单克隆亚系细胞钙电流特征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一:综述

进修及培训

参加的学术会议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11-03-30

参考文献

  • [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严丹方.浙江大学2017
  • [2].基于鼻咽癌潜在靶标的活体光学成像与靶向治疗研究[D]. 郑英.华中科技大学2012
  • [3].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鼻咽后部筋膜间隙解剖与鼻咽癌鉴别诊断及其预后的研究[D]. 梁久平.暨南大学2017
  • [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分子功能的初步研究[D]. 程超.南方医科大学2017
  • [5].细胞粘附分子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 黄美金.第二军医大学2014
  • [6].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D]. 覃莉.广西医科大学2017
  • [7].靶向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D]. 尹述成.武汉大学2011
  • [8].照射时间延长对鼻咽癌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D]. 陆海军.天津医科大学2013
  • [9].KAI1/CD82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D]. 汪庚明.安徽医科大学2015
  • [10].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与鼻咽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D]. 姜汉国.山东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r-hCG的研制及其相关分子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D]. 马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 [2].气虚体质状态与二亚硝基哌嗪相互作用致鼻咽癌前病变机制研究[D]. 陈学东.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 [3].鼻咽癌前病变证素计量辩证规范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基础研究[D]. 王贤文.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 [4].鼻咽癌高癌家系体质证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陈舒华.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
  • [5].牙龈卟啉单胞菌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后粘附分子表达及信号调控的研究[D]. 张冬梅.中国医科大学2008
  • [6].TgN(p53mt-LMP1)/HT转基因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生物学表型特征与p53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性及益气解毒方干预研究[D]. 吴新正.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 [7].放疗联合益气解毒颗粒治疗鼻咽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大海.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 [8].2型糖尿病(消渴)证候规范与证素特征的研究[D]. 汪艳娟.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 [9].鼻咽癌高危人群体质特征及其发病学意义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周小军.湖南中医学院2002
  • [10].鼻咽癌中医证型与放射敏感性相关性研究[D]. 刘宇龙.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标签:;  ;  ;  ;  ;  ;  ;  

鼻咽癌颅内转移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子基础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