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与思考浅析

“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与思考浅析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岁月的长河中孕育了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各种文物。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拥有不可计量的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文物;文博工作;思考

现阶段,我国对于文物相关的文博工作越发重视,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凝聚了炎黄子孙五千余年的智慧结晶,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围绕“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推动文博工作的实践,更好的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一、“让文物活起来”的内容及发展现状

2013年12月30日,在我国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过程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收藏于故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中的遗产以及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加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并对人文交流方式进行创新,借助多种传播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近几年来,我国对于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系列有关文物工作的政策不断出台,例如2016年3月8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等,不仅推动了文博工作的发展,更培养了人民的文物意识,人们对于文化实力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让文物活起来”的意义

(一)强化文物生命力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文化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强盛起着关键作用。“让文物活起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能够帮助文物工作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物,充分挖掘文物的文化价值,使文物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二)增强文物影响力

传统的文博工作中,各种文物都收藏于博物馆内,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无法激发人们对于文物的兴趣,即时各类文物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这种底蕴是静态的,无法进行自主表达,很难被大众所理解。而“让文物活起来”的思想,能够焕发文物的生命力,借助于各类文物展出活动以及讲解员的讲解,文物中积淀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的传递给大众,进而增强文物的影响力,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升文物吸引力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各类新式网络文博工作得以开展,新式文创产品得到开发,有助于提升文物的吸引力,增强文物的生命力。

(四)加强文物亲和力

各类新式文博工作的开展,能够增强人民对于文物的认同感,使各类文物能够以全新姿态进入大众的视野,进而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壮大文物爱好者的队伍,人们能够与文物实现面对面“交流”,进而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润物无声,有效加强了文物的亲和力。

三、“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

(一)文物知识讲座

文物知识讲座对于普及文物知识,推进文博工作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对于文物的知识储备比较薄弱,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极为不利。因此,有关单位应积极开展文物知识讲座,普及文物知识,加强人民群众对于文博工作的认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文物工作中来。

(二)建设博物馆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博物馆建设不足,一般来说一座城市只有一所博物馆,而一些中小型城市甚至没有建设博物馆,严重影响了文博工作实践活动,阻碍了文物知识的宣传。“让文物活下来”的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活”,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近距离的接触文物,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城市具体条件建设更多的博物馆并开放参观,将文物贴近人们的生活,加强文博实践工作。

(三)电视网络节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及互联网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电视网络节目层出不穷。相关单位应顺应时代潮流,推出与文物工作相关的节目,例如前不久广受好评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借助电视及互联网揭开了文物神秘的面纱,生动有趣,易于被大众接受,是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的有效途径。

四、“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思考

(一)加强文物历史底蕴的挖掘

有关部门及文博工作者应加强有关文物的学术研究,与此同时,为了完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博物馆以及其它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充分研究文物价值,并积极开展“文物进校园”、“文物进社区”等活动,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文物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文博工作部门应予以重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文博工作的优势,进而实现文物工作与社会经济的齐头并进。文创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各种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的文物相关产品。例如现今极为流行的故宫文创产品,既起到了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又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升,又能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强文物知识宣传工作

为了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文物工作单位应加强文物知识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不拘泥于形式,既可以通过开放博物馆、发放文物知识随身阅读手册等方式进行;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借助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媒体进行文物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了解文物,激起人们对于文物知识的兴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

结束语

“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能够激发人们对于文物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相关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杭侃.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些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9-03-06(004).

[2]杜浩.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N].中国旅游报,2018-11-14(003).

[3]王艳峰.浅谈如何做好“让文物活起来”[J].文物世界,2018(05):53-54.

标签:;  ;  ;  

“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与思考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