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点服务建筑设计研究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点服务建筑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山岳景区的服务建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类型,具有极为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是山岳风景区重要的服务设施,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了风景区的管理服务品质。因此系统研究山岳风景区旅游点服务建筑的设计方法,对指导山岳风景区科学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在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湖南多个山岳景区的服务建筑状况进行了调查,综合运用建筑学、规划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系统总结了山岳景区服务建筑的现况。基于对现状的调查,本文系统地研究山岳景区地理环境对服务建筑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综合论述了我国相关风景区旅游点的服务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山岳景区服务建筑特征和风景服务建筑的功能,并对湖南的几个主要的山岳型风景区的服务建筑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2)总结了山岳环境对服务建筑的影响;并从选址和空间布局、形式和建筑风格、建筑体量控制、外部环境设计四个方面探讨山岳服务建筑的设计方法,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3)将各服务建筑按功能特征形式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点状集中式、面状展开式、分散组合式、坡地架空式。并且结合典型设计实例,分类探讨其设计手法和设计要点。(4)从地方民居风格创新、传统园林建筑创新、仿生建筑的应用和建筑材料的创新四个方向对风景区服务建筑的设计创新和未来发展进行论述,以期探索未来风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风景区服务建筑不仅满足游客的基本功能需求,也起到了点缀风景区的景观效果,体现了景区的景观和文化的独特性。全文通过对风景区服务建筑各项设计内容和影响要素的研究总结,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相关理论研究
  • 3.1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方向的研究
  • 3.2 关于风景区设施研究
  • 3.3 关于景观建筑空间组合和构图、体量和尺度方面的研究
  • 3.4 关于风景建筑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
  • 4. 研究范围
  • 4.1 风景区旅游点概念
  • 4.2 旅游点服务建筑说明
  • 4.3 旅游点服务建筑的职能范围
  • 5. 旅游点各类服务建筑的特征和功能
  • 5.1 山岳景区服务建筑特征
  • 5.2 风景建筑功能
  • 6. 山岳景区服务建筑的现状问题
  • 第二章: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点服务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 1 山岳型风景区特质分析及其对服务建筑的影响
  • 1.1 山体景观格局对服务建筑影响
  • 1.2 山地地形和地段形态特质对服务建筑影响
  • 1.3 山岳型风景区气候特质对服务建筑影响
  • 1.4 山体原有植被对服务建筑影响
  • 2. 选址和空间布局
  • 2.1 基于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的服务建筑选址
  • 2.2 旅游点及其建筑的选址定位和定向
  • 2.3 服务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布局
  • 2.4 服务建筑与山体结合的方式
  • 3 形式和建筑风格研究
  • 3.1 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建筑形式
  • 3.2 地域元素的引申和发展
  • 3.3 服务建筑形式和风景区历史背景的统一
  • 3.4 建筑形式和场地条件的关系研究
  • 3.5 功能和形式的统一的服务设施建筑设计
  • 4 建筑体量控制
  • 4.1 体量和体量感
  • 4.2 建筑体量和山岳地形的关系
  • 4.3 建筑体量和山地植被的关系
  • 4.4 功能的差异性对建筑体量的影响
  • 4.5 建筑色彩对体量感的影响
  • 5 外部环境设计
  • 5.1 服务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总原则
  • 5.2 服务建筑外部环境的组成和特点
  • 6. 小结
  • 第三章: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点服务建筑设计类型解析
  • 1. 点状集中式
  • 1.1 场地特征
  • 1.2 建筑特点
  • 1.3 设计手法
  • 1.4 案例:岳麓山爱晚亭茶室
  • 2. 面状展开式
  • 2.1 场地特征
  • 2.2 建筑特点
  • 2.3 设计手法
  • 2.4 案例:岳麓山步虚楼餐厅
  • 3. 分散组合式
  • 3.1 场地特点
  • 3.2 建筑特点
  • 3.3 设计手法
  • 3.4 案例:万佛山和良山风景区入口
  • 4. 坡地架空式
  • 4.1 场地特点
  • 4.2 建筑特点
  • 4.3 设计手法
  • 4.4 案例:深圳大南山北入口建筑和万佛山半山亭建筑
  • 5. 小结
  • 第四章:风景建筑设计创新型研究探讨
  • 1 地方民居风格创新
  • 1.1 地方民居风格概述
  • 1.2 创新手法
  • 2 传统园林建筑创新
  • 2.1 传统园林建筑的特色
  • 2.2 创新手法
  • 3 仿生学建筑的应用
  • 3.1 模仿生物形态
  • 3.2 模仿环境
  • 4 建筑材料的创新
  • 4.1 地方材料的使用
  • 4.2 现代材料在传统形式的应用
  • 4.3 现代材料在现代形式的应用
  • 5. 小结
  •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光雾山风景区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 四川林业科技 2017(01)
    • [2].陆水湖风景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 当代经济 2015(01)
    • [3].生态风景区旅游规划的思考[J]. 旅游纵览 2020(13)
    • [4].景观生态学与风景区旅游规划[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04)
    • [5].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合肥岱山湖风景区旅游品牌塑造[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6].高淳老街风景区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研究[J]. 现代商业 2017(26)
    • [7].风景区旅游标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以雅安碧峰峡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 2016(01)
    • [8].面向大学生群体的贺兰山风景区旅游市场定位研究[J]. 经济论坛 2015(09)
    • [9].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思路与产品设计[J]. 甘肃农业 2013(19)
    • [10].谁杀谁[J]. 杂文选刊(中旬版) 2009(04)
    • [11].净影风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的个案分析[J]. 黑河学刊 2017(01)
    • [12].红崖峡谷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与开发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17)
    • [13].国内水库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14].天堂寨风景区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2)
    • [15].湖南崀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04)
    • [16].湖北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16(03)
    • [17].风景区旅游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工程 2013(02)
    • [18].基于系统观的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 水利经济 2010(06)
    • [19].黄山风景区旅游量预测模型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 [20].芦芽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文本分析[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21].风景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20)
    • [22].基于SWOT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分析[J]. 治淮 2017(06)
    • [23].淮安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综合评价[J]. 水利经济 2016(04)
    • [24].林芝鲁朗风景区旅游吸引力分析与创新[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22)
    • [25].老乡见老乡[J]. 微型小说选刊 2010(03)
    • [26].试析黄山风景区旅游步道的建设标准[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8(03)
    • [27].宁夏泾源胭脂峡风景区旅游扶贫现状调查研究[J]. 宁夏工程技术 2008(02)
    • [28].秦淮河风景区旅游商品同质化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0)
    • [29].徐州吕梁山风景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报告[J]. 淮海文汇 2013(06)
    • [30].黄荣才微型小说两题[J]. 福建文学 2009(10)

    标签:;  ;  ;  ;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点服务建筑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