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的商标(1937年-1949年)

民国时期四川的商标(1937年-1949年)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中,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每一种物品都需要从市场上购买,而在购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只是购买所需要的物品,而且要购买的是质量上乘、非假冒伪劣的物品,而选购质量上乘的物品主要就是通过识别物品的商标来辨别我们购买的物品是否是名优产品,是否是电视媒体曝光过的不合格产品,可以说商标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刻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商标”,人们一般认为是生产者使用在产品、服务上,并用于区别他人的产品、服务等的一种标记。商标的发展史在经济史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探讨商标的发展,可以通过商标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了解当时商人的经营手法,官方对商标保护程度和如何维护商人利益以维护市场秩序。国民政府时期,是我国商标发展,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过程。1930年5月公布《商标法》,及后来的几次修改,在社会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民众和商人的商标保护意识也在政府推行各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一方面,随着工业的大量内迁,使四川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商标管理机构——商标局也在战火中迁至重庆。四川地区在抗战时期特殊的地位使得四川地区的商标事业在抗战以后相对于抗战之前有很大的发展,是四川商标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选取民国时期(1937——1949)这一段时间段的四川地区的商标作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一时期四川地区的商标事宜。一、商标的官方管理程序。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商标管理法律法规的发展以及商标注册的程序,成功注册商标的过程、商标被驳回以及商标的变更,了解官方对商标的管理程序。二、商标与商品的关系。通过对商标的名称、图案的分析得出商标的民族性、商标的地缘性、商标反映的崇洋心理、时代性以及广告性的几个特点。探讨这一时期商人和民众的商标意识。三、商标的保护措施。通过对几件商标争讼案列的分析了解政府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介绍商人自己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以及在这一特定时期对敌货流入的预防,从这几个方面了解这一时期对商标保护的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商标的形成与发展简述
  • 二、本文的主旨
  • 第二章 商标的官方管理
  • 一、商标法规的发展
  • 二、国民政府时期的《商标法》
  • 三、商标的注册
  • 第三章 商标与商品的关系
  • 一、商标的特点
  • 二、商人和民众的商标意识
  • 三、商标与商品的产销关系
  • 第四章 商标的保护
  • 一、假冒商标的争讼
  • 二、商家自发的打假行为
  • 三、防止敌货冒充国货流入后方
  • 结语
  • 附图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民国时期四川的商标(1937年-1949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