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组方用药特点研究

《中藏经》组方用药特点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以《中藏经》中卷、下卷所载方药为研究对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书中所载方药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出其特点。首先,对《中藏经》中卷、下卷所载73首方剂进行分类研究。(1)从所治病症方面进行分类。书中73首方剂除万应圆以外,其余72首方可分为内、外、急症和妇科方四类。统计得出:《中藏经》方剂中外科方和急症方比例较大,占62.5%。(2)从药味组成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六味药以下的方剂占80.9%,可见《中藏经》方剂药味组成比较简炼。(3)从方剂剂型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得出:散丸丹膏剂型的方剂占91.8%,可见《中藏经》方剂以成药为主。(4)从药物的给药途径方面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中藏经》方剂给药途径多样。(5)从药物的服法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藏经》方剂在服药方法上极为讲究。其次,对73首方剂所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研究。(1)对方中所涉及的184种药名按首见于的本草书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有些药名首见于的某些本草书成书年代较晚。(2)将这184种药名中同一种药物的不同药名进行合并,统计得出《中藏经》用药173种。对其进行频次统计,发现用药频次较高的几味药是酒、大黄、朱砂和醋。(3)将173种药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应用最多的是植物药和补虚药。再次,对方中含有未知功效药物的方剂、内服含有水银等毒性较大药物的方剂、现代临床意义不大的方剂暂时不予研究,对余下的51首方剂参照《中药大辞典》及历代本草记载的药物功效进行逐一分析,尽量找出其合理的组方依据,对一些没有合理理论依据支持的方剂予以指出。本文所进行的是对《中藏经》基本的理论研究,为以后对《中藏经》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本文对《中藏经》组方用药特点的总结、分析,希望能给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一个新思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藏经》一般情况介绍
  • 1.《中藏经》的版本流传
  • 1.1 宋代流传
  • 1.2 元代流传
  • 1.3 明代流传
  • 1.4 清代流传
  • 1.5 民国以后
  • 2.《中藏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 2.1 汉·华佗撰
  • 2.2 六朝人所撰
  • 2.3 宋人所撰
  • 2.4 晋·华佗弟子吴普、樊阿等撰,后人有所补充
  • 2.5 华佗以前古人所撰,华佗可能做过一些补充修改,后世多次增删修改
  • 3.《中藏经》的内容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3.1 《中藏经》的内容
  • 3.1.1 《中藏经》医论部分内容
  • 3.1.2 《中藏经》方剂部分内容
  • 3.2 《中藏经》的特色
  • 3.2.1 《中藏经》医论部分的学术特点及成就
  • 3.2.1.1 人法天地,阳气之贵
  • 3.2.1.2 脏腑病证,首创体系
  • 3.2.1.3 八纲辨证,雏形初现
  • 3.2.1.4 病症结合,逻辑规范
  • 3.2.1.5 四诊合参,首重色脉
  • 3.2.1.6 水火立法,顺病之宜
  • 3.2.1.7 承《内经》之旨,发证治之微
  • 3.2.1.8 论筋痹之治,创"活血补肝"
  • 3.2.1.9 论中风之治,倡五法合用
  • 3.2.2 《中藏经》方剂部分特色
  • 3.2.2.1 选方广泛而重视急症治疗
  • 3.2.2.2 组方简单而临症加减灵活
  • 3.3 《中藏经》对后世的影响
  • 第二部分 《中藏经》方剂组方和用药特点研究
  • 1.《中藏经》方剂特点研究
  • 1.1 从所治病证方面看《中藏经》方剂特点
  • 1.2 从药味组成看《中藏经》方剂特点
  • 1.3 从剂型看《中藏经》方剂特点
  • 1.4 从给药途径看《中藏经》方剂的特点
  • 1.5 从服法看《中藏经》方剂的特点
  • 2.对《中藏经》方剂用药的研究
  • 2.1 《中藏经》药名首见于历代本草情况统计
  • 2.2 《中藏经》实际应用药物频次统计
  • 2.3 《中藏经》药物分类
  • 2.3.1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 2.3.2 按药物功效分类
  • 2.4 《中藏经》方剂对酒的应用
  • 2.5 《中藏经》方剂中大黄的应用
  • 3.《中藏经》方剂组方意义详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藏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 2.《中藏经》内容给现代中医临床的启示
  • 3.制方理论
  • 3.1 宗于《内经》,方依君、臣、佐、使
  • 3.2 治疗同一种疾病药物的相须配伍
  • 3.3 善用单方
  • 3.4 大方治病,多向调节
  • 4.《中藏经》对内伤疾病的部分治法探讨
  • 5.常用药物配伍特点
  • 5.1 大黄 桑白皮
  • 5.2 大黄 木香
  • 5.3 大黄 黄连
  • 5.4 麝香 巴豆
  • 6.书中易混药物关系梳理
  • 6.1 桂 官桂 肉桂 桂心
  • 6.2 铅 铅粉(定粉)铅丹(黄丹)铅霜 密陀僧
  • 6.3 轻粉(腻粉)粉霜 水银
  • 6.4 胆矾 绿矾 白矾(矾石)
  • 6.5 朴消(朴硝)芒消(牙硝)寒水石
  • 6.6 硼砂 硇砂 朱砂(丹砂)
  • 6.7 石灰 石膏
  • 6.8 雄黄 石硫黄
  • 6.9 不灰木 赤石脂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张锡纯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8)
    • [2].赴南苏丹维和二级医院用药特点及药物配备情况分析[J]. 人民军医 2019(12)
    • [3].陈大舜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用药特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7)
    • [4].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用药特点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 2020(05)
    • [5].程良斌治疗慢性肝炎的用药特点[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6].张锡纯治疗淋证用药特点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15)
    • [7].解析射干麻黄汤适应症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J]. 光明中医 2016(19)
    • [8].旴江医家陈自明妇科用药特点探析[J]. 中国民间疗法 2015(05)
    • [9].谈傣医的用药特点[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11)
    • [10].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的浅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0)
    • [11].杨霓芝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特点[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06)
    • [12].刘茂才教授脑病证治临床经验及用药特点[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13].卢芳治疗疑难杂症用药特点的整理研究[J]. 中医药学报 2015(02)
    • [14].张喜奎辨治外感咳嗽用药特点浅析[J]. 江西中医药 2010(07)
    • [15].赵凯治疗高尿酸血症用药特点探讨[J]. 山西中医 2019(11)
    • [16].谈旴江医家危亦林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17].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用药特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6)
    • [18].从《内经》谈老年人生理、病理及用药特点[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4)
    • [19].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特点[J]. 医学信息 2020(21)
    • [20].黄祥武治疗消渴病痹症用药特点[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
    • [21].李斌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经验及用药特点[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6)
    • [22].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特点分析[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6)
    • [23].《临证指南医案》虫类用药特点探析[J]. 中医杂志 2009(03)
    • [24].《小儿药证直诀》方剂用药特点浅析[J]. 陕西中医 2008(07)
    • [25].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J]. 中成药 2018(09)
    • [26].基于102例慢性荨麻疹用药特点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7(03)
    • [27].张慧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特点[J]. 中医药通报 2016(03)
    • [28].试析《神农本草经》眼病用药特点[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3)
    • [29].何嘉琳教授治疗闭经的临床思路和用药特点[J]. 福建中医药 2010(02)
    • [30].老年人用药特点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 2008(14)

    标签:;  ;  ;  ;  

    《中藏经》组方用药特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