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

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

论文摘要

随着人权意识的勃兴,被追诉人主体地位及其主体权利受到了国内学界的重视,相关的研究论题也逐渐增多。与单纯从单数主体视角剖示主体、主体性概念,陈述被追诉人主体权利的路径不同,本文将着重从复数主体——诉讼主体是诉讼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是诉讼主体关系中的交互主体——出发,揭示被追诉人主体性的特质,进而呈示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价值向度和保障路径。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审视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与现实变量影响,是本论文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 本篇论文主体结构包括导言、正文、结论三部分。 导言部分对本论题的意义价值、现有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论文的切入视角和研究方法作了概要陈述。 正文分8章。 第1章从主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三者内涵区别,来阐述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价值,论析了主体性的内向性与外向性两个价值指向,进而就内向性所侧重包含的人格尊严、意志自治,外向性所侧重体现的主体平等和主体自卫向度进行了论述,对被追诉人主体性的三个特质:主体性的客体化限制、主体性的角色漂移与虚置、主体性的人格异化作了辨析。 第2章从权利的主体间性切入,首先探讨了权利的实质是主体意志自由的本质诉求;而权利的构成与实现,则是主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区分了主体权利和主体性权利的概念,提出所谓主体性权利是主体本质属性的权利。本章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结构:元权利、程序生成性权利和救济的权利。并根据第1章对主体性内向性、外向性的区分,相应提出了被追诉人主体性元权利的核心组构:无罪推定权、程序参与及选择权、平等对抗权和辩护权。本章还首次以结构矩阵形式表示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相互关系,首次建立了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影响因子的数学模型。本章还着重论述了被追诉人主体性元权利的主体性价值,并就四个元权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第3章首先提出了无罪推定是被追诉人所有主体性权利的前导性、基础性权

论文目录

  • 导言
  • 1. 研究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2. 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 3. 目前研究状况简述
  • 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 第1章 被追诉人主体性的人本考辨
  • 1.1 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的观念梳导
  • 1.1.1 作为关系中的主体
  • 1.1.2 从主体间性看被追诉人的主体性
  • 1.2 主体性的内向性与外向性
  • 1.2.1 人格主体的内向性和外向性
  • 1.2.2 内向性价值指向之一——人格尊严
  • 1.2.3 内向性价值指向之二——意志自由之选择机能
  • 1.2.4 外向性价值指向之一——主体性意义上之平等
  • 1.2.5 外向性价值指向之二——维权与反抗
  • 1.3 被追诉人主体性的特质
  • 1.3.1 主体性的客体化限制
  • 1.3.2 主体性的角色漂移与虚置
  • 1.3.3 主体性的人格异化
  • 第2章 被追诉人主体性的权利重构
  • 2.1 权利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权利
  • 2.1.1 权利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 2.1.2 被追诉人主体权利与主体性权利
  • 2.2 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构成原理
  • 2.2.1 元权利与生成性权利
  • 2.2.2 主体性权利构成的变量分析
  • 2.3 被追诉人元权利的四维价值向度
  • 2.3.1 无罪推定权的主体性价值
  • 2.3.2 程序参与及选择权的主体性价值
  • 2.3.3 平等对抗权的主体性价值
  • 2.3.4 辩护权的主体性价值
  • 2.4 元权利之关系机理
  • 第3章 无罪推定权——基于主体人格尊严的权利
  • 3.1 无罪推定权之前导性
  • 3.1.1 权利位阶的国际视角
  • 3.1.2 语义分析与表述的扩展
  • 3.2 无罪推定权核心向度解构
  • 3.2.1 不被强迫自我归罪
  • 3.2.2 控方负举证责任并达到法定标准
  • 3.2.3 疑罪从无
  • 3.3 无罪推定权的现实变量
  • 3.3.1 无罪推定权在中国是否己经确立?
  • 3.3.2 无罪推定权确立的悖论性障碍
  • 3.4 无罪推定权的现实进路
  • 3.4.1 明确无罪推定权的立法表述
  • 3.4.2 取消“如实供述”,重新定义“坦白从宽”
  • 3.4.3 赋予不被强迫自我归罪权
  • 3.4.4 确立沉默权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3.4.5 给予被追诉人保释权
  • 第4章 程序参与及选择权: 基于主体意志自治的权利
  • 4.1 程序参与及选择权的理念溯源
  • 4.2 参与的主动性与实质性
  • 4.3 参与权的前提权利
  • 4.3.1 知悉权之关照
  • 4.3.2 在场权之赋予
  • 4.4 简易程序: 一种多元趋势分析
  • 4.5 简易程序的三个模式比较
  • 4.5.1 辩诉交易——美国视角
  • 4.5.2 处罚令程序——德国视角
  • 4.5.3 简易审判程序——意大利视角
  • 4.6 中国简易程序选择权参与权
  • 4.6.1 辩诉交易: 制度缺位与实践摸索
  • 4.6.2 中国简易审判程序选择权与参与权
  • 第5章 平等对抗权—基于主体程序对等的权利
  • 5.1 法律面前的平等(equality before the law)与法律之中的平等(equality in the law)
  • 5.2 从地位平等到程序对等
  • 5.3 平等对抗的低限条件
  • 5.3.1 控辩双方诉讼地位的平等
  • 5.3.2 控辩双方取证手段上的对等
  • 5.3.3 诉讼证明上的免责权
  • 5.3.4 侦控机关及法院切实履行诉讼关照义务
  • 5.4 平等对抗权核心向度解构
  • 5.4.1 对等性权利和补强性权利
  • 5.4.2 强制取证权
  • 5.4.3 证据开示权
  • 5.4.4 对质诘问权
  • 5.5 理念的渐进与现实的失衡
  • 5.5.1 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
  • 5.5.2 辩护方基本对抗性权利缺失
  • 5.5.3 诉讼构造失衡、职能错位
  • 5.6 重构平等对抗权的制度路径
  • 5.6.1 严格控审分离
  • 5.6.2 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 5.6.3 明确直接言词原则
  • 5.6.4 完善陪审制
  • 第6章 辩护权——基于主体自卫的权利
  • 6.1 被追诉人主体与辩护人主体之二元结构
  • 6.2 被追诉人辩护权与辩护人权利结构关系
  • 6.3 辩护权保障的核心量度:律师帮助权
  • 6.4 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之关系变量
  • 6.4.1 无效辩护及其救济
  • 6.4.2. 法律援助中的关系悖论
  • 6.4.3 利益矛盾中的辩护律师与被指控人
  • 6.5 中国的问题与改进
  • 6.5.1 被追诉人辩护权自主性保障的缺失
  • 6.5.2 律师辩护权保障的缺位
  • 第7章 权利的预警与救济
  • 7.1 预警: 构筑权利保护的机制屏障
  • 7.1.1 提升权利位阶
  • 7.1.2 建立司法审查机制
  • 7.2 救济: 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功能回馈
  • 7.2.1 权利救济的权利解读
  • 7.2.2 权利救济的价值意蕴
  • 7.3 权利救济的理论路径与现实考量
  • 7.3.1 排除非法证据
  • 7.3.2 宣告诉讼行为无效
  • 7.3.3 人身保护令
  • 7.3.4 内部纪律惩戒
  • 第8章 权利保障的法文化反思
  • 8.1 全球化文化及法文化的“对立统一”
  • 8.2 人权保障的法文化思辨
  • 8.3 现实案例的法文化解释
  • 8.3.1 刘涌案引发舆情反弹
  • 8.3.2 杜培武案刑讯逼供证据确凿为何视而不见
  • 8.3.3 王斌余讨薪杀人案公众喊冤
  • 8.4 权利保障的法文化营造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被追诉人自愿认罪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2].被追诉人非自愿认罪认罚的认定与救济[J]. 人民司法 2019(25)
    • [3].被追诉人行使反悔权后的法律问题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01)
    • [4].侦讯阶段被追诉人认罪自愿性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7)
    • [5].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追诉人善意翻悔之保障[J]. 法制博览 2020(10)
    • [6].基于被追诉人自主性辩护权的辩护格局重构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2)
    • [7].认罪认罚案件中被追诉人反悔问题分析[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1)
    • [9].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被追诉人撤回权的反思与重构[J]. 实事求是 2020(02)
    • [10].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机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6)
    • [11].刑事速裁程序异常上诉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
    • [12].试析少数民族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问题与对策——以465份调查问卷为分析样本[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5)
    • [1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反悔权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20(15)
    • [14].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知悉权保障研究[J]. 巢湖学院学报 2020(02)
    • [15].域外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制度评介──兼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16].认罪认罚案件中被追诉人反悔权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7].论被追诉人约见权[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8].辩护冲突中的意见独立原则:以认罪认罚案件为中心[J]. 法学家 2020(05)
    • [19].论认罪认罚程序中的被追诉人同意[J]. 法学杂志 2020(09)
    • [20].刑事被追诉人阅卷制度分析与构建[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02)
    • [21].论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保障[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02)
    • [22].新刑诉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被追诉人自愿性研究[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3)
    • [2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以被追诉人的自愿性为切入点[J]. 实事求是 2019(03)
    • [24].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反悔问题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03)
    • [25].认罪认罚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及其限度[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6].解释论视角下的认罪认罚被追诉人反悔权[J]. 昆明学院学报 2019(04)
    • [27].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3)
    • [28].论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保障机制为中心[J]. 政法论丛 2018(04)
    • [29].认罪认罚从宽中被追诉人反悔的应对机制构建[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04)
    • [30].确立我国未定罪被追诉人被遗忘权的思考[J]. 人民检察 2018(03)

    标签:;  ;  ;  ;  ;  

    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