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的错位研究

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的错位研究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在理论上主流媒体一直被认为是政府“上情下达”和人们“下情上传”的主要沟通渠道。实质上,目前我国的主流媒体仍主要扮演宣传“喉舌”角色,“下情上达”的民意传达功能被严重忽略。与此同时,随着网络这一开放、相对自由的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网民高度关注政府相关决策,积极参与建言,网络民意由原始的“潜意识”状态逐渐外显,成为政府进行公共决策时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尤其是涉及政府与市民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高度的参与意识某种程度上更助推了事件的发展。以上两种现实情况的对比,便产生一个问题:主流媒体报道立场与网络民意之间将有可能存在着严重错位。由此,便引起我们对一系列问题做出推问:在公共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主流媒体立场和网络民意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错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错位的产生?这些错位的背后又反映了哪些问题?这些都将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垃圾焚烧这一公共事件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主流媒体立场和网络民意之间在关注时间段、报道基调、消息来源以及主体框架上存在的系列错位。同时论文以场域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对错位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同时通过对错位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和主流媒体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回顾
  • 1.2.1 媒体立场的文献梳理
  • 1.2.2 网络民意的文献梳理
  • 1.2.3 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错位的文献梳理
  • 1.3 研究方法
  • 1.3.1 内容分析方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关键词的概念界定
  • 2.1.1 对公共事件及公共事件报道的概念界定
  • 2.1.2 对主流媒体及主流媒体立场的概念界定
  • 2.1.3 对网络民意的概念界定
  • 2.1.4 对错位的概念界定
  • 2.2 媒介场理论阐释
  • 2.2.1 媒介场的基本概况
  • 2.2.2 对中国媒介场的理论阐释
  • 第三章 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的错位表现
  • 3.1 样本采集和分析单元
  • 3.1.1 目标样本的采集
  • 3.1.2 时间范围的选定
  • 3.1.3 分析单位的选定
  • 3.2 分析指标的建立
  • 3.2.1 分析指标建立的理论基础
  • 3.2.2 分析指标体系类目建构
  • 3.3 研究结果
  • 3.3.1 关注事件时间上的错位
  • 3.3.2 报道基调上的错位
  • 3.3.3 消息来源上的错位
  • 3.3.4 主题框架上的错位
  • 第四章 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的错位原因
  • 4.1 基于媒介场内部因素作用导致错位
  • 4.1.1 传播者个体因素导致错位
  • 4.1.2 传播组织内部"显性行规"作用导致错位
  • 4.1.3 传播组织内部"隐性行规"作用导致错位
  • 4.2 基于媒介场外部因素作用导致错位
  • 4.2.1 政治场因素
  • 4.2.2 经济场因素
  • 4.2.3 文化场因素
  • 第五章 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和网络民意错位反映的问题
  • 5.1 主流媒体"监督政府"功能的缺失
  • 5.2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民意功能的缺失
  • 5.3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过度"实施
  • 第六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的错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