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的智商(IQ)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在传统智能理论的影响下只注重了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的发展,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突显出一些与现代职业教育严重不相适应的问题,如重知识、轻实践;重理论,轻技能;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重惩罚、轻奖励;重约束、轻激励等。哈佛大学的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是指导许多西方国家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指出人类存在有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他指出这九种智能之间分别具有独特性,强调的是实际能力,且受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智能理论对智力的认识,关注焦点由“智商高低”转为“智能类型”。为我们发现和开发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有效评价每个学生提供了现代理论和实验研究依据。我国的职业教育是把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放在首位的,而多元智能理论则重视的是多元的看待智能的方法。因此,启示我们在职业学校学生评价过程中,应该把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充分认识到智能的多元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和传统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的比较,对当前传统智能理论下的学生评价进行反思,提出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实施步骤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和不足。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多个评价主体,对学生做出整体性评价,给学生创造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使用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新生选择专业方向、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现场情境性评价以及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加大企业评价力度,大力倡导以鉴定机构为主体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其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新生发现自身专业潜质”是本文一个创新点,笔者绘制了多元智能统计表,供刚入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使用,新生根据自身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以便将来更好地就业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突出了传统智能理论的重围,迸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成功的新的教育理论,“人皆为可育之才”的思想为每个职校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更为有益的思考空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
  •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三、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四、研究方法
  •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及创新点
  • 第一章 传统智能理论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
  • 一、传统智能理论主要内容
  • 二、传统智能理论存在的弊端
  • 三、对传统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的反思
  • 第二章 多元智能理论解析
  •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
  •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基础
  • 三、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内容
  • 第三章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
  • 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评价的意义
  •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评价的原则
  •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内容
  • 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方法
  • (一)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新生发现自身专业潜质
  • (二) 分层教学,多元评价
  • (三) 现场情境性评价
  • (四) 成长记录袋评价
  • 第四章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评价的成效与反思
  • 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毕业生具有的优势
  • (一) 自信心强,工作大胆,敢于创新
  • (二) 学有所长,工作突出
  • (三) 利用自身专长和优势,能自主创业
  • (四) 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成才的喜悦
  •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