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生态环境研究

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生态环境研究

论文摘要

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近代部分。这个阶段中国的报纸早已由古代形式的报纸演变了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各种性质的报纸如政党报刊、商人办报、文人办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近代时期中国社会各方面动荡不安,政局更替频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西方文化侵入现象严重,势必给近代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短命”的现象在报界屡屡出现,而“长寿”的则寥寥无几,这就是这一宏观社会环境影响下带来的直接后果,虽然报纸的“寿命”由自身及整个行业发展来决定,但当时报纸的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对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试图借用媒介生态学中有关环境方面的理论来阐述媒介生态环境在近代民营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找出影响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短命”和“长寿”的个中原因。从而对这两种类型民营报纸的生态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整体上来把握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的生存发展状态,这也填补了中国近代民营报纸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的空白。研究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的生态环境不但是为了从整体上来把握近代民营报纸的生存状况,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史为鉴。当今传媒界可以从“短命”的民营报纸在生态环境里失败的办报活动中吸取教训,从“长寿”的民营报纸在生态环境里成功的办报活动中借鉴经验。而且针对目前我国传媒业的环境现状来分析说明怎样驱利避害,使我国的现代传媒业在平衡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论题研究意义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1. 有关民营报纸的研究
  • 2. 有关媒介生态学研究
  • (三) 研究方法与结构设计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构设计
  • 一、论题相关概念阐述
  • (一) 民营报纸的界定
  • (二) 环境与媒介生态环境
  • 1. 环境、媒介环境及社会环境
  • 2. 种群、媒介种群及媒介生态因子
  • (三) “长寿”与“短命”
  • 二、近代民营报纸“寿命”抽样分析
  • (一) 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的兴起与发展(维新运动之前)
  • (二) 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时期(维新运动时期:19世纪90年代中期)
  • (三) 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的第二次办报高潮时期(20世纪始至辛亥革命结束)
  • (四) 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的第三次办报高潮时期(“五四”运动时期:1915年至1921年间)
  • 三、“长寿”及“短命”民营报纸生态环境分析
  • (一) 两种类型民营报纸经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1. “长寿”报纸经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2. “短命”报纸经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3. 两种类型民营报纸经济生态环境因子比较分析
  • (二) 两种类型民营报纸政治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1. “长寿”报纸政治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2. “短命”报纸政治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3. 两种类型民营报纸政治生态环境因子比较分析
  • (三) 两种类型报纸技术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1. “长寿”报纸技术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2. “短命”报纸技术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3. 两种类型民营报纸技术生态环境因子比较分析
  • (四) 两种类型民营报纸文化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1. “长寿”报纸文化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2. “短命”报纸文化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 3. 两种类型民营报纸文化生态环境因子比较分析
  • 四、近代民营报纸生态环境分析对当今传媒业的启示
  • (一) 我国当今传媒业生态环境失衡的表现
  • 1. 经济生态环境因子失衡的具体表现
  • 2. 政治生态环境因子失衡的具体表现
  • 3. 技术生态环境因子失衡的具体表现
  • 4. 文化生态环境因子失衡的具体表现
  • (二) 建构平衡和谐媒介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 1. 经济生态环境因子的具体操作
  • 2. 政治生态环境因子的具体操作
  • 3. 技术生态环境因子的具体操作
  • 4. 文化生态环境因子的具体操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18)
    • [2].生态环境因子对千层塔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5)
    • [3].全球及区域多尺度生态环境数据库建设[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5)
    • [4].信息生态系统初探[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S2)
    • [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亚干旱区生态环境因子遥感反演系统”获软件登记[J]. 干旱区地理 2012(06)
    • [6].莽人舞蹈的形态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05)
    • [7].现代农业发展中除草剂的危害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4)
    • [8].川西北高原家畜数量与生态环境因子的统计关系及其生态意义[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06)
    • [9].商洛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含量比较[J]. 西部中医药 2015(03)
    • [10].江华县文明村瑶族长鼓舞典型舞畴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J]. 艺海 2015(11)
    • [11].生态环境因子对四川松茸菌塘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1)
    • [12].额济纳平原植被生长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分析[J]. 西部资源 2016(04)
    • [1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对温室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4)
    • [14].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0)
    • [15].唐山湾三岛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海洋环境变化研究[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8(05)
    • [16].浅析高校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模型[J]. 高教学刊 2016(12)
    • [17].产地生态环境要素与中药品质相关性研究[J]. 中药与临床 2012(06)
    • [18].牛蒡群落分布、物种组成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10(02)
    • [19].青海省海南州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养殖与饲料 2008(07)
    • [20].区域有机产业成熟度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 质量与认证 2015(12)
    • [21].多因素主成分分析及其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2].生态环境因子对白芨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3].东北亚洲飞蝗发生区生态环境特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5)
    • [24].基于生态环境因子的温郁金道地性研究[J]. 中药材 2010(06)
    • [25].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四川杜仲适宜栽培区区划[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9)
    • [26].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1)
    • [27].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综述[J]. 科学中国人 2014(10)
    • [28].基于谱分析机理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周期波动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1(S6)
    • [29].基于3S技术的四川省川红花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5)
    • [30].广西弄拉峰丛洼地灌丛岩生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日变化研究[J]. 中国岩溶 2010(03)

    标签:;  ;  ;  ;  ;  

    中国近代民营报纸生态环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