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棒材疲劳断裂研究与应用

金属棒材疲劳断裂研究与应用

论文摘要

应力下料技术,是对材料施加疲劳载荷使得疲劳裂纹在预定截面萌生并快速扩展至断裂,从而达到使材料分离的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是根据断裂力学原理进行安全设计的逆过程,符合现代机械加工少无切削精密加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绿色加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要使其成为一种实用的工业技术,以往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基于此,本文以棒材为对象,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应力下料过程所涉及的机理和主要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以期能推动应力下料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本文首先从应力下料时影响棒材脆断的因素出发,分析了棒材切口处的应力、应变状态,讨论了切口处疲劳裂纹起始的部位及其力学模型,结合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机理及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内外因素,讨论了不同载荷形式作用下棒材断口的宏观形貌及棒材应力下料时的疲劳强度。在切口型式的选择上,本文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应力下料时四种典型切口型式(U型、V型、半V型和反半V型)切口处的应力集中情况。在切口参数的选择上,本文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切口深度、切口张开角度及切口根部圆角半径等对切口处应力集中程度的影响。从理论上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应力下料时,V型切口在切口处形成的应力集中程度最大,最有利于初始疲劳裂纹的萌生;不同直径的棒材均在切口相对深度为0.1附近时,切口处应力集中系数达到峰值;切口张开角度对切口处的应力集中程度影响不大,建议切口张开角度取在60°~90°之间;切口根部圆角半径对切口根部应力集中程度有较大的影响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选用了两种材料,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较好的支持了有限元方法的分析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棒材下料方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1.2 金属材料的低应力脆断现象
  • 1.1.3 棒材应力下料思想的提出
  • 1.1.4 棒材应力下料的方法及特点
  • 1.2 棒材应力下料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棒材应力下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5 本文的主要结构
  • 2 棒材应力下料的力学分析
  • 2.1 断裂的类型及分类
  • 2.2 影响脆性断裂的因素
  • 2.2.1 切口的影响
  • 2.2.2 应力状态的影响
  • 2.2.3 温度的影响
  • 2.2.4 加载速率的影响
  • 2.3 控制断裂的三个主要因素
  • 2.3.1 裂纹的三种形式
  • 2.3.2 应力强度因子和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 2.4 切口的应力─应变分析
  • 2.4.1 切口处的应力
  • 2.4.2 切口疲劳系数
  • 2.4.3 切口处的应变
  • 2.4.4 棒材切口处的应力状态
  • 2.5 切口件中疲劳裂纹起始部位与机理
  • 2.6 切口根部裂纹起始的力学模型
  • 2.7 结论
  • 3 棒材应力下料的疲劳分析
  • 3.1 疲劳的分类
  • 3.1.1 机械疲劳、热疲劳和腐蚀疲劳
  • 3.1.2 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
  • 3.2 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
  • 3.2.1 疲劳断口的一般形貌特征
  • 3.2.2 不同载荷形式下棒材的宏观疲劳断口形貌
  • 3.3 疲劳裂纹的扩展
  • 3.3.1 疲劳裂纹的扩展的微观机理
  • 3.3.2 疲劳裂纹扩展的一般规律
  • 3.3.3 棒材应力下料时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
  • 3.4 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因素
  • 3.4.1 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内部因素
  • 3.4.2 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外部因素
  • 3.5 棒材的疲劳
  • 3.5.1 疲劳寿命曲线
  • 3.5.2 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 3.6 结论
  • 4 棒材应力下料切口参数的有限元研究
  • 4.1 有限元法
  • 4.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特点
  • 4.1.2 有限元法的网格划分
  • 4.1.3 ANSYS简介
  • 4.2 棒材应力下料时切口参数的有限元分析
  • 4.2.1 实体模型的建立
  • 4.2.2 单元的选择
  • 4.2.3 网格的划分
  • 4.2.4 载荷的施加
  • 4.2.5 切口型式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4.2.6 切口相对深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4.2.7 切口张开角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4.2.8 切口根部圆角半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4.3 结论
  • 5 棒材应力下料的相关试验研究
  • 5.1 试验过程
  • 5.1.1 试验材料及试样的参数
  • 5.1.2 试验设备
  • 5.1.3 试验方法
  • 5.2 试验结果
  • 5.2.1 切口型式与试样疲劳断裂周次的关系
  • 5.2.2 切口相对深度与试样疲劳断裂周次的关系
  • 5.2.3 切口张开角度与试样疲劳断裂周次的关系
  • 5.2.4 试样切口根部圆角半径与试样疲劳断裂周次的关系
  • 5.2.5 试样断面的宏观形貌
  • 5.3 结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金属棒材疲劳断裂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