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

一、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锦,邵明鑫,王虹,王干,巩霞,李茹,隋风翔[1](2021)在《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5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为不同专业的ICU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9个不同专业的ICU住院患者检出的MDRO资料,分析不同专业ICU MDRO检出率、发现率、感染部位以及细菌耐药率。结果 2016—2020年不同专业ICU共监测住院患者30 030例,检出MDRO 2 744株,其中医院感染1 235株。5年间不同种类的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有年度升高趋势。5年间MDRO感染发现率为3.86%,发现例次率为4.11%;不同专业间ICU不同年度和持续5年的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ICU不同年度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感染部位居前3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78例次)、血液(240例次)、泌尿道(170例次)。综合ICU、心外ICU、神外ICU、急诊ICU检出的CRAB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度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以及CR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ICU的MDRO感染特征指导感染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卫家玉,孙志耀,孙丹,詹书情,吕国忠[2](2021)在《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使用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烧伤整形科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置移动空气灭菌站设备的普通病房及ICU病房设为观察组,未放置该设备的为对照组,2组病房均未使用其他空气洁净设备。比较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住院天数、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53.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房内床头柜和室中心区域的0.5、2.5和5μm颗粒物含量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住院天数、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放置移动空气灭菌站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1,95%CI:0.02~0.60)。结论移动空气灭菌站能有效减少烧伤科病房空气中颗粒物含量,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曾妃,封秀琴,赵锐祎,金静芬[3](2021)在《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单元化感染防控的实践及成效》文中指出目的总结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单元化感染防控的经验,以降低患者感染率。方法从病区环境管理和专业化感染团队的设置两方面强化单元化感染防控,控制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感染率。结果通过单元化感染防控,烧伤ICU物品表面及环境的细菌学培养合格率达96.0%,30 d患者零感染率、零病死率。结论遵循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制订单元化感染防控方案,对环境及物品表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降低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感染率和病死率。

周萍[4](2021)在《新旧病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烧伤新旧病区近2年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分别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新旧病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体表总面积(TBSA)≥30%的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尿液、动静脉置管、气管套管或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菌株,统计菌种类型及优势菌株的耐药率。通过卡方检验(x2)对比新旧病区病原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差异。结果新旧病区检出的病原菌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6.02%,79.80%),总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病区最常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是肺炎克雷伯菌,与旧病区相比,其检出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明显低于旧病区的统计结果(P(27)0.05)。铜绿假单胞菌是旧病区检出的首位优势菌株,其检出率较新病区明显上升。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新病区的统计结果(P(27)0.05)。此外,新病区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旧病区上升,但旧病区的第二位优势菌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4.08%,5.30%),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A),新旧病区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暂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整体耐药严重,情况不容乐观,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菌株导致的感染也不容忽视。结论新旧病区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存在显着差异。加强烧伤病房环境的管理及规范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可作为控制耐药菌株出现的有效举措。

易和平,刘荣辉[5](2020)在《2019年宜昌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全市医院感染的发病现状。方法:采用现患率调查方法,对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包括医院感染患病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病原学送检情况。结果:本研究调查了35家医院,共17 441例住院患者,发现医院感染患者328人,医院感染现患率1.88%。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19.49%),其次为神经外科(9.19%)、血液科(5.91%)、消化科(5.44%)、烧伤科(4.88%)以及新生儿病房(3.57%)。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49.56%)为主,其次为泌尿道(13.41%)、上呼吸道(9.91%)、手术部位(9.91%)以及胃肠道(6.71%)。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80.32%),其耐药菌发生较少;尽管革兰阳性球菌的发生率较低(14.96%),但耐药菌发生情况较多。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9.95%,主要以治疗性使用为主,且抗菌药物单独使用为主(87.19%)。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原体送检率为56.29%,规模较大的医院送检率较高。结论:本地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但应注意革兰阳性菌出现耐药菌情况。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95%,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高。

陈华清,沈鸣雁,邵华伟,韩春茂[6](2020)在《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标准的烧伤科医院内感染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标准的医院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以下称笔者科室)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3—2018年,基于JCI标准中涉及感染预防与控制的11项标准及笔者科室现状,笔者科室50余位医师、护士、护理员共同参与,不断完善笔者科室医院内感染三级管理体系、重点落实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优化仪器与布类的感染控制管理等,对手卫生执行率等5个指标进行目标管理,对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11个项目进行稽查及质量管理和改进。监测笔者科室医护人员2013—2018年手卫生执行率及2016—2018年手卫生正确率,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监测2013—2018年改进前后笔者科室医院内感染漏报率、重度烧伤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期间高血糖发生率、CRBSI防范措施执行率、留置导尿管体表固定规范率、VAP防范措施执行率、悬浮床使用期间床体温度准确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对数据行χ2检验。结果 2013—2018年,笔者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88.0%~89.5%;2016—2018年,笔者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为95.10%~97.35%,均达到目标值。烧伤ICU 2015年CRBSI发生率、2017年VAP发生率和2013、2014、2017年CAUTI发生率未达到目标值,经质量改进后达到目标值;其余年份各指标均达到目标值。2013—2018年,笔者科室改进后医院内感染漏报率、重度烧伤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期间高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前(χ2=24.50、4.74,P<0.05或P<0.01),CRBSI防范措施执行率、留置导尿管体表固定规范率、VAP防范措施执行率、悬浮床使用期间床体温度准确率明显高于改进前(χ2=13.78、6.50、20.37、13.92,P<0.05或P<0.0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护人员改进前后手卫生执行率相近(χ2=1.71,P>0.05)。结论引入JCI标准可提高烧伤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正确率,降低CRBSI、CAUTI、VAP的发生率,提高烧伤科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成效。

赖文娇[7](2020)在《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微生物检测和净化效果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病原微生物通常以“气溶胶”的形式在空气中扩散并传播,从而导致区域内空气受到污染,当人们不断的吸入病原微生物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空气作为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空气中的病原体不仅可直接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同时也可通过污染其它医疗设备间接引起医院感染,因此院内空气质量与院内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种类型危重患者救治中心,拥有众多急救设备,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具有非常重要角色。ICU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也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是造成抢救最后失败和医药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气净化是ICU内阻止病原微生物传播、控制院内感染、保证危重患者健康极为重要的有效举措之一。传统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法、臭氧消毒法、甲醛熏蒸法等,但上述方法均在静态状况下开展,躲避开了工作高峰期,只能暂时杀菌而不能持续有效抑菌,同时容易产生空气的二次污染等,常常没法真正的凸显出工作时间段正常人员活动ICU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因此,监测ICU内正常活动情况下的空气消毒效果,探索适合于ICU的空气消毒以及净化效果的评估极其关键,对提高ICU空气消毒水平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动静态条件下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探讨ICU空气净化的方法,为预防ICU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择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ICU面积约为24m2的负压病房和总面积为250m2、单间面积约为24m2的层流病房为实验场所,分三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在ICU内对病人进行诊疗及产生气溶胶操作前后,运用浮游菌采样法在室内对角线三个采样地点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进行培养及菌落计数,分析该ICU在相对静态和动态情况下的空气微生物含量及分布。第二部分:根据ICU内有无空气净化器、层流系统,分别在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时、操作后30min、操作后60min运用第一部分方法检测ICU空气微生物,了解空气净化器及层流系统在ICU的现场消毒效果。第三部分:对第二部分采集到的空气微生物菌落进行检测并鉴定、分析,与患者明确的呼吸道标本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评估空气微生物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1.负压ICU动态组的微生物浓度为(160.22±93.83)CFU/m3,明显高于相对静态组(92.67±34.47)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层流ICU动态组的微生物浓度为(29.11±19.86)CFU/m3,明显高于相对静态组(4.67±5.04)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负压及层流ICU在动态、30min、60min时间点使用净化器后的平均细菌浓度均明显低于未使用净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压及层流ICU使用净化器30min、60min后的细菌浓度较动态情况明显下降(P<0.01);层流ICU在相对静态、动态、30min、60min的空气细菌浓度均明显低于负压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层流ICU未使用净化器30min、60min后的细菌浓度较动态情况明显下降(P<0.05)。3.ICU空气中的细菌约占总微生物构成比的67.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约76.6%,革兰阴性杆菌约6.4%,真菌约32.3%(霉菌为主)。4.ICU空气微生物菌落与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未表现出一致性。结论1.在相对静态的负压及层流ICU内空气微生物浓度合格。2.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明显增加ICU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而空气净化器和层流系统可有效降低动态(产生气溶胶操作)情况下的微生物浓度,在负压及层流ICU行诊疗操作时建议使用并延长空气净化器的时间。3.ICU空气微生物菌落与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未表现出一致性。

杨锡文,胡艳芳,戴丹[8](2020)在《基层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的特点》文中提出目的旨在探究基层医院住院的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烧伤科住院的患者3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对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8例基层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7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 63%,而7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共检出1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40. 78%),革兰阴性菌58株(56. 31%),真菌3株(2. 91%);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合并低蛋白血症以及住院时间≥30 d是导致基层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P <0. 05),而病房消毒次数≥2次/d则是避免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 <1,P <0. 05)。结论基层医院烧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虽然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但革兰阳性菌亦占有较大比例。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吴倩倩[9](2020)在《烧伤科患者易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烧伤科患者易感染因素,提出护理管理建议。方法:分析2018年3月~2019年8月烧伤科293例患者资料,其中5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对其年龄、感染部位、病原菌等情况进行探讨,找出易感染因素。结果:29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58例,感染率19.80%。其中,年龄方面,50~70岁患者感染比例最高、占62.07%;住院时间方面,住院20~29d患者感染率最高、占55.17%;感染部位方面,呼吸道感染比例最高、占51.72%;病原菌方面,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数最多、占37.93%。结论: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从环境管理、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等方面入手,优化管理制度,做好感染监控,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杨小平,陈琳,范有芬,张淳,潘艳艳,许小敏[10](2020)在《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干预措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多方面干预策略在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多方面干预前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1 316例患者总抗菌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累计日处方协定剂量(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以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多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现率,其中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为干预前组,2017年1月日1日-12月31日为干预后组。结果干预后总抗菌药物DDDs、碳青霉烯类药物DDDs分别为519.55、33.88,与干预前497.78、42.8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总抗菌药物AUD、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分别由72.88、8.72降至56.52、3.20(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由95.08%、87.50%降至6.25%、53.45%(P<0.05);干预后烧伤科患者院感发病率由12.88%降至12.08%,无统计学差异,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现率由2.01%降至0.26%(P=0.001)。结论多方面干预策略可以显着降低烧伤患者总抗菌药物AUD及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减少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和感染发现率。

二、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1.2.2 感染诊断标准
        1.2.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专业ICU MDRO感染检出率
    2.2 不同年度MDRO检出率
    2.3 MDRO感染发现率
    2.4 MDRO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5 主要MDRO药敏结果
        2.5.1 4个ICU MDRO药敏情况
        2.5.2 不同年度MDRO药敏情况
3 讨论

(2)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采样方法及依据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移动空气灭菌站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
    2.3 病房环境对患者相关炎性指标的影响
    2.4 Logistic回归多元统计结果
3 讨论

(3)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单元化感染防控的实践及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单元化感染防控团队的组建及方案制订
    2.1 单元化感染防控团队的建立
    2.2 单元化感染防控方案的制订
3 单元化感染防控方案的实施
    3.1 单元化烧伤ICU病房的布局设置
    3.2 单元化烧伤ICU病房的环境温湿度管理
    3.3 单元化烧伤病房的清洁消毒
        3.3.1 独立清洁单元消毒模式管理
        3.3.2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管理
        3.3.3 专用床具与附件的消毒管理
4 结果
5 讨论
    5.1 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单元化感染防控的必要性及意义
    5.2 单元化感染防控能降低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4)新旧病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人简历
附录二 致谢
附录三 综述 烧伤患者耐药性感染的管理
    参考文献

(5)2019年宜昌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
    2.3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
    2.4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5 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情况
    2.6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3 讨论

(7)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微生物检测和净化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微生物的静态和动态检测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空气净化器及层流系统对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微生物的现场净化效果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微生物鉴定与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层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烧伤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
    2.2 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学分布
    2.3 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9)烧伤科患者易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感染患者年龄与住院时间分布
    2.2 患者感染部位与病原菌分布
3 讨论
    3.1 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环境因素
        3.1.2 医源性因素
        3.1.3 其他因素
    3.2 护理管理对策
        3.2.1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3.2.2 规范护理操作
        3.2.3 加强人员管理
        3.2.4 合理应用抗生素

(10)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干预措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抗菌药物的管理
        1.2.2 烧伤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立与管理
        1.2.3 烧伤科病房整体过氧化氢消毒的应用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一般情况
    2.2 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DDDs和AUD
    2.3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情况
    2.4 烧伤患者院感发病率及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3 讨 论

四、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征[J]. 王锦,邵明鑫,王虹,王干,巩霞,李茹,隋风翔.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1(12)
  • [2]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J]. 卫家玉,孙志耀,孙丹,詹书情,吕国忠.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1(08)
  • [3]群体大面积烧爆复合伤患者单元化感染防控的实践及成效[J]. 曾妃,封秀琴,赵锐祎,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02)
  • [4]新旧病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周萍.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2019年宜昌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易和平,刘荣辉. 巴楚医学, 2020(04)
  • [6]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标准的烧伤科医院内感染管理实践[J]. 陈华清,沈鸣雁,邵华伟,韩春茂.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6)
  • [7]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微生物检测和净化效果的评价[D]. 赖文娇.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8]基层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的特点[J]. 杨锡文,胡艳芳,戴丹.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05)
  • [9]烧伤科患者易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体会[J]. 吴倩倩.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7)
  • [10]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干预措施效果研究[J]. 杨小平,陈琳,范有芬,张淳,潘艳艳,许小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06)

标签:;  ;  ;  ;  ;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