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资源效率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资源效率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空前的扩大,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是,由此而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恶化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有多种,本文选用当今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足迹分析法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模型,并对辽宁省资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辽宁省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辽宁省的社会经济实现新一次跨越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如何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辽宁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持续发展,是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1998~2007年人均本地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之比在3:1~5:1之间,这说明辽宁省的生态资源一直都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辽宁省1998~2007年生态效率稳步上升,从1998年的3209元/hm~2上升到2007年的5522元/hm~2,提高了0.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8%,但与其它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辽宁省14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赤字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结构均以化石能源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占各市总生态足迹的比例达50%~93%,14市的生态效率差别很大,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大省,辽宁省1998年~2007年的矿产资源生态占用逐年增加,2007年是1998年的1.2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1%;由此可见,辽宁省的生态环境有潜在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 1.2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 1.3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
  • 1.5 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成果
  • 1.5.2 国内研究成果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生态足迹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 2.1 生态足迹的定义
  • 2.2 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
  • 2.2.1 资源消费与生态足迹
  • 2.2.2 生态足迹基木假设
  • 2.2.3 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别
  • 2.2.4 生态总量与生态足迹
  • 2.2.5 等量因子与产量系数
  • 2.2.6 生态承载力
  • 2.2.7 生态效率
  • 2.3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2.3.1 综合法计算模型
  • 2.3.2 成分法计算模型
  • 2.4 本地生态足迹
  • 2.5 生态足迹算法在本文的应用
  • 第三章 以辽宁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 3.1 辽宁省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 3.1.1 辽宁省自然条件概况
  • 3.1.2 辽宁省社会经济概况
  • 3.2 辽宁省生态环境面临问题
  • 3.2.1 土地问题
  • 3.2.2 水资源问题
  • 3.2.3 林业生态问题
  • 3.2.4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 3.3 生态足迹计算说明
  • 2007年资源消耗强度'>3.4 辽宁省19982007年资源消耗强度
  • 3.4.1 数据收集
  • 2007年本地生态足迹计算'>3.4.2 辽宁省19982007年本地生态足迹计算
  • 3.5 2007年辽宁省14市资源消耗强度
  • 3.5.1 数据收集
  • 3.5.2 辽宁省2007年14市本地生态足迹计算
  • 3.6 辽宁省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
  • 3.6.1 矿产资源生态占用模型
  • 2007年矿产资源生态占用'>3.6.2 辽宁省19982007年矿产资源生态占用
  • 第四章 辽宁省资源效率分析
  • 2007年资源效率'>4.1 辽宁省19982007年资源效率
  • 4.2 2007年辽宁省14市资源效率
  • 4.3 辽宁省矿产资源占用分析
  • 4.4 建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区域经济资源效率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