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申丽丽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834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精神科患者,研究例数一共200例,精神科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10日-2019年4月10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采取风险管理)、对照组一组(100例采取常规管理),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2.00%(其中摔伤患者1例、坠床患者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后,取得显著的应用价值,能保障患者的安全,预防风险事故发生。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研究显示,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在护理管理中采取一项有效的管理,能预防风险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1]。因此,本次研究对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精神科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10日-2019年4月10日之间。

观察组100例精神科患者;年龄20岁-50岁内,平均年龄(34.01±1.01)岁,其中男性有50例、女性患者50例。

对照组100例精神科患者;年龄21岁-49岁内,平均年龄(34.12±1.15)岁,其中男性有51例、女性患者49例。

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精神科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采用P>0.05代表,患者无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管理。

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基础管理各项措施。

观察组患者使用风险管理。

1.应制定一项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每位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建立风险控制小组,提高每位小组成员护理风险意识,加强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每月对护理风险实施评估,对于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改善,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反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2]。

2.病区内药柜应上锁,药物应分类进行放置由专人保管,加强精神科日常巡视工作,完全掌握每位患者病情变化,在与患者家属交谈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家属关于疾病的各项知识,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语气与每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交谈,对病房作息时间充分了解,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每位患者情绪状态,实施相应的对策,从而能显著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管理的依从性[3]。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精神科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风险事故发生率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2.00%(其中摔伤患者1例、坠床患者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精神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受到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影响,多数患者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例如自伤或者自杀等,患者均需要进行被动治疗,若不能取得患者家属支持,易导致护患纠纷情况不断增加[4]。

风险管理为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工作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再寻找合理的对策,能显著预防风险事故情况发生,该项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模式相比,在多个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能降低摔伤、坠床等情况,保障精神科患者健康安全。现如今,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首选管理方式,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5]。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2.00%(其中摔伤患者1例、坠床患者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后,取得显著的应用价值,能保障患者的安全,预防风险事故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葛网平.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107-109.

[2]杨爱华.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403-1406.

[3]吴佩.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8-119.

[4]孔丽华,祁恩秀,王静等.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1):1509-1511.

[5]余征秀,陈保莉,余继梅等.精神科半开放式病房的风险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04-105.

标签:;  ;  ;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