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大花蕙兰(Cymbidium grandiflorium)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兰科植物,传统上采用分株繁殖。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组织培养为主要手段的生物技术逐步应用到大花蕙兰的繁殖过程中,大幅度的提高了大花蕙兰的繁殖系数。但是,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程序和培养基尚有简化的空间,如能采用更加简化的程序和培养基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必将为工厂化生产降低大量成本。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花蕙兰生物学特性及观赏价值,阐述了国内外在大花蕙兰培养和快速繁殖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以台湾进口的大花蕙兰杂交新品种‘女皇’的花梗为材料,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适合丛生芽和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培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高了诱导成苗率和繁殖速率,降低了成本。建立了一套经济、高效的快繁技术体系,对培养基、激素用量、培养方式进行筛选。试验表明:大花蕙兰最佳启动培养基是MS+6-BA 2.0 mg·L-1+NAA 0.5 mg·L-1,最佳丛生芽继代培养的培养基是MS+6-BA 1.0 mg·L-1+ NAA 0.1 mg·L-1,增殖系数可达5.11,继代培养的适宜条件是光照2000 Lx,温度(22±1)℃。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 KT 2.0mg·L-1+NAA 0.1 mg L-1。原球茎诱导芽最佳培养基是MS + 6-BA 1.0 mg·L -1+NAA0.1 mg L-1。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 +NAA 0.5 mg·L -1+香蕉泥150 g?L-1。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是小树皮+小兰基石+椰壳粉(1.5:1.5:1),在3、4月份和10月份、遮荫度为70%条件下,移栽成活率可达到80%以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花蕙兰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兰花的植物学特性
  • 1.2 大花蕙兰概述
  • 1.2.1 大花蕙兰的发展简史
  • 1.2.2 我国进行大花蕙兰生产的优势和市场前景
  • 1.2.3 我国大花蕙兰规模化生产发展和现状
  • 1.2.4 大花蕙兰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1.3.2 生态习性和栽培技术研究
  • 1.3.3 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 1.3.4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引言
  • 3、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初代培养的实验设计
  • 3.1.1 外植体表面灭菌方式的实验设计
  • 3.1.2 初代基本培养基的实验设计
  • 3.2 丛生芽增殖实验设计
  • 3.2.1 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的实验设计
  • 3.2.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的实验设计
  • 3.2.3 不同碳源及碳源浓度的实验设计
  • 3.2.4 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
  • 3.3 原球茎培养试验设计
  • 3.3.1 不同培养时间转接对诱导原球茎的影响
  • 3.3.2 原球茎增殖培养最佳激素配比的实验设计
  • 3.3.3 芽诱导基本培养基的实验设计
  • 3.3.4 不定芽诱导激素配比的实验设计
  • 3.4 生根培养试验设计
  • 3.5 移栽试验设计
  • 3.6 技术路线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初代培养
  • 4.1.1 大花蕙兰花梗茎段灭菌方式的选择
  • 4.1.2 基本培养基对花梗茎段萌发的影响
  • 4.2 丛生芽增殖
  • 4.2.1 基本培养基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4.2.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4.2.3 不同碳源及碳源浓度对分化培养的影响
  • 4.2.4 环境条件对继代培养的影响
  • 4.3 原球茎培养
  • 4.3.1 不同时间转接对诱导原球茎的影响
  • 4.3.2 不同激素配比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 4.3.3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生长的影响
  • 4.3.4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
  • 4.4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4.5 移栽
  • 4.5.1 不同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4.5.2 不同遮荫度对蕙兰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5. 结语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启动培养
  • 5.1.2 丛生芽培养
  • 5.1.3 原球茎培养
  • 5.1.4 生根培养
  • 5.1.5 移栽
  • 5.2 讨论
  • 5.2.1 外植体的选择
  • 5.2.2 外植体的消毒
  • 5.2.3 外植体褐变
  • 5.2.4 大花蕙兰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发育特性与离体快繁的关系
  • 5.2.5 对大花蕙兰增殖效果有影响的其它因素
  • 5.2.6 关于今后研究的一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图
  • 本文所用英文缩写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杜鹃兰原球茎增殖培养条件[J]. 北方园艺 2016(19)
    • [2].沼肥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培养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12)
    • [3].几种因素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生长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22)
    • [4].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影响因素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1)
    • [5].影响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生长诸因素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09(03)
    • [6].流苏石斛原球茎增殖研究[J]. 林业科技 2008(06)
    • [7].杂交兰原球茎增殖及分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8].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05)
    • [9].杂交兰类原球茎增殖中芽分化的控制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02)
    • [10].不同培养条件对流苏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1)
    • [11].不同激素配方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2].鹤顶兰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增殖培养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7)
    • [13].黔南野生春兰原球茎增殖培养影响因子的优化[J]. 种子 2012(09)
    • [14].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分化与离体保存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1)
    • [15].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条件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9(01)
    • [16].离体培养春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因子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03)
    • [17].春兰与大花蕙兰杂交种原球茎增殖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1)
    • [18].磷限制培养中霍山石斛类原球茎增殖和多糖合成的动力学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4)
    • [19].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培养基配方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 [20].基本培养基、碳源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1)
    • [21].蝴蝶兰类原球茎增殖影响因子初探[J]. 江苏农业学报 2008(06)
    • [22].接种密度、培养基中蔗糖和活性炭浓度对生物反应器内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5)
    • [23].天然添加物对铁皮石斛类原球茎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21)
    • [24].内外源激素对大花蕙兰类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09(02)
    • [25].大花蕙兰与春剑杂交原球茎增殖及分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3)
    • [26].大花蕙兰原球茎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J]. 宜宾学院学报 2014(12)
    • [27].大花蕙兰类原球茎增殖与分化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 北方园艺 2008(04)
    • [28].龙石斛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增殖的研究[J]. 种子 2015(10)
    • [29].几种培养基对蕙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30].金线莲原球茎的诱导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标签:;  ;  ;  ;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