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在新疆棉田释放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在新疆棉田释放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论文题目: 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在新疆棉田释放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作者: 李建成

导师: 张青文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棉铃虫,粘虫,生物学,大量繁育,田间释放,生物防治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蜂茧蜂亚科,侧沟茧蜂属,是棉铃虫低龄幼虫寄生蜂。本论文在室内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粘虫为室内大量繁育中红侧沟茧蜂的替代寄主,建立了室内大量繁育中红侧沟茧蜂的工艺技术流程。并研究了人工繁育的中红侧沟茧蜂在新疆棉田扩散行为及田间释放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可有效地控制棉田二代棉铃虫的危害,利用天敌昆虫对棉铃虫进行生物防治可作为新疆棉田害虫综防体系的一个主要措施。 1、中红侧沟茧蜂的寄生对棉铃虫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明显降低寄主的取食量,被寄生的6日龄和8日龄幼虫较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分别减少75.4%和67.0%;被寄生的6日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小于被寄生的8日龄幼虫取食量。被寄生后棉铃虫幼虫取食量和体重缓慢上升,到第8天至第9天其取食量和幼虫体重缓慢下降。中红侧沟茧蜂寄生能明显影响棉铃虫的取食行为,棉铃虫被寄生后在棉株上取食次数明显减少、静息时间增加、爬行时间减少、吐丝下垂时间减少。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在压低虫口基数的同时,可有效的控制当代棉铃虫的危害。 2、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中红侧沟茧蜂成蜂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寄主被寄生时的龄期对寄生蜂幼期发育历期和茧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5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可以寄生1-4龄寄主粘虫,不寄生5龄幼虫;偏爱寄生2龄和3龄幼虫,其寄生率高于对1龄或4龄幼虫的寄生率;对1、2、3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21、0.31、0.27和0.21;寄主幼虫供寄生后,其寄生率随寄主幼虫供寄生时的龄期增大而下降。寄生于4龄寄主幼虫的蜂,其卵至结茧的历期显著长于寄生于2或3龄寄主幼虫的蜂,寄生4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茧重明显高于寄生于2龄或3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蜂茧茧重。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能力下降;但雌蜂日龄对寄生蜂子代卵至结茧的历期和茧重没有影响。 中红侧沟茧蜂对寄主棉铃虫大小有显著的选择性,主要寄生3龄棉铃虫幼虫以下幼虫,4龄以上棉铃虫很少被寄生。2-3龄棉铃虫幼虫为中红侧沟茧蜂的最佳寄生龄期。寄生时寄主幼虫龄期与卵-结茧期、茧蜂茧重、茧-成虫期、成虫羽化率和成蜂寿命之间存在相关性,寄生1龄幼虫其卵-结茧期明显长于寄生于2-3龄幼虫:随着寄生时寄主龄期的增加,后代的茧重明显增加,但是茧-成虫期的历期、成虫的羽化率以及成虫寿命没有差异,雌蜂的寿命稍长于雄性。 3、室内以6日龄粘虫作寄主研究了不同蜂密度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效能的影响,用1、2、4、6、8对中红侧沟茧蜂连续5日分别寄生50头粘虫幼虫,4对蜂和6对蜂处理粘虫的总出茧率最高,但平均每头雌蜂的出茧率却随蜂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蜂密度的处理中后代茧重和羽化率没有显著变化;子代雌蜂的比例随寄生蜂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 4、在室内控温和田间罩笼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虫寿命缩短,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的寿命;相同条件下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寿命。在18℃并饲喂10%蜂蜜水条件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世界天敌昆虫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3 我国天敌昆虫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4 中红侧沟茧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4.1 中红侧沟茧蜂的命名

1.4.2 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1.4.3 中红侧沟茧蜂的分布及寄主范围

1.4.4 寄主和寄主植物对中红侧沟茧蜂的影响研究

1.4.5 中红侧沟茧蜂的发育和滞育生理研究

1.4.6 中红侧沟茧蜂的大量繁殖及田间释放技术研究

1.5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寄主昆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棉铃虫幼虫取食量及取食行为的影响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棉铃虫幼虫取食量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日龄及寄主幼虫龄期对寄生效果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中红侧沟茧蜂对粘虫幼虫龄期的选择性

3.1.3 寄主幼虫龄期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3.1.4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日龄对寄生率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3.1.5 中红侧沟茧蜂产卵行为与棉铃虫幼虫大小的关系

3.1.6 中红侧沟茧蜂生长发育与棉铃虫幼虫大小的关系

3.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及分析

3.2.1 中红侧沟茧蜂对粘虫幼虫的选择性

3.2.2 寄主幼虫龄期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3.2.3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日龄对寄生率和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3.2.4棉铃虫寄主龄期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3.2.5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不同龄期棉铃虫幼虫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寄生蜂密度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效能和后代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不同寄生蜂密度处理对子代发育的影响研究

4.1.3 数据处理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蜂密度对出茧率的影响

4.2.2 不同蜂密度对茧重的影响

4.2.3 不同蜂密度对后代羽化率影响

4.2.4 不同蜂密度处理对后代雌雄比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田间罩笼试验地点及试验田基本情况

5.1.3 试验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中红侧沟茧蜂室内不同条件下成虫寿命

5.2.2 中红侧沟茧蜂田间罩笼条件下成虫寿命

5.3 讨论

第六章 中红侧沟茧峰的人工大量繁育方法和产品质量控制

6.1 中红侧沟茧蜂繁育寄主的选择

6.2 中红侧沟茧蜂群体接蜂繁育方法与工艺技术流程

6.3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蜂茧的贮存及质量控制

6.4 结论

第七章 中红侧沟茧蜂田间有效扩散距离和扩散方向研究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虫源

7.1.2 试验地点

7.1.3 试验田基本情况

7.1.4 试验处理

7.1.5 田间释放时间与方法

7.1.6 调查方法

7.1.7 田间气象因子观测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中红侧沟茧蜂在新疆棉田的扩散方向

7.2.2 中红侧沟茧蜂在新疆棉田的扩散距离

7.2.3 在棉田不同距离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的寄生率及保蕾铃效果

7.3 讨论

第八章 棉田人工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控制效果及影响因子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8.1.2 供试虫源

8.1.3 试验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新疆棉田二代棉铃虫的田间发生动态

8.2.2 中红侧沟茧蜂的田间羽化率

8.2.3 新疆棉田大面积释放中红侧沟茧蜂防治棉铃虫示范

8.2.4 中红侧沟茧蜂不同释放数量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影响

8.2.5 中红侧沟茧蜂不同释放次数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影响

8.2.6 中红侧沟茧蜂不同释放布点数量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影响

8.3 讨论

8.3.1 中红侧沟茧蜂释放数量与棉铃虫发生种群密度

8.3.2 中红测沟茧蜂的释放次数

8.3.3 中红测沟茧蜂的布点数量和方式

8.3.4 中红侧沟茧峰田间释放后的累积效应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9.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4-05

相关论文

  • [1].危害果树的重要害虫[D]. 仇兰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 [2].斑痣悬茧蜂寄主搜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D]. 杨德松.南京农业大学2009
  • [3].菜蛾盘绒茧蜂调控寄主小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D]. 白素芬.浙江大学2003
  • [4].Bt和转Bt基因玉米对非靶标害虫及中红侧沟茧蜂的影响[D]. 贠桂玲.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Bt杀虫蛋白和转基因抗虫棉花对棉铃虫及其天敌中红侧沟茧蜂的影响[D]. 刘小侠.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玉米诱导抗虫性对甜菜夜蛾和淡足侧沟茧蜂相关生理行为的影响[D]. 高艳.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7].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 张翌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8].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及其控制作用的研究[D]. 王竹红.福建农林大学2006
  • [9].淡足侧沟茧蜂生物学及其对甜菜夜蛾的控制研究[D]. 曾爱平.湖南农业大学2005
  • [10].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寄主选择与发育策略的研究[D]. 刘亚慧.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  

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在新疆棉田释放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