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研究

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研究

论文题目: 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耿传友

导师: 章培恒

关键词: 王次回,实证研究,晚明思潮,艳体诗,悼亡诗,感怀诗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明末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方法,对王次回的家世、生平、著作、交游等进行考辨;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对王次回诗歌进行美感的描述和艺术魅力的揭示,并注重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线索中探寻其独到之处和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王次回是一个曾经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诗人,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国时曾两度流行,许多文人如贺裳、严绳孙、朱彝尊、吴雷发、袁枚、徐枕亚、张恨水、郁达夫、冰心、钱钟书、永井荷风等对其都有较好的评价,而且他对王士禛的诗、纳兰性德的词、晚清狎邪小说、民国通俗小说等的创作也产生过一定影响。然而,现在研究者对他却极为冷落,目前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对他连提都不提。王次回之所以被文学史所遗忘,主要是因为偏重道德伦理、强调文学教化功能的文学观念和基于这种文学观念的文学史评价标准,通过对王次回的研究,可以促进我们对以前的文学评价标准进行反思。 上篇为实证研究,主要考证王次回的家世、著作、生平、交游等。本人根据焦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方麓王公行状》和新发现的《三旌义门王氏族谱》,考证出王次回的父亲为王楙锟,而非有的研究者所说的王肯堂。现存《疑雨集》的版本至少有16家41种,其中以清康熙时侯文灿初刻本为最早,后来的本子均以此本为祖本;署名王次回的《疑云集》完全是一部伪书,在一定程度上实为剽袭、窜改清末俞廷瑛《琼华诗集》、《琼华词集》而成。论定王次回的生年为明万历癸巳(1593),卒年为崇祯壬午(1642),推定王次回与贺氏结婚的时间应该不迟于万历壬子(1612),而非一般认为的万历乙卯(1615),王次回任华亭训导的时间为崇祯丙子(1636)。本人对王次回的恋爱事迹也提出了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同的意见。结合新发现的《于氏族谱》等材料对王次回交游进行了考证。 下篇主要分析王次回诗歌的艺术成就。首先,从整体上探讨王次回诗歌同晚明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学思潮的关系。晚明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学思潮实有两端:一种是注重“真情”而又强调文学艺术特征的思潮,另一种是“童心——性灵”说。我们抓住“情”和“狂”两个字来分析王次回诗歌与“童心—性灵”说的相通之处;从意象、词藻、典故三个方面讨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其次,分别从“艳体诗”、“悼亡诗”、“感怀诗”几种诗歌类型上展开讨论,侧重进行美感的描述和艺术魅力的揭示,注重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线索中探寻其对于文学史的意义。 余论部分进一步探寻王次回被中国文学史遗忘的根本原因。

论文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上篇 王次回实证研究

第一章 王次回家世考

一、王次回的先世

二、其他相关的王氏家族成员

三、王次回的后嗣

第二章 王次回著作考

一、王次回《疑雨集》版本考

二、王次回《疑云集》辨伪

三、王次回的其他作品

第三章 王次回生平中的几个时间考

一、王次回生卒年考

二、王次回与贺氏结婚时间考

三、王次回任华亭训导时间考

第四章 王次回恋爱事迹考

一、王次回与阿姚

二、王次回与婢女

三、王次回与阿锁

第五章 王次回交游考

一、于氏诸子

二、唐氏父子

三、其他

下篇 王次回诗歌析论

第一章 王次回诗歌与晚明文学思潮

一、王次回诗歌与“童心-性灵”说

二、王次回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意象

(二)、词藻

(三)、典故

第二章 王次回的艳体诗

一、写作特征:通微入玄

二、本事:实与虚

三、寄托:有与无

四、文学史意义:艳体诗的集大成者

第三章 王次回的悼亡诗

一、感情基调:悲与悔

二、艺术创造:继承与出新

第四章 王次回的感怀诗

一、对家族衰落的慨叹

二、对科举困顿的感喟

三、对人生悲剧性的体认

余论

附录一、王次回年表

附录二、王次回研究资料选辑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相关论文

  • [1].李贽思想演变史[D]. 许建平.复旦大学2003
  • [2].晚明小品文体研究[D]. 徐艳.复旦大学2003
  • [3].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 付琼.复旦大学2004
  • [4].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 蔚然.复旦大学2004
  • [5].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 邱江宁.复旦大学2004
  • [6].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D]. 丁功谊.首都师范大学2005
  • [7].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 熊海英.复旦大学2005
  • [8].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D]. 张黎.复旦大学2005
  • [9].刘禹锡与佛教关系原论[D]. 李志强.复旦大学2005
  • [10].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 焦中栋.浙江大学2005

标签:;  ;  ;  ;  ;  ;  

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