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

氮、磷、钾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

论文题目: 氮、磷、钾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李友军

导师: 骆炳山

关键词: 小麦,品质类型,可溶性糖,淀粉,酶活性,钾肥

文献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02~2004年,以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及其组分的合成与积累动态,分析了籽粒中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及不同营养器官糖含量与淀粉形成的关系,探讨了氮、磷、钾及配合施用对郑麦9023和豫麦50淀粉品质和特性的调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可溶性糖、淀粉和组分的合成与积累及淀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蔗糖含量随灌浆进行而逐渐降低,以花后6d含量最高;籽粒葡萄糖主要存在于灌浆前期,其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以温麦4号含量最高,郑麦9023次之,豫麦50含量最低。籽粒果糖含量的变化,郑麦9023花后6d含量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豫麦50和温麦4号亦在花后6d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花后24d略有升高,而后又迅速降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随籽粒灌浆的进行而不断上升,呈“S”型曲线,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0-25d达到峰值。直/支比随籽粒灌浆期的推移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豫麦50在灌浆前期和后期迅速增加,而在灌浆中期缓慢增加,郑麦9023和温麦4号则呈相反的趋势。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中筋小麦高于强筋小麦,强筋小麦高于弱筋小麦,而稀懈值则为弱筋小麦高于强筋小麦,强筋小麦高于中筋小麦,反弹值强筋小麦高于中筋小麦,中筋小麦高于弱筋小麦。 2.分析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旗叶碳代谢的差异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豫麦50的Fv/Fo、Fv/Fm、φPSⅡ和qP的下降幅度最小,温麦4号次之,郑麦9023最大,同一生育时期相比,Fv/Fo、Fv/Fm、φPSⅡ基本表现为豫麦50>温麦4号>郑麦9023。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形成各时段的Fv/Fo、Fv/Fm和φPSⅡ与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郑麦9023旗叶蔗糖含量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花后18d,豫麦50和温麦4号则有两个高峰,分别在花后12d和24d。与蔗糖合成相关的SS和SPS最大值出现在花后12d,其峰值活性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蔗糖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旗叶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中可溶性总糖的转化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及粒重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而籽粒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与粒重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发布时间: 2006-12-12

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形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D]. 盛婧.扬州大学2004
  • [2].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与调控[D]. 朱新开.扬州大学2006
  • [3].不同形态氮素配施对专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研究[D]. 马宗斌.河南农业大学2007
  • [4].氮肥运筹对专用小麦氮素营养和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D]. 沈建辉.南京农业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 王旭东.山东农业大学2003
  • [2].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形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D]. 盛婧.扬州大学2004
  • [3].小麦淀粉品质形成机制及其对温光因子的响应[D]. 刘霞.山东农业大学2005
  • [4].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 鞠正春.山东农业大学2006
  • [5].糯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D]. 卢艳丽.扬州大学2006
  • [6].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理化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D]. 李春燕.扬州大学2006
  • [7].磷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D]. 姜宗庆.扬州大学2006
  • [8].氮—钾水平对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影响[D]. 邹铁祥.南京农业大学2006
  • [9].小麦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D]. 戴忠民.山东农业大学2007
  • [10].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 付国占.山东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氮、磷、钾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