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分析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分析

论文摘要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本文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特征、古气候环境特征、以及盆地含盐沉积分布特征、微量元素Br及Sr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条件,初步探讨了盆地的成盐潜力和成盐时代,认为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海相成钾环境和成钾潜力,提出研究区具有三个良好的成盐层位:晚三叠统、中晚侏罗统和古新统。晚三叠统和中晚侏罗统是海相沉积成盐环境,而古新统是陆相小湖盆成盐环境。勐野井矿区盐类物质中Br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反映成盐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成盐时代可能为侏罗纪。根据盆地地质条件和含盐沉积显示的对比,认为海相成钾环境的晚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可能在盆地深部或底部沉积有巨厚的源盐层,甚至是钾盐层。通过典型的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井下盐层构造挤压特征和盐层平面分布资料分析,本文推测勐野井钾盐矿床可能是在成盐期后盐体遭受构造推覆作用的挤压和差异负载左右,塑性流动至浅部,贯入古新世勐野井组(Elm)地层之中富集成矿。从2011年始开展了EH-4(低频大地电磁法)和MES(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等物探工作,通过物探反演结果推断深部2000—-2130m处可能存在有高电阻率值的盐类沉积物。2011年7月开展滇西“江城宝藏乡钾盐基准井钻探工程”,在MK-1井深部2254—2321.82m钻探出67.82m厚的石盐层。综合对比岩芯特征以及矿区剖面图,本文推测盐体塑性流动的“通道”确实存在,提出勐野井钾盐矿床是一种“深部源盐,构造迁移,浅部就位”的成矿模式。这种成矿模式对滇西成盐成钾条件及找钾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滇西南找钾工作下一步应该加强对潜力区的构造条件和深部海相盐层的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钾盐矿床研究概况
  • 1.2.2 国内钾盐矿床研究概况
  • 1.2.3 兰坪—思茅盆地成钾研究概况和存在问题
  • 1.3 研究思路和工作进展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
  • 2.2 大地构造背景
  • 2.3 区域地层
  • 2.3.1 三叠系
  • 2.3.2 侏罗系
  • 2.3.3 白垩系
  • 2.3.4 古近系
  • 2.4 区域构造
  • 2.4.1 区域断裂带特征
  • 2.4.2 区域构造运动
  • 2.4.3 区域构造单元
  • 第三章 成钾地质条件分析
  • 3.1 岩相古地理条件
  • 3.1.1 三叠纪岩相古地理
  • 3.1.2 侏罗纪岩相古地理
  • 3.1.3 白垩纪岩相古地理
  • 3.2 古气候环境条件
  • 3.3 含盐沉积特征
  • 3.4 地球化学特征
  • 3.5 含盐层位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矿模式
  • 4.1 勐野井钾盐矿床地质特征
  • 4.1.1 矿区地质概况
  • 4.1.2 含钾盐岩系
  • 4.1.3 盐体特征
  • 4.2 勐野井矿区盐构造特征
  • 4.2.1 盐构造定义及特征
  • 4.2.2 勐野井矿区盐构造形成机制探讨
  • 4.3 基准井MK-1
  • 4.4 成矿模式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