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途径下万古霉素的脑脊液和血液药物浓度及其疗效比较

不同给药途径下万古霉素的脑脊液和血液药物浓度及其疗效比较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革兰氏阳性菌是医院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神经外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万古霉素(Vancomycin hydrochloride)是来自东方链霉菌(streptomyces orientalis)的糖肽类抗生素,专门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静脉注射万古霉素仅在发生脑膜炎时才能透过血脑屏障,并且其穿透性是不可预知的。临床上经常采取鞘内给药或脑室内给药的方法治疗脑膜炎,但关于万古霉素的脑脊液中给药,在剂量、疗程及毒理方面仍缺乏大宗病例研究及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旨在通过对静脉输注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阳性菌脑膜炎时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达到以下目的:1.获得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阳性菌脑膜炎时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的药物峰、谷浓度;2.比较单纯静脉输注和静脉输注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两种给药途径的疗效;3.通过临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3~12个月的随访观察,总结鞘内给药的安全性。资料和方法本院经确诊和经验性诊断革兰氏阳性菌脑膜炎共2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1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为24~67岁。26例患者均有发热症状,伴头痛、呕吐症状的11例,脑膜刺激征9例。病因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11例,颅脑损伤11例(其中行开颅手术7例),肿瘤开颅手术4例。CSF常规检查均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平均386.63个/μL,最高3200个/μL,CSF细菌涂片见革兰氏阳性菌21例,另5例为经验性拟诊。脑脊液培养加药敏结果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5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2例,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另外16例培养结果为阴性。26例患者受试前体检心、肝、肾等功能均正常。治疗组给予盐酸万古霉素(稳可信(?),VANCOCIN(?),美国礼来亚洲公司,Lilly)静脉注射,每次0.5g,每日4次,输液时间控制为60min(1例90min)。另加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20mg,每日1次。对照组仅静脉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收集万古霉素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进行药物浓度测定。本研究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和复式误差限图,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用药11.92±3.75天,对照组用药17.08±4.92天,比较两组用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用药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4.62%(11/13)。两组血液中万古霉素药物峰、谷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SF中峰浓度135.99±106.84mg/L,谷浓度28.01±14.12mg/L,对照组峰浓度4.21±2.28mg/L,谷浓度1.27±0.7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SF中万古霉素药物峰、谷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仅1例出现“红人综合症”。所有患者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听力下降,血细胞异常变化,腹痛腹泻,肢体抽搐,蛛网膜下腔粘连等。随访3~12个月,综合CT、MRI、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等未见万古霉素致损表现。结论1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可达到数倍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药物浓度。2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是一种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性脑膜炎的安全、有效方法。3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万古霉素在血液中和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章 万古霉素单独静脉输注与静脉输注联合鞘内给药的疗效比较
  • 1 结果
  • 第三章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和随访结果
  • 1 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 2 随访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神经外科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 2 万古霉素概述
  • 3 神经外科临床应用指南
  • 4 脑脊液循环理论的进展
  • 5 万古霉素的局部应用
  • 6 万古霉素局部应用引发的哲学思考
  • 7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不同给药途径下万古霉素的脑脊液和血液药物浓度及其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