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膏”“贴”治疗胸痹心痛病

浅谈运用“膏”“贴”治疗胸痹心痛病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胸痹心痛又称冠心病,随着我国人民膳食习惯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自然环境的恶化,人口的老龄化的来临,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的危害日渐增大。西医西药只能改善胸痹心痛的症状,但预后不好。膏方与穴位贴敷联合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胸痹心痛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在众多的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胸痹心痛的症状及预后。

胸痹心痛病具有“阳微阴弦”病机特点。本虚主要是年高正虚、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标实则是在本虚的基础上,或调摄失宜,或劳逸失度,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寒饮、痰浊、气滞、血瘀等实邪侵犯,上逆胸中,痹阻心脉而发病。人到中年,气血渐虚,或久病耗损,或禀赋素虚,或年高脏气虚弱,致成气血不足,胸阳不振;心阳不足,心气无力,温煦和推动血脉运行的功能减弱,则血行不畅,气血痹阻,心脉瘀滞发为胸痹心痛。

1.膏方方面

膏方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中药剂型中的一种,是传统医学的精华。现代医家认冬季服膏方,可为来年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和顺、预防疾病打好基础。膏滋药有滋补、保健、强身、延年之功效,也兼顾祛邪治病,体现了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1]根据胸痹心痛本虚标实的病机,膏方即可从本虚方便,对人体阴阳气血有不同程度亏损需要滋补,又可根据组方的不同针对瘀血、痰浊、气滞、寒凝等病,进行辩证祛除,再加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气血条畅,达到治疗胸痹心痛的目的。从剂型的角度,膏方具有加工精细、便于携带,且能够保护胃肠的优势。

膏方通过平衡阴阳,条畅气血,达到防治胸痹心痛的目的。膏方有助于改善胸痹心痛的临床症状,减轻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适用于胸痹心痛的各种证型。

1.1施治方法

1.1.1药物:根据患者的辩证,选用以下药物组成方剂[2-6]

(1)补气药:太子参、制黄精、山药、炒白术、炒苡仁、大枣、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刺五加等;

(2)补血药:当归、白芍、桑椹子、仙鹤草、鸡血藤、黑料豆、熟地、制首乌、阿胶、桂圆肉、紫河车等;

(3)补阴药:生地、南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玉竹、石斛、龟版(胶)、鳖甲(胶)、鹿角胶等;

(4)补阳药:菟丝子、益智仁、杜仲、桑寄生、沙苑子、续断、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蛤蚧、黄狗肾、海马等。

(5)兼有:?血瘀:可少量配活血与破血类药物。常用丹参、川芍、当归、红花、鸡血藤、三七、桃仁等,虫类药如水蛙、地龙,但异味较大。?痰浊:可选用姜半夏、陈皮、瓜萎皮、胆南星等。?阳亢:可用黄芩、夏枯草、草决明、白蕉黎、生龙骨、生牡蜘、白芍等。

(6)顾护脾胃:常选陈皮、生山楂、鸡内金、炒三仙健运化食,荷叶、砂仁、白豆寇以芳香醒脾,防止滋腻碍胃,积壳、香椽皮、佛手柑、香附调理气机,不使气机壅滞,充分发挥膏方调治的作用。

(7)兼有糖尿病者可辨证选用山药、黄芪、苍术、玄参、生地黄、黄连、天花粉、石膏、知母等具有降糖作用的药物。

(8)合并高脂血症者可辨证选用决明子、葛根、泽泻、山楂等具有降血脂作用的药物。

(9)收膏剂:少用阿胶收膏,阳证及血瘀患者不太适宜,宜以鳖甲胶代之;龟鹿二胶收膏,其用量比例可根据患者阴阳盛衰而定,阴虚偏盛者龟甲胶量多一些,而阳虚偏甚者鹿角胶量应多一些,并稍佐以中性偏温之阿胶。

2.穴位贴敷方面

穴位贴敷疗法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利用穴位贴敷防治胸痹心痛是较为简、廉、有效的外治方法。

关于选穴和配穴,原则上是和针灸选穴、配穴法一样,在考虑病证的特性和穴位具有的功效之上来决定处方用穴。临床常选用的穴位有足太阳膀胧经的背俞穴(心俞、膈俞、厥阴俞),腹部的任脉穴(膻中、神阙、关元、璇玑),督脉的至阳穴,以及内关、神门、三阴交和胸前区阿是穴等,配穴有肾俞、气海、中脘、巨阙、大椎、足三里、通里等穴,并可适当随兼症而辨证配穴。穴位贴敷取穴数,比一般的针灸用穴少,集中在1-2个要穴上是其特征。选药上,重视芳香、走窜之品。常用药主要是活血化瘀和芳香开窍类药物,如丹参、红花、冰片、麝香等[7]。

3.“膏”“贴”治疗胸痹心痛病

古代对于膏方内服用于胸痹心痛的治疗方面的文献并没有出现,仅仅和穴位贴敷同时运用。清代的吴师机创立养心安神膏和清心化痰膏穴位敷帖治疗胸痹心痛。著有《理渝骄文》一书,对外治机理、制方用药,敷贴输穴等均有较详细系统的阐述。书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强调外治与内治实为殊途同归,并创立养心安神膏和清心化痰膏穴位敷帖治疗胸痹心痛。他主张“实则清心,虚则养心膏主之”。从其药物组成分析,养心膏主要是由枕中丹和天王补心丹加减组成;清心化痰膏主要由解语汤、陷胸汤和承气汤加减而成。而在现代,随着内服药物副作用问题出现,有关穴位敷贴这种副作用少,疗效好的外治法更加显示优越性。[8]

现代名家经验膏方上注重“平补阴阳”“益气和血”。穴位贴敷在选穴、治疗方面,多数以经穴为主,发现内关、心俞、膻中等穴位用的最多,与现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药物选择上也以芳香、开窍、活血为主等。

“膏”“贴”联用内外同治,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重视这种局部病变与全身整体性联系,能同时针对胸痹心痛病的基本病机,不仅可作用于患病局部的众多因素,而且可作用于全身多个病理环节,多层次、多靶点地整体调节、综合治疗胸痹心痛病。

参考文献

[1]程志清.母相聪.程志清用膏方辨治心血管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25(1):70-71

[2]衷敬柏.膏方调治心血管病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3,11(4):04

[3]毛水泉.浅淡膏方“治未病”的临床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17(3):90-91

[4]项晓骏.浅谈李学铭先生的夏季膏方及其与养生的联系[J].中医中药,2012,8(1):168-170

[5]修颖.冠心膏内服配合冠心贴贴敷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7):981-982

[6]张继芳,马迁,马丽红.浅大黄蛰虫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J].中医药信息,1997,(2):21-22

[7]戴居云.中药透皮防治冠心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6):14-15

[8]清?吴机师.理渝骄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标签:;  ;  ;  

浅谈运用“膏”“贴”治疗胸痹心痛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