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省枞阳长江河道管理局246700

摘要:水利工程上常用的护坡型式主要分为生态护坡和传统护坡。传统护坡的设计注重对其行洪排涝和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其可能会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则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我们不能片面追求生态效果而采用生态护坡,也不能只强调防洪安全而采用传统护坡,要多进行勘察,并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护坡型式。

关键词:传统护坡;生态护坡;合理应用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生态与环境也恶化日益加重,特别是严重的水污染引发了新的治水理念变革一些能减少水污染、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适应的新型护坡不断出现,正确地把握生态护坡的目的并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类型,需要明确传统护坡和生态护坡的本质和特点。

1、传统护坡分析

1.1传统护坡的种类

(1)浅层防护类护坡。主要指抹面防护和捶面防护,可用于风化不甚严重的软岩层边坡。

(2)砌石类护坡。砌石类护坡指在稳定的边坡上铺砌(浆砌或干砌)片石、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以防止地表径流或坡面水流对边坡的冲刷.铺砌方式一般采用浆砌,冲刷轻微时,可采用干砌。

(3)框格护坡。框格护坡是指用混凝土、浆砌块(片)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防止边坡在坡面水冲刷下形成冲沟,同时提高边坡表面地表粗度系数,减缓水流速度。

(4)护面墙护坡。护面墙是指为了覆盖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免受大气影响而修建的墙。

(5)喷混类护坡。喷混类护坡主要指喷浆护坡、喷射混凝土护坡和喷锚护坡。

1.2传统护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河道护坡方式在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防护效果立竿见影。但工程造价相对较高,水下施工难度较大,且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需要定期维护、不断修复。同时传统的护坡工程对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加速了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它将整个河岸表面封闭起来,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原先生长在岸坡上的生物不能继续生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断开,使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

(1)用水泥石料修葺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非常困难,河水自净能力将大为降低,水质可能恶化;

(2)会导致河水受阳光影响而水温变化过大,不利于维持水中生态平衡,特别是高温季节,容易使传染病菌孳生,直接影响沿河野生生物种类生存;

(3)传统的混凝土护坡在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一些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这些添加剂在水中发生反应,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4)岸坡没有天然植物作为屏障,会使岸边的垃圾轻易入水,造成污染。这些虽然不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对水质的恶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2、生态护坡分析

2.1生态护坡分类

(1)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

(2)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

(3)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将保水剂、粘合剂、抗蒸腾剂、团粒剂、植物纤维、泥炭土、腐殖土、缓释复合肥等一类材料制成客土,经过专用机械搅拌后吹附到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层,然后将选好的种子同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营养液经过喷播机搅拌后喷附到坡面客土层中。

(4)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

(5)生态袋护坡,是利用人造土工布料制成生态袋,植物在装有土的生态袋中生长,以此来进行护坡和修复环境的一种护坡技术。

(6)网格生态护坡,是由砖、石、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等材料形成网格,在网格中栽植植物,形成网格与植物综合护坡系统,既能起到护坡作用,同时能恢复生态、保护环境。

2.2生态护坡的局限性

与传统的河道护坡方式相比,生态护坡技术除了具有增强岸坡稳定性,满足城市河道防洪排涝、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外,还体现了水土交换、减少人为硬化河道带来的生物灭绝、河道发臭,增强了河道天然净化污水的能力,体现了现代城市“亲水”的概念,对于营造城市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正确认识生态护坡

2.3.1生态护坡并非与传统护坡完全对立

一部分生态护坡也是在传统护坡基础上发展而来,而传统护坡中的干砌块石护坡随着时间久远和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与自然界达成新的平衡,与天然土坡一样,它上面也生长植被,也具备生态护坡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平衡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这是自然规律。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完全对立。

2.3.2生态护坡不等于景观护坡(植被护坡)

目前,一般认为生态护坡就是植被护坡,这一观点不准确。观察水库或湖泊,可以发现其水面线与岸坡植被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水平分隔带,它是由水面线涨落造成的,植被一般在水面线之上。河道边坡同样如此,植被生长受水位、季节、温度和雨量的影响,在河道边坡上呈水平分布,与湖泊材料有关,但即使是天然土坡,在一定的高程之下也无法布置植被护坡,尤其是在大江大河。因此,可以说景观护坡(植被护坡)只是生态护坡之中的一种。

2.3.3生态护坡不是解决河道污染的有效手段,

河流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城市排屋、农田化肥农药、大气酸雨等。没有哪一个国家主要依靠生态措施来减缓或消除水污染。例如英国伦敦泰吾士河两旁建有数百座污水处理厂才使得河水变清。所以生态护坡自然净化河道能力有限,建设生态护坡不能夸大其自净能力,更不能寄希望它来治理污水。

3、传统型转变为生态型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3.1途径

(1)传统型护坡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坡面安全稳定但坡面是枯燥的灰色。因此我们的转变途径是如何让坡面具有植物生长条件,构筑植物生长载体。

(2)对于浅层防护类护坡、砌石类护坡、挡土墙护坡和喷混类护坡,最常见、经济的绿化方法就是在坡脚和坡顶构筑植物种植槽分别栽种攀援性植物和垂吊性植物。

(3)对于框格护坡,可以类似于土工格室植草护坡的方法在其框格内种草(灌木)或种植草皮,当然也可以采用栽植攀援性植物或垂吊性植物。

3.2建议

(1)从政策上支持

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于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2)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

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保工作者的思维溶于一体。这就要求在具体设计中加强学习,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3)重视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

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4、结论

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边坡治理也从过去的仅注重安全、经济的治理模式向保持边坡的自然特征的生态模式转变。但是不能片面追求生态效果而采用生态护坡,也不能只强调防洪安全而采用传统护坡,要多进行勘察,并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护坡型式。

参考文献:

[1]耿玥陈慧徐得潜.生态护坡植物对水质的影响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3(3)

[2]姜枫.生态护坡技术的优势与草皮护坡的养护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8)

[3]谭冬梅.对传统护坡和生态护坡的分析比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标签:;  ;  ;  

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