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

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

论文摘要

区域产业结构是产业阵容与空间载体的有机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既要求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又要求区域空间协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演进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开发程度相适应。空间协调和谐,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而艰难的任务。近十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产业门类齐全、主导产业地位不突出,区域之间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多年存在的问题,并未根本改变。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扩张与淡水、土地等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凸显,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日益加剧。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我们的区域经济政策偏离了国情和区情,产业结构调整未能与空间协调结合,偏离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所规定的方向和限度。为此,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系统阐明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进行了专题论述,特别是,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的空间约束框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定位,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空间协调的前提,也开出了空间约束的底线。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培育,四川也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三次产业结构层次低、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模糊、区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仍然突出,强化了不合理的“行政区经济”,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四川在“十一五”规划中阐明了产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结构与内容
  • 三、主要创新观点
  • 第一章 范畴界定与理论回顾
  • 第一节 范畴界定
  • 一、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
  • 二、经济空间与区域空间协调
  •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二、区域主导产业理论
  • 三、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
  • 四、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层次
  • 第三节 区域空间协调理论
  • 一、古典区位论对空间协调的论述
  • 二、空间结构演化理论对空间协调的阐述
  • 三、基于空间组织的空间协调研究
  • 四、基于空间平衡性的空间协调研究
  • 五、结论与启示
  • 第四节 国内研究现状
  • 一、产业结构优化及空间协调的一般研究
  • 二、有关四川产业结构及空间协调的研究
  • 三、结论与启示
  • 第二章 四川区域概况与空间特征
  • 第一节 四川经济区域概述
  • 一、区域综合情况
  • 二、经济区域构成要素
  • 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
  • 第二节 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 一、优势与劣势
  • 二、机遇与挑战
  • 第三节 四川区域空间开发的历程和现状
  • 一、四川区域空间开发历程的回顾
  • 二、四川区域空间结构的现状
  • 第三章 四川产业结构优化及其对空间协调的要求
  •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 二、区域专门化生产分析方法
  • 第二节 四川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二、农业内部结构分析
  • 三、工业内部结构分析
  • 四、服务业内部结构分析
  • 第三节 四川主导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问题
  • 一、主导产业规划的历程
  • 二、产业专门化水平评价
  • 三、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四川产业结构优化对空间协调的总体要求
  • 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历程及评价
  •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 三、产业结构优化对空间协调的要求
  • 第四章 现有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及其在优化中的形势
  • 第一节 四川各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 第二节 三次产业在现有行政区的空间分布
  • 一、三次产业增加值在21个市州的比例
  • 二、21个市州三次产业构成比较
  • 第三节 主导产业在现有行政区的空间分布
  • 一、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在21个市州的分布
  • 二、产业专门化水平在21个市州的比较
  • 第四节 四川现有行政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 一、现有行政区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
  • 二、现有行政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
  • 第五章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综合经济区的构建
  • 第一节 经济区划理论
  • 一、基于空间分析法的经济区划
  • 二、基于经济活动构成及特点的经济区划
  • 第二节 四川综合经济区划
  • 第三节 四川五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现状
  • 一、三次产业的空间分布
  • 二、主导产业的空间分布
  • 第四节 四川五大经济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 一、成都经济区
  • 二、川南经济区
  • 三、攀西经济区
  • 四、川西北经济区
  • 五、川东北经济区
  • 第六章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分析
  •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意义
  •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 二、主体功能区提出的背景
  • 三、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
  •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 一、中国科学院课题组的划分
  • 二、国家发改委课题组的划分
  • 第三节 四川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 一、四川主体功能区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四川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探索
  • 第四节 四川四大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分析
  • 一、优化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 二、重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 三、限制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 四、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 第五节 行政区、综合经济区及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 一、综合经济区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 二、行政区与综合经济区及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 三、统筹协调行政区、综合经济区及主体功能区的思考
  • 第七章 三产互动中实现城乡空间协调
  •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
  • 一、城市化
  • 二、城镇体系构成理论
  • 三、城乡协调理论
  • 第二节 四川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体系
  • 一、四川城市化水平的空间特征
  • 二、四川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 三、四川城镇体系职能构成
  • 四、四川城镇体系空间分布
  • 第三节 四川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
  • 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
  • 二、城乡社会发展差距
  • 第四节 四川在三产互动中实现城乡空间协调的思考
  • 一、城乡空间协调的目标
  • 二、城乡三产互动的有效途径
  • 三、四川在三产互动实现城乡空间协调的政策取向
  • 第八章 国外统筹产业发展与空间协调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区域政策理论概述
  • 一、区域政策的内涵
  • 二、区域政策的要素构成
  • 第二节 国外统筹产业发展与空间协调的一般做法
  • 一、区域空间规划与实施
  • 二、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
  • 第三节 启示与建议
  • 一、启示
  • 二、政策建议
  • 附表及附图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空间协调发展的港城适宜距离[J]. 中国港湾建设 2020(08)
    • [2].无公害蔬菜与城市空间协调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5)
    • [3].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理念下的规划策略[J]. 居舍 2019(16)
    • [4].兵团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5].江苏产业发展、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空间协调研究[J]. 轻工科技 2020(09)
    • [6].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能否促进空间协调——基于285个城市数据的检验[J]. 统计研究 2019(01)
    • [7].面向任务的机器人灵巧手控制系统及多指空间协调阻抗控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2(04)
    • [8].上海远郊城镇圈空间协调发展策略思考——以祝桥—惠南城镇圈为例[J]. 智能城市 2019(12)
    • [9].数据中心公共设备通道空间协调图设计[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3(01)
    • [10].珠江三角洲产业空间协调的政策取向[J]. 热带地理 2009(06)
    • [11].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战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20)
    • [12].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进一步推进宁镇扬一体化空间协调规划工作[J]. 江苏城市规划 2017(03)
    • [13].服务业空间协调与优化:新中国70年的探索[J]. 学习与探索 2019(10)
    • [14].匠心之作、城市之心——以天津文化中心为例[J]. 建筑实践 2020(02)
    • [15].基于区域空间协调的城市总体规划作用再思考——以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J]. 规划师 2009(02)
    • [16].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协调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6(06)
    • [17].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理念下的规划策略探索[J]. 中国住宅设施 2018(11)
    • [18].城市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与协调机制[J]. 上海城市管理 2016(04)
    • [19].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09(01)
    • [20].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对策——以成渝城镇密集区为例[J]. 南方建筑 2010(04)
    • [21].浅析建筑空间改造设计中正负形的运用[J]. 东方藏品 2017(03)
    • [22].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协调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5)
    • [23].区域科技园区产业空间协调布局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8)
    • [24].浅析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J]. 甘肃科技 2008(16)
    • [25].全自动移栽机送取分装置空间协调设计与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8(09)
    • [26].苏北城镇带空间性状与空间协调:国土空间视角[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7].老港区更新改造与城市空间协调研究[J]. 城市建筑 2013(16)
    • [28].以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促进城市边缘地区的空间协调发展——以涵江城北荔涵大道地区为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11)
    • [29].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及其空间协调——外资研发嵌入提升视角[J]. 国际贸易问题 2019(02)
    • [30].省情速递[J]. 领导决策信息 2012(28)

    标签:;  ;  ;  ;  

    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