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EACVD)制备纳米金刚石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电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EACVD)制备纳米金刚石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工作提出了采用正偏压,即EACVD方法,在α-SiC陶瓷和(100)Si晶片抛光衬底表面上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研究了气压、连续正偏压和正偏压增强成核对沉积金刚石薄膜的影响。用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Hall效应,I-V特性,光致发光光谱和椭偏光谱等方法对制备的金刚石薄膜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相互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在1kPa气压下,随偏压电流从OA至10A逐渐增加,电子轰击显著加速了奇异面和邻位面上的成核生长。即:一,电子轰击使表面脱氢加速,表面悬挂键和碳氢基团吸附及成键增加,因而,成核率增加。晶核和晶芽表面较易出现(111)择优取向晶面。二,当在生成的台阶表面上又生成了大量晶芽及台阶时,表面将出现不同择优取向的晶面,而且,二次成核率明显上升。三,当表面悬挂键进一步增多时,氢对金刚石结构的稳定作用减弱。当在1kPa气压下,施加6A偏流增强成核时,在(100)Si晶片和α-SiC陶瓷抛光表面上,电子轰击使(111)金刚石晶面上产生较多(110)台阶,这些台阶以及台阶边伸出的悬挂键不但显著地提高了成核率,而且这些台阶边缘伸出的悬挂键方向与(100)晶面悬挂键方向一致,可以成为(100)定向生长的成核位置,在4 kPa气压下生长出(100)定向金刚石薄膜。在α-SiC陶瓷抛光表面存在许多(0001)邻晶面和台阶,有利于金刚石(111)晶面的成核生长。因而,在4 kPa气压下,施加连续偏流6A使α-SiC陶瓷衬底上薄膜呈现较强的(111)织构取向;而在(100)Si晶片上薄膜则呈现较强的(110)织构取向。在1kPa气压下,施加连续偏流8A时,表面出现了各种取向的晶芽和台阶,二次成核率有较大提高。因而,沉积的纳米金刚石膜表面粗糙度最低可达11nm(2μm×2μm),晶粒尺寸最小可达18nm。Hall效应测试表明,施加连续正偏压使纳米金刚石薄膜呈现较强的p型半导体特性,空穴浓度达1014cm-2,载流子迁移率为150 cm2v-1s-1,体电阻率为103Ω·cm。电子轰击形成的晶粒体内空位和位错缺陷中的悬挂键导致了纳米薄膜较强的p型半导体特性。该薄膜与低阻n型Si晶片衬底形成异质结,其I-V特性曲线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而不施加连续正偏压制得的纳米薄膜具有较高的体电阻率,达到108Ω·cm。椭偏光谱分析表明,不施加正偏压沉积制得的纳米膜折射率为2.33,低于天然金刚石折射率,消光系数接近于零。而施加连续正偏压后沉积制得的纳米膜折射率增加至2.50,大于天然金刚石折射率,消光系数也有所增加。光致发光谱分析表明,施加连续正偏压后,纳米薄膜在470 nm波长处出现较强兰色光致发光峰。而不施加正偏压沉积制得的纳米薄膜光致发光峰极其微弱。电子轰击形成的晶粒体内空位和位错缺陷中的悬挂键导致了光致发光特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微米和纳米金刚石薄膜的优异特性及应用
  • 1.1.1 金刚石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
  • 1.1.2 金刚石的热学性能及其应用
  • 1.1.3 金刚石的电学性能及其应用
  • 1.1.4 金刚石的光学性能及其应用
  • 1.2 异质外延和高取向金刚石薄膜沉积
  • 1.3 金刚石晶面表面结构和成核生长机理
  • 1.4 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沉积制备和生长机理
  • 1.4.1 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
  • 1.4.2 纳米金刚石薄膜成核生长机理
  • 1.5 金刚石薄膜正偏压增强成核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二章 α-SiC陶瓷衬底上EACVD成核生长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表征及机理
  • 2.1 EA-HFCVD装置
  • 2.2 抛光衬底表面纳米金刚石粉研磨预处理
  • 2.3 在连续施加正偏压条件下气压对沉积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 2.4 1kPa气压下连续施加正偏压对SiC衬底上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 2.5 α-SiC陶瓷抛光衬底上正偏压增强成核沉积(100)和(111)定向生长薄膜
  • 2.6 α-SiC陶瓷衬底表面EACVD成核生长金刚石薄膜机理
  • 2.6.1 α-SiC表面结构
  • 2.6.2 EACVD机理
  • 2.6.2.1 电子在气体中的迁移运动
  • 2.6.2.2 电子诱导固体表面的脱附
  • 2.6.2.3 EACVD成核生长机理
  • 2.7 小结
  • 第三章 (100)Si抛光衬底上EACVD成核生长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表征及机理
  • 3.1 实验装置和原料
  • 3.2 1kPa气压下连续施加正偏压电流对Si衬底上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 3.3 Si晶片抛光表面正偏压增强成核对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 3.4 Si晶片抛光表面正偏压增强成核制备(100)定向金刚石薄膜及表征
  • 3.4.1 制备工艺
  • 3.4.2 正偏压对金刚石薄膜织构的影响
  • 3.5 正偏压对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成核生长的影响机理
  • 3.5.1 Si的清洁表面
  • 3.5.2 Si的氢吸附表面
  • 3.5.3 原子H与金刚石表面的作用
  • 3.5.4 金刚石与硅衬底之间界面的TEM研究
  • 3.5.5 表面结构
  • 3.5.6 气体与表面结构的相互作用
  • 3.5.6.1 吸附层的结构
  • 3.5.6.2 底物表面结构
  • 3.5.6.3 活化吸附理论
  • 3.5.7 (100)Si抛光表面EACVD金刚石薄膜成核生长机理
  • 3.6 小结
  • 第四章 EACVD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电学性能
  • 4.1 EACVD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Hall效应测试及分析
  • 4.1.1 电阻率测量
  • 4.1.2 微米金刚石薄膜电导机制
  • 4.1.3 纳米金刚石薄膜电导机制
  • 4.1.4 EACVD纳米金刚石薄膜电导机制
  • 4.2 EACVD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Ⅰ-Ⅴ特性曲线测试及分析
  • 4.3 正偏压电流增强成核对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EACVD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光学性能
  • 5.1 EACVD纳米金刚石薄膜光致发光光谱测试
  • 5.2 EACVD纳米金刚石薄膜光致发光机理
  • 5.3 EACVD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椭圆偏振光谱研究
  • 5.3.1 椭圆偏振光谱测试原理
  • 5.3.2 EACVD纳米金刚石薄膜椭偏光谱的表征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CVD金刚石薄膜技术[J]. 江汉石油科技 2010(02)
    • [2].掺硼金刚石薄膜的制备与研究[J]. 超硬材料工程 2019(06)
    • [3].硼及其协同掺杂金刚石薄膜的研究[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9(04)
    • [4].HFCVD金刚石薄膜的热场模拟及实验[J]. 半导体技术 2018(01)
    • [5].碳化硅衬底沉积高取向金刚石薄膜[J]. 硬质合金 2017(06)
    • [6].铈掺杂金刚石薄膜的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7].表面修饰金刚石薄膜导电性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6(12)
    • [8].氮化硅表面生长金刚石薄膜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9].硼掺杂对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金刚石薄膜高择优取向生长的影响[J]. 集成技术 2017(04)
    • [10].硅掺杂金刚石薄膜形成过程的研究[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17(02)
    • [11].复合金刚石薄膜涂层铝塑复合管拉拔模的制备及应用(上)[J]. 超硬材料工程 2016(02)
    • [12].硅衬底温度对金刚石薄膜品质影响[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01)
    • [13].沉积参数对WC-Co基体内孔HFCVD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5(03)
    • [14].一种金刚石薄膜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及装置[J]. 化学分析计量 2018(01)
    • [15].多层金刚石薄膜的制备研究[J]. 真空与低温 2016(06)
    • [16].复合金刚石薄膜涂层铝塑复合管拉拔模的制备及应用(下)[J]. 超硬材料工程 2016(03)
    • [17].碳氧比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J]. 真空与低温 2016(04)
    • [18].不同工艺参数对金刚石薄膜齿轮制备的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9].n型金刚石薄膜催化生长碳纳米管[J]. 中国科学:化学 2011(08)
    • [20].金刚石薄膜断裂强度及形貌分析[J]. 新技术新工艺 2010(05)
    • [21].砷化镓上生长金刚石薄膜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09(01)
    • [22].掺硼金刚石薄膜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研究[J]. 材料导报 2009(03)
    • [23].外延法生长金刚石薄膜场发射特性研究[J]. 光子学报 2009(06)
    • [24].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出抗菌抗生物黏附的仿生金刚石薄膜[J]. 膜科学与技术 2020(03)
    • [25].浙江–俄罗斯金刚石薄膜及其功能器件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2019金刚石薄膜及其功能器件国际研讨会举办[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9(05)
    • [26].预处理对金刚石薄膜质量及结合力的影响[J]. 表面技术 2018(01)
    • [27].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8(03)
    • [28].衬底位置对制备(100)面金刚石薄膜的影响[J]. 硬质合金 2013(06)
    • [29].浅论气体压强对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2)
    • [30].掺硼浓度对金刚石薄膜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2(06)

    标签:;  ;  ;  ;  ;  

    电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EACVD)制备纳米金刚石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