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比读

成长小说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比读

论文摘要

马克吐温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835年,他出生在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他是一个幽默家、现实者、儿童故事作家。《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经典小说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美国内战前发生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故事。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二战后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美国著名小说家。1951年,塞林格发表了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使他举国闻名。自从这部小说出版后,它吸引众多读者,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的是十九世纪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冒险的故事。哈克是一个聪明、体贴的白人少年。他愿意对一些重要的事情得出自己的结论,即使这些结论违背社会道德。哈克的童年是充满了冒险和笑声,以及挣扎和泪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三天的经历。霍尔顿发现他周围的世界的虚伪和丑恶几乎无法忍受,并通过他的愤世嫉俗保护自己不去经受成人世界的痛苦和失望。他是成长小说中不同寻常的主角。他的核心目标是抵御成熟的过程,因为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悲惨。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入手,采用佛洛依德心理理论研究方法,来探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哈克和霍尔顿的心路历程。成长小说的主角是经过自幼年或少年至成年、自天真无知至成熟的历练过程。成长小说起始于18世界末期的德国,主要描写儿童,是西方近代文学中颇重要也常见的小说类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体现了成长小说这种结构:自传体形式;主角的路程;寻找有意义的社会存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被作比较,一样使用熟练口语化的美国式英语,一样的暗示,对美国人的生活强烈的批评,喜剧和悲怆结合,最重要的是有着相同的形式,“成长小说”。这两本书虽然有着这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不同特别是在成长小说的形式下也非常突出。这两本书分别代表美国成长小说的传统和反叛。本文包含三章内容。第一章分别介绍两本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背景。哈克生活在种族主义和奴隶制存在的时代。他思想的矛盾主要是关于帮助一个逃跑的奴隶吉姆。这是一个和种族主义、奴隶制作斗争的过程。霍顿也是一个美国男孩,他生活在美国二战后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时代。当他步入社会后,他发现周围的世界的虚伪、欺骗和丑恶。这和他纯真的世界形成强烈对比。第二章从成长小说角度比较哈克和霍顿找寻自我的成长过程。通过哈克对教育、宗教、忠诚的反叛,尤其是他对吉姆态度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社会邪恶在不断的认知。霍顿在纽约游逛的三天,他发现社会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他试图找寻他自己的路,但是他发现他一直被排除在外。最后他决定逃离社会成为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出霍顿通过异化来自我保护。第三章用佛洛依德理论分析哈克与霍顿的精神变化。自我在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中调节。他能在原始欲望与现实中找到平衡。因此在他们经过了纯真思想和现实的精神矛盾之后,迟早回归到现实中。这也是从青少年到成人的变化的过程。自此,哈克和霍顿将会变的成熟。

论文目录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Introduction
  • Chapter Ⅰ Setting of Initiation: Slavery vs Modernity
  • A. Racism and slavery
  • 1.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racism and slavery
  • 2. Huck’s initiation process
  • B. Phony and hypocritical society
  • 1. Social background
  • 2. Holden’s initiation process
  • Chapter Ⅱ Intellectual and Moral Education: Quest for Identity
  • A. Huck: developing conscience against social wickedness
  • 1. Huck’s quest for identity
  • 2. Huck’s help to Jim
  • B. Holden: self-protection through alienation
  • 1. Holden’s quest for identity
  • 2. Holden’s alienation from the adult world
  • Chapter Ⅲ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ntal Changes
  • A. Huck’s conflicts
  • 1. Conventional notion and personal value
  • 2. Friendship and morality
  • 3. Innocence and reality
  • B. Holden’s conflicts
  • 1. Charity and poignancy
  • 2. Self-discipline and self-indulgence
  • 3. Determinedness and indecision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cademic Achiev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哈克和吉姆的形象分析[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1(04)
    • [2].打破框架:汉斯·哈克的万物互联[J]. 世界美术 2020(02)
    • [3].从《哈克》中的女性角色看马克·吐温的批判精神[J]. 文学教育(下) 2020(07)
    • [4].哈克成长历程的分析——外部环境和内心觉醒的双重影响[J]. 河南农业 2018(30)
    • [5].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哈克的道德成长[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6].“景”与“情”的交融——评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风景与叙事[J]. 外国文学 2016(06)
    • [7].悄然崛起的哈克农装——2016年哈克农装商务年会纪实[J]. 农业机械 2016(02)
    • [8].不断奋进的哈克农装[J]. 农机科技推广 2016(02)
    • [9].哈克农装蓄势迸发[J]. 当代农机 2016(04)
    • [10].哈克农装60亿的雄心[J]. 农业机械 2015(03)
    • [11].迎接农机化发展的新时代——2015年哈克农装商务年会隆重举行[J]. 农机科技推广 2015(02)
    • [12].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浅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主题[J]. 北方文学 2016(19)
    • [13].浅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作品主题[J]. 明日风尚 2016(20)
    • [14].故事部的故事[J]. 新营销 2013(05)
    • [15].哈克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成长历程[J]. 考试周刊 2009(01)
    • [1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人物形象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03)
    • [17].北分麦哈克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国家认证[J]. 中国仪器仪表 2017(07)
    • [18].浅析哈克的谎言与其善意的心理动机[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5)
    • [19].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节选)[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17(09)
    • [20].“政治无意识”解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J]. 芒种 2012(06)
    • [21].生命历险中的困惑与成长——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成长之路[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3)
    • [22].生态的抑或非生态的?——从哈克贝利·费恩的自然观说起[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3].评花岗岩的哈克图解[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03)
    • [24].关于哈克文化确立的思考[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04)
    • [25].“中道”与审度:苏珊·哈克论科学[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0(05)
    • [26].美式幽默特质追寻:小说《哈克·芬》的一种解读[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27].哈克农装蓄势迸发[J].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6(03)
    • [28].哈克尼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1)
    • [29].哈克印象[J]. 骏马 2019(04)
    • [30].共赢未来——中国农业机械产业高峰论坛暨2014年哈克农装商务年会圆满召开[J]. 农业机械 2014(02)

    标签:;  ;  ;  ;  

    成长小说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比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