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复合粒子论文-程鹏,包河彬,廖梓珺,陈国需

无机复合粒子论文-程鹏,包河彬,廖梓珺,陈国需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复合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a_2O_3,CeO_2,摩擦学,润滑油

无机复合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程鹏,包河彬,廖梓珺,陈国需[1](2018)在《无机La_2O_3/CeO_2复合粒子作为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了La_2O_3/CeO_2复合粒子,采用油酸改性后考察了复合粒子在油中的分散性能和在点、面接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SEM和EDX检测磨损表面,探讨了复合粒子的抗磨减摩机理。试验发现: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抗磨性主要是La_2O_3粒子同金属表面形成了硬度较高的合金层;良好的减摩性则主要是由于改性剂油酸和CeO_2粒子在磨损表面填充沉积后,形成了低剪切强度的润滑膜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8)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09-18)

陈杭南[2](2016)在《贵金属/无机载体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态设计及反相细乳液可控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因在光、热、磁、催化和药物输送等领域的出众性能而广受关注。贵金属NPs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易团聚和难回收等问题,将其负载于无机多孔纳米载体上制得贵金属/无机载体纳米复合粒子(nanocomposite particles,NCPs)是克服上述缺陷的有效途径。贵金属/无机载体NCPs的性能取决于贵金属种类和结构、无机载体种类和结构、两者的结合形式等因素。因此,如何通过NCPs合成工艺来调控上述各因素,获取NCPs最佳的应用性能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课题组前期提出了在反相细乳液体系中,通过无机前驱物溶胶—凝胶反应结合贵金属盐原位还原技术制备贵金属/无机载体NCP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通过构建贵金属盐和无机载体间的配位相互作用,成功提高了贵金属NPs和无机载体形成过程的可控性,制得了催化性能优异的饭团形Au/SiO_2NCPs;进而在深刻理解贵金属盐还原形成贵金属NPs的成核及增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可控成核、快速生长的策略,使单颗粒子内只形成一颗贵金属NP,成功制得了Janus形Pd/SiO_2NCPs。在含HAuCl_4的反相细乳液体系中,以四甲氧基硅烷(TMOS)和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为硅氧烷前驱物,通过两者的共溶胶-凝胶反应制得表面氨丙基官能化的SiO_2纳米载体。与此同时,通过氨丙基与AuCl_4~-的配位作用,将AuCl_4~-锚定在SiO_2纳米载体上,进而利用氨丙基的还原性将AuCl_4~-还原成AuNPs,一步制得小尺寸AuNPs负载的饭团形Au/SiO_2NCPs。系统研究了APTES、尿素、合成温度等合成参数对SiO_2纳米载体和AuNPs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饭团形Au/SiO_2NCPs的形成机理。在反应前期,分散相酸性较强,氨丙基质子化带正电,因此SiO_2稳定性好,以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分散相中;随反应过程中尿素的分解,分散相p H上升,SiO_2小颗粒表面电荷下降,稳定性变差,最终在分散相内聚集,形成饭团形的SiO_2纳米载体。研究发现,当APTES用量为20—80mol%,尿素用量大于0.72mg,反应温度高于60oC时,可以形成比表面积大的饭团形SiO_2纳米载体。氨丙基修饰的SiO_2纳米载体通过络合作用锚定AuCl_4~-,限制Au单质的迁移聚集过程,增加Au单质的成核区域,形成更多的Au核,最终生成小尺寸的AuNPs。当APTES用量为50mol%时,Au/SiO_2NCPs的比表面积达到了451m2·g-1,负载的AuNPs的数均粒径为9.4±1.6 nm。在对硝基苯酚(p-NPh)催化还原反应中,饭团形Au/SiO_2NCPs表现出了优越的催化活性以及循环催化能力。此外,该NCPs还表现出了pH依赖的胶体稳定性,利用该特性,还可简便地实现NCPs回收和再分散使用。基于对贵金属盐还原形成贵金属NP机理的理解,提出控制还原过程中贵金属的成核过程,利用贵金属NP自催化贵金属盐还原反应的加速效应,实现贵金属NP的快速增长来抑制新成核,最终制得Janus形贵金属/无机载体NCPs。为增大贵金属盐非催化还原速率和自催化还原速率的差异,选择了氧化性相对较弱的K_2PdCl_4为模型贵金属盐。在反相细乳液体系中,先通过TMOS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得了K_2PdCl_4/SiO_2NCPs。为进一步控制Pd盐的还原反应,通过气相扩散的方式将还原剂肼传递到K_2PdCl_4/SiO_2NCPs的分散液中,在相对较慢的速率下,多次成核被成功抑制,每颗K_2PdCl_4/SiO_2NCP内只形成一颗PdNP,电镜结果证实最终制得了Janus形Pd/SiO_2NCPs。研究发现:SiO_2纳米载体的吸脱附曲线为IV型曲线,说明其为介孔结构。PdNPs的数均粒径为19.9±3.7nm,大于其晶粒尺寸(10.8nm),说明其为多晶结构。Pd盐用量对NCPs的形貌影响不大,但会影响SiO_2纳米载体的孔结构、PdNPs的颗粒和晶粒尺寸。在Pd盐用量在0.041—0.163g范围内(占分散相质量的3.1%—11.1%),随Pd盐用量增加,SiO_2纳米载体的孔径、PdNPs的数均粒径和晶粒尺寸增加。在催化还原p-NPh的反应中,Janus形Pd/SiO_2NCPs体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催化能力,而且其催化活性随Pd盐用量增加而提高。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在反相细乳液体系中,通过构建贵金属盐与无机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合理控制贵金属盐的还原速率等,能简便地实现对贵金属NPs尺寸、无机载体结构以及负载形态的设计,可控合成催化性能优异的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本论文所提出的合成方法对研究贵金属纳米/无机载体NCPs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实现NCPs形态设计与可控合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6-12-29)

陈群,赵淑宁,姚佳,陈杭南,戚栋明[3](2016)在《细乳液聚合高效制备聚合物/无机颗粒纳米复合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无机颗粒纳米复合粒子兼具聚合物和无机颗粒的优点,能展现出更优异的性能或产生新的功能,在众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细乳液聚合独特的单体液滴成核的方式,使其在制备纳米复合粒子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1])。但在利用细乳液聚合制备纳米复合粒子时,往往会生成一定量的空白聚合物粒子,大大降低了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效率。目前大部分文献只关注形成的纳米复合粒子的颗粒特性,而只有极少的文献对空白聚合物粒子的形(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陈苏[4](2015)在《无机阻燃改性复合材料及非球形复合粒子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高分子材料也具有一些内在缺陷,如强度低、耐热性差、易燃烧等,将无机材料(无机粒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可制得高性能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本论文首先研究了改性聚磷酸铵对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另外在悬浮聚合中以蒙脱土为改性剂制备了非球形聚苯乙烯粒子。以正硅酸乙酯、氨水、乙醇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无机聚磷酸铵(APP)粒子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层,然后利用偶联剂KH570在二氧化硅包覆层上进行接枝改性,得到了无机-有机复合改性聚磷酸铵(MAPP)。利用FTIR、SEM对MAPP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溶解度测试、水接触角测试及TG分析了APP和MAPP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对比未改性APP,MAPP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疏水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分别利用改性前后的聚磷酸铵与不饱和聚酯树脂(UPR)进行复合固化制备了聚磷酸铵/UPR复合材料。采用SEM、万能试验机、TG等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APP相比,MAPP与UPR的结合明显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都得到提高,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也得到增强,当MAPP用量为30%时,MAPP/UPR复合材料的LOI值可达28.5%。本文还利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片层状的有机蒙脱土,并将其应用于苯乙烯的悬浮聚合中,制得了非球形聚苯乙烯/蒙脱土复合粒子。考察了蒙脱土含量、油水比、分散剂用量等对非球形粒子形态的影响,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分别制得了椭球形、梭形乃至盘形的非球形粒子。对非球形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非球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复合粒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5-01)

朱书荻[5](2015)在《贵金属/无机多孔载休钠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u、Ag、Pt和Pd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贵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易发生团聚,而团聚将使其催化活性严重劣化。将贵金属纳米粒子负载于多孔的无机纳米载体上,能提高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分散性,使其保持高的催化活性。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性能与贵金属种类、贵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及形态、无机纳米载体的种类、尺寸和孔结构密切相关。如何通过简便且易放大的方法制备高催化活性的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仍是亟待解决且有挑战性的难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机前驱物反相细乳液溶胶-凝胶反应和贵金属盐原位还原技术的制备贵金属/无机多孔载体纳米复合粒子的新方法,并对材料的制备过程、材料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以AgBF4极性溶液为液滴的反相细乳液体系中,先通过钛酸四乙酯的溶胶-凝胶过程,制得了AgBF4/TiO2纳米复合粒子(AgBF4/TiO2 NCPs);然后再在纳米复合粒子内部原位将银盐还原,制得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Ag/TiO2纳米复合粒子(Ag/TiO2 NCPs)。透射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g/TiO2 NCPs为球形粒子,Ag纳米粒子主要分布在TiO2载体的表面,这一结构非常有利于该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溶胶-凝胶过程只能得到无定形TiO2的纳米载体,但通过400°C条件下的煅烧能将无定形TiO2转变为锐钛型TiO2。纳米复合粒子的银含量能通过AgBF4的装载量方便地调节。随AgBF4装载量的增加,Ag/TiO2 NCPs的粒径在100~140nm的小范围变动,TiO2载体的比表面积也有所下降。以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Ag/TiO2 NCPs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发现Ag/无定形TiO2 NCPs和Ag/锐钛矿型TiO2 NCPs均表现出了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随AgBF4装载量的增加,Ag/锐钛矿型TiO2 NCPs的催化活性先增强,后略有下降。在以HAuCl4极性溶液为液滴的反相细乳液体系中,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溶胶-凝胶过程,制得了HAuCl4/SiO2 NCPs;然后再在纳米复合粒子内部原位将金盐原位,制得高催化活性的Au/SiO2 NCPs。研究发现:Au/Si O2 NCPs亦为球形粒子,且Au纳米粒子主要分布于SiO2载体的表面。在0.043~0.17g的范围内,随HAuCl4装载量的增加,纳米复合粒子的尺寸先下降,后基本不变;Au纳米粒子的尺寸则从10nm增加至18nm。不同HAuCl4装载量的纳米复合粒子中,SiO2纳米载体的吸脱附曲线均为I-B型等温线,说明其具有微孔结构。SiO2纳米载体的比表面均高于330m2·g-1,装载量为0.17g时,比表面积甚至高达550 m2·g-1。以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评估了Au/SiO2 NCPs的催化活性。研究发现:Au纳米粒子的尺寸是决定Au/SiO2 NCPs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本研究的范围内,随Au纳米粒子粒径下降,Au/SiO2 NCPs催化活性增加;随反应温度增加,催化反应速率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在20~40°C范围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5.7kJ·mol-1。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在以贵金属盐极性溶液为液滴的反相细乳液体系中,利用无机前驱物的溶胶-凝胶过程和贵金属盐在纳米复合粒子内部的原位还原技术,能方便地制备不同类型的贵金属/无机多孔载体纳米复合粒子。本论文所提出的制备方法有很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有望成为制备此类具有复杂形态的纳米复合粒子的通用技术。(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徐桂龙,郑炼付,皮丕辉,胡健,杨卓如[6](2013)在《聚合物核/nano-SiO_2壳草莓状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核/nano-SiO2壳草莓状复合乳胶粒由于结构和性能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而在催化反应、控制释放、吸附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已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聚合物核/nano-SiO2壳草莓状复合乳胶粒的制备机理,对分散聚合法、细乳液法、无皂乳液法和模板法等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目前草莓状聚合物/nano-SiO2复合乳胶粒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黄增芳,瞿晓岳,陈正,马军现[7](2012)在《基于乳液聚合法制备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粒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包覆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及包覆效果,包括纳米SiO2/聚合物、CaCO3/聚合物、TiO2及其他无机粒子/聚合物,介绍了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电极材料、阻燃和感光树脂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2年07期)

蒋波,蔡飞鹏,张晓东,许敏[8](2012)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粒子型态的转化率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分裂/融合过程的细乳液聚合是制备此类复合粒子的新型方法。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基于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原理推导了核壳型、半球型、夹心型和分离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界面Gibbs自由能方程,考虑了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对纳米复合粒子热力学平衡型态的影响,扩展了上述方程应用范围。将这些热力学方程用于炭黑/(聚)苯乙烯/水体系中,发现当无机颗粒体积分数小于0.2时,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核壳型、半球型和夹心型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略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聚苯乙烯/水相的界面张力略低于苯乙烯/水相的数值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凯,马艳,范敬辉,黄渝鸿[9](2011)在《超声波辅助引发分散聚合反应制备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在实现无机纳米粒子在反应介质中均匀分散的同时,引发单体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了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模拟了超声波场下分散聚合体系中的温度分布场,结合超声波的传热及传质过程,提出了超声波场作用下分散聚合的反应是分区域分阶段逐步进行的反应机理。通过无机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苯乙烯(St)体系分散聚合反应的研究,提出了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成核及增长过程的"石榴"模型。(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1年01期)

蒋波,张晓东,许敏,孙立[10](2010)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是制备此类复合粒子的有效途径,其中分裂/融合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制备工艺.纳米复合粒子的型态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把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这一基本热力学原理应用于计算细乳液聚合、采用新型分裂/融合工艺制备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并推导了核壳型、半球型、夹心型和分离型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方程.通过比较特定制备条件下不同形态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可以预测最稳定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20期)

无机复合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金属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因在光、热、磁、催化和药物输送等领域的出众性能而广受关注。贵金属NPs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易团聚和难回收等问题,将其负载于无机多孔纳米载体上制得贵金属/无机载体纳米复合粒子(nanocomposite particles,NCPs)是克服上述缺陷的有效途径。贵金属/无机载体NCPs的性能取决于贵金属种类和结构、无机载体种类和结构、两者的结合形式等因素。因此,如何通过NCPs合成工艺来调控上述各因素,获取NCPs最佳的应用性能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课题组前期提出了在反相细乳液体系中,通过无机前驱物溶胶—凝胶反应结合贵金属盐原位还原技术制备贵金属/无机载体NCP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通过构建贵金属盐和无机载体间的配位相互作用,成功提高了贵金属NPs和无机载体形成过程的可控性,制得了催化性能优异的饭团形Au/SiO_2NCPs;进而在深刻理解贵金属盐还原形成贵金属NPs的成核及增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可控成核、快速生长的策略,使单颗粒子内只形成一颗贵金属NP,成功制得了Janus形Pd/SiO_2NCPs。在含HAuCl_4的反相细乳液体系中,以四甲氧基硅烷(TMOS)和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为硅氧烷前驱物,通过两者的共溶胶-凝胶反应制得表面氨丙基官能化的SiO_2纳米载体。与此同时,通过氨丙基与AuCl_4~-的配位作用,将AuCl_4~-锚定在SiO_2纳米载体上,进而利用氨丙基的还原性将AuCl_4~-还原成AuNPs,一步制得小尺寸AuNPs负载的饭团形Au/SiO_2NCPs。系统研究了APTES、尿素、合成温度等合成参数对SiO_2纳米载体和AuNPs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饭团形Au/SiO_2NCPs的形成机理。在反应前期,分散相酸性较强,氨丙基质子化带正电,因此SiO_2稳定性好,以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分散相中;随反应过程中尿素的分解,分散相p H上升,SiO_2小颗粒表面电荷下降,稳定性变差,最终在分散相内聚集,形成饭团形的SiO_2纳米载体。研究发现,当APTES用量为20—80mol%,尿素用量大于0.72mg,反应温度高于60oC时,可以形成比表面积大的饭团形SiO_2纳米载体。氨丙基修饰的SiO_2纳米载体通过络合作用锚定AuCl_4~-,限制Au单质的迁移聚集过程,增加Au单质的成核区域,形成更多的Au核,最终生成小尺寸的AuNPs。当APTES用量为50mol%时,Au/SiO_2NCPs的比表面积达到了451m2·g-1,负载的AuNPs的数均粒径为9.4±1.6 nm。在对硝基苯酚(p-NPh)催化还原反应中,饭团形Au/SiO_2NCPs表现出了优越的催化活性以及循环催化能力。此外,该NCPs还表现出了pH依赖的胶体稳定性,利用该特性,还可简便地实现NCPs回收和再分散使用。基于对贵金属盐还原形成贵金属NP机理的理解,提出控制还原过程中贵金属的成核过程,利用贵金属NP自催化贵金属盐还原反应的加速效应,实现贵金属NP的快速增长来抑制新成核,最终制得Janus形贵金属/无机载体NCPs。为增大贵金属盐非催化还原速率和自催化还原速率的差异,选择了氧化性相对较弱的K_2PdCl_4为模型贵金属盐。在反相细乳液体系中,先通过TMOS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得了K_2PdCl_4/SiO_2NCPs。为进一步控制Pd盐的还原反应,通过气相扩散的方式将还原剂肼传递到K_2PdCl_4/SiO_2NCPs的分散液中,在相对较慢的速率下,多次成核被成功抑制,每颗K_2PdCl_4/SiO_2NCP内只形成一颗PdNP,电镜结果证实最终制得了Janus形Pd/SiO_2NCPs。研究发现:SiO_2纳米载体的吸脱附曲线为IV型曲线,说明其为介孔结构。PdNPs的数均粒径为19.9±3.7nm,大于其晶粒尺寸(10.8nm),说明其为多晶结构。Pd盐用量对NCPs的形貌影响不大,但会影响SiO_2纳米载体的孔结构、PdNPs的颗粒和晶粒尺寸。在Pd盐用量在0.041—0.163g范围内(占分散相质量的3.1%—11.1%),随Pd盐用量增加,SiO_2纳米载体的孔径、PdNPs的数均粒径和晶粒尺寸增加。在催化还原p-NPh的反应中,Janus形Pd/SiO_2NCPs体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催化能力,而且其催化活性随Pd盐用量增加而提高。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在反相细乳液体系中,通过构建贵金属盐与无机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合理控制贵金属盐的还原速率等,能简便地实现对贵金属NPs尺寸、无机载体结构以及负载形态的设计,可控合成催化性能优异的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本论文所提出的合成方法对研究贵金属纳米/无机载体NCPs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实现NCPs形态设计与可控合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复合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程鹏,包河彬,廖梓珺,陈国需.无机La_2O_3/CeO_2复合粒子作为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C].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8)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专辑.2018

[2].陈杭南.贵金属/无机载体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态设计及反相细乳液可控合成[D].浙江理工大学.2016

[3].陈群,赵淑宁,姚佳,陈杭南,戚栋明.细乳液聚合高效制备聚合物/无机颗粒纳米复合粒子[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4].陈苏.无机阻燃改性复合材料及非球形复合粒子的制备[D].天津大学.2015

[5].朱书荻.贵金属/无机多孔载休钠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6].徐桂龙,郑炼付,皮丕辉,胡健,杨卓如.聚合物核/nano-SiO_2壳草莓状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7].黄增芳,瞿晓岳,陈正,马军现.基于乳液聚合法制备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粒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12

[8].蒋波,蔡飞鹏,张晓东,许敏.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粒子型态的转化率依赖性[J].化工学报.2012

[9].张凯,马艳,范敬辉,黄渝鸿.超声波辅助引发分散聚合反应制备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机理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

[10].蒋波,张晓东,许敏,孙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J].化学学报.2010

标签:;  ;  ;  ;  

无机复合粒子论文-程鹏,包河彬,廖梓珺,陈国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