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

论文摘要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全球性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滥砍滥伐、土地荒漠化、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的出现。这些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危机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给陶醉于工业文明辉煌成就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于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而生态文明的产生则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范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法律作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手段;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态立法实践之中,以法制为支撑来实现生态文明的健康有序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任何一项法律的创制都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立法理念,它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取向并明确了法律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法律得以贯彻执行的坐标。生态立法理念集中反映出立法者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是与生态文明思想联系最紧密的领域之一。生态立法理念的选择对于生态法制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当下的生态立法理念中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类并立的思潮:前者是人类针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而逐渐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应当肯定其合理性,但也要认识到其作为生态立法理念的不足;后者是在对前者反思、批判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生态伦理形态,为人们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行为提供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观念,而其潜在的哲学困境也导致了它作为生态立法理念的局限。文章在对上述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生态立法理念既要承认人类自我利益,肯定人类追求发展的合理性,也要充分尊重自然的权利和价值,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者的有机整合,形成了“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体现了超越与不可超越的矛盾辩证法。以此指导生态立法实践将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颁布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进路
  • 2. 生态文明与立法
  • 2.1 文明、生态文明的涵义
  • 2.2 文明演进与生态文明的兴起
  • 2.2.1 不同文明形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 2.2.2 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 2.3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立法
  • 3. 生态立法理念的扬弃:两种并立的思潮
  • 3.1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评述
  • 3.1.1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渊源
  • 3.1.2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及限度
  • 3.1.3 人类中心主义立法理念之不足
  • 3.2 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评述
  • 3.2.1 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
  • 3.2.2 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 3.2.3 非人类中心主义立法理念之局限
  • 4.生态立法理念的选择:走向"生态人类中心主义"
  • 4.1 "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当代阐述
  • 4.2 "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与不可超越
  • 4.3 "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循环经济立法例证
  • 5.结论
  • 5.1 论文的基本观点
  •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5.3 论文的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综述[J]. 理论导刊 2016(05)
    • [2].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J]. 中国产经 2015(12)
    • [3].人大护航生态文明建设[J]. 人民之友 2015(04)
    • [4].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路[J]. 审计观察 2018(06)
    • [5].蚌埠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J]. 蚌埠党校 2017(02)
    • [6].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初探[J]. 淮海文汇 2010(03)
    • [7].打造生态文明之都 建设美丽宜居深圳[J]. 南方论丛 2013(01)
    • [8].青海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初探[J]. 青海统计 2016(10)
    • [9].上海市环保系统举办“践行生态文明,创建绿色上海”环保论坛[J]. 上海环境科学 2013(03)
    • [10].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 武汉学刊 2010(06)
    • [11].关于建设江苏生态文明智库的思考[J]. 淮海文汇 2016(04)
    • [12].生态文明是人类第四次文明[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3(02)
    • [13].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建设持续社会中的作用[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3(02)
    • [14].南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1(04)
    • [15].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面临的关键问题[J]. 武汉建设 2013(02)
    • [16].水利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J]. 治黄科技信息 2013(01)
    • [17].在科学轨道上建设生态文明[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3(01)
    • [18].生态文明系统解构与建设思考[J]. 上海环境科学 2016(02)
    • [19].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
    • [20].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21].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入”路径[J]. 中国建设教育 2013(01)
    • [22].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观[J]. 青海农牧业 2017(03)
    • [23].城郊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 武汉建设 2008(03)
    • [24].论周恩来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奠基性贡献[J]. 觉悟 2016(02)
    • [25].蚌埠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J]. 蚌埠党校学报 2013(02)
    • [26].我国生态文明治理变迁与责任落实[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12)
    • [27].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理论内涵、思想原则与实现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8].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J]. 宏观经济管理 2019(12)
    • [29].白洋淀水生态文明建设困境及其破解路径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30].渊源·内涵·价值——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维度[J]. 理论导刊 2019(12)

    标签:;  ;  ;  ;  ;  

    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