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协同分配论文-徐汇晴,田文

资源协同分配论文-徐汇晴,田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源协同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TFM,时隙航迹协同分配模型,公平性,CTOP

资源协同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徐汇晴,田文[1](2019)在《基于航路资源协同分配的ATFM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空域单元在航路交通需求超量、天气状况影响造成的多条航路容量下降条件下的航路资源协同分配问题,提出了两阶段时隙航迹协同分配模型。两个阶段分别从空管和航空公司的角度,在受影响航班提交航迹偏好选项前提下,以容量受限条件下航班总延误成本最低及旅客平均延误时间最短为目标,在满足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为受影响航班分配时隙及航迹,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通过航路的仿真数据测试了模型的有效性,实现了均衡多个飞行受限区流量的目标,提升了航路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丁蓉蓉[2](2018)在《航班时刻资源拍卖与协同分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航班时刻资源优化配置日益成为航空运输业凾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航班时刻资源的管理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我国航空业的运输效率,促进航空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优化航班时刻的资源配置。本文首先从国内的航班时刻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入手,以我国航班时刻分配机制的不足为切入点,结合国外研究的叁大主要方面:航班起降时刻资源的产权、行政性配置效率以及市场化方式,展开大量的资料收集研究工作。结合中国国情,从政府机构、航空企业和机场建设叁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航班时刻资源的特点和管理配置实践,指出航班时刻资源分配和管理系统的改革路径,提出了加快立法确保政府依法管理、优化配送系统,开展拍卖和抽签的改革试点、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和建立协调委员会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建议和设想。其次从法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时刻拍卖的合法性,以及时刻拍卖收入的归属问题,具体从时刻的归属、二级市场的交易归属、现行中美两国的做法实践入手,提出了航班时刻拍卖收入既不归国家所有,也不归机场和空管部门所有,而应归航空公司所共有的新设想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拍卖所得的用途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再次,根据民航总局制定的《航班时刻资源市场配置改革试点方案》,对初级市场改革试点的两大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其中白云机场主要是“时刻拍卖”为模式,上海浦东机场则以“时刻抽签+使用费”为模式。并根据航班时刻资源优化的主要特性,包括:派生服务的不可存储性,所需时间的异质性和不完全的市场竞争等,对航班时刻资源分配的方法进行优化,将拍卖模型引入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求解不同模式下报价策略。最后,从协同决策入手,将传统的空管和航空公司两方作为协同主体,变成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叁方协同,并从旅客需求、飞行能力、航班接入要求、机场营业时间和特殊航班安排等角度,考虑几方协同情况下的航班规划问题,以时序数据挖掘中因果规划和时间序列规划两个定量规划方法的规划步骤,利用分析模型阐述了航班延误率、机场规模、新接入航班、机场疏散效率和市场潜力五个分析指标,给出分析指标的权重分配情况,并进行因果规划方法和时间序列规划方法的实例计算。在此基础上,最终选择时间序列规划方法为最优方法。全文通过以上对航班时刻资源的拍卖和协同分配问题研究,以期为我国今后的航班时刻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提供实践参考,推动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杰,何世伟,郭建民,周建国[3](2017)在《铁路货运产品与车站资源协同分配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运产品与车站资源协同分配研究,对于提升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优化铁路基础设施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阐述货运产品与车站资源分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车站分配中的多分配模式为例,综合考虑技术站扩能及费用等相关因素,以铁路运输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构建铁路货运产品与车站资源协同分配优化模型。根据模型多决策变量的特点,采用和声搜索算法与基于反馈的免疫克隆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某一条繁忙干线为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彭艺,侯永技,龙华[4](2015)在《一种优化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资源协同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认知无线电研究中,多用户OFDMA系统中如何实现子载波和功率的合理分配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认知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中出现的多认知用户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研究了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授权用户占用子载带时,认知用户的吞吐量受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nderlay频谱共享模式下的OFDMA认知无线电网络功率与子载带协同分配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干扰门限的设置,使用原始感知信息(RSI)和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功率与子载波分配,然后分别进行功率控制和用户选择的计算,找到最优化传输功率与每个子载带最优使用用户,在保证授权用户免受有害干扰的前提下,使授权用户存在时,也可共享频谱传输,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网络吞吐量.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功率与子载波联合分配算法,该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平均加权吞吐量.(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童俊,单甘霖[5](2012)在《基于Cramér-Rao下限的多传感器跟踪资源协同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防空指挥控制系统中多传感器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精度Cramér-Rao下限的多传感器跟踪资源协同分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目标战术重要性函数求解目标优先级;然后在目标优先级函数和目标—传感器配对效能函数的基础上,构造了多传感器资源协同分配一般模型,并根据目标跟踪过程特点将Cramér-Rao下限引入到协同分配的模型中,使得在进行跟踪资源协同分配时无需考虑目标跟踪滤波算法的选择。对于分配过程中出现的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难问题,探讨了利用匈牙利算法寻求满足条件的目标传感器最优组合,给出了模型求解的步骤。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多传感器跟踪资源协同分配方法的可行性与模型求解的快速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陈飞[6](2010)在《基于Agent船载危险品应急管理资源协同分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gent和Multiagent System(MAS)的理论和技术是目前分布式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参与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产生了设计MAS以促进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业务部门信息化程度,在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时能提供辅助决策,降低事故损失,找寻构建MAS的解决方法,找寻构建应急管理系统解决方法的初衷。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工作,以及系统中应急资源管理调度模型的研究工作,完成了本学位论文。本文研究船舶载运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时的应急反应管理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探索建设MAS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有效的改进和有益的尝试。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江苏海事局危险品应急管理业务,提出了相应的业务模型。有害有毒物质水上运输的危险品运量大、品种多、特性复杂,一旦发生事故,救助和环境修复作业都十分困难。SPAERIS项目对江苏海事局危险品应急管理业务进行了完整的业务调研、需求分析,提出了业务模型,设计了系统解决方案,并建设了该信息系统。(2)提出了基于Agent建模和模拟的应急资源分配模型和机制。通过构造Agent联盟形成解决问题的MAS系统。该Agent联盟形成以Agent间多边谈判为基本机制,以Agent的个体福利和MAS系统的整体福利为导向。文中给出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算法描述,并以一个例子探讨了该模型和机制。(3)采用回归分析和混合关联规则模型,根据港口实际数据,分析出影响危险品事故的因素,得出结论为,对装卸货品影响最大的因素首先是船舶种类,上一港口和下一港口的影响程度远小于船舶种类,二者基本持平。货品的数量与前叁者相比基本可以认为实质上不影响货品种类。(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0-09-01)

肖鹏,胡志刚[7](2010)在《面向实时网格任务的多策略资源协同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实时保证度的计算方法,用于评估特定协同分配方案对实时网格任务的截止时间保证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多策略资源协同分配模型。该模型利用已有协同分配策略生成不同的分配方案,并选择截止时间保证度最优的方案为任务分配资源。仿真实验利用实际网格系统的任务负载,在多集群型计算网格测试床上检验了该模型的性能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多策略协同分配模型能综合各种已有各类协同分配策略的特长,为实时网格任务的资源协同分配提供可靠性增强的截止时间保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肖鹏,胡志刚[8](2009)在《基于虚拟代理的两阶段网格资源协同分配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网格资源的分布性和异构性,资源协同分配一直是网格计算的基础研究内容。针对资源协同分配中用户对费用和截止时间的约束,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资源代理的两阶段协同分配模型。虚拟资源代理通过一个两阶段的分配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和价格方案,用于满足用户费用约束和提高系统资源收益。同时,虚拟资源代理利用队列系统建立资源工作模型,为用户任务提供量化的截止时间保证。仿真实验从任务截止时间违约率、资源收益和资源利用率叁个方面比较了基于该模型的协同分配策略与传统策略的性能表现。实验数据显示,对具有费用和截止时间约束的任务,该模型能有效提高用户QoS满意度和系统资源收益。(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15期)

肖鹏,胡志刚[9](2009)在《基于叁方博弈的网格资源协同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费用约束下的网格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叁方博弈的资源分配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一类"虚拟资源中介"实体,将资源分配问题转化为由用户任务、虚拟资源中介、资源提供者叁方组成的博弈过程.在合作博弈模型中,系统通过批发价格来保证资源提供者的收益;在非合作博弈模型中,系统通过零售价格杠杆来优化资源利用率和用户费用.文中以效用函数为基础给出了模型的有效性证明和求解算法,并通过实际网格任务负载和典型网格测试床模型检验了该叁方模型的性能.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具有费用约束的网格任务,相比于传统的资源分配模型而言,基于叁方博弈的协同分配模型能增加约16%的资源收益和24%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任务的执行效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邢少程[10](2009)在《网格环境下跨域并行作业资源协同分配的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格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规模计算问题期望在网格环境下处理,以求得高的运行效率。但是网格环境自身具有异构性、自主性等特点,使得并行程序移植到网格环境下运行会出现同步等待,资源死锁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并行程序在网格环境下的执行造成了很多限制。而现有的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协同分配机制,如MPICH-G2使用的DUROC协议和资源预约的方式,都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个在网格环境下实现跨域资源协同分配的模型,即虚拟作业模型——VJM(Virtual Job Model);该模型通过派发虚拟作业(VJob)为真实作业提前抢占资源,使得并行作业的派发和资源的获取相分离,并设计一个对所需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机制;并运用这个统一的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负载不均、同步等待、死锁等问题。通过资源选择算法,VJM可以根据不同集群的负载情况来动态地分配资源,优化了VJob的派发结果,提高了并行作业的执行效率。通过生命周期的机制,VJM能够避免由于多个并行作业资源竞争而引起的死锁,而且在发生死锁时还可以通过资源重组的方式来缓解因释放资源而造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而且,VJM并不依赖于资源预约机制,因此它可以通过标准的GRAM协议与绝大多数现有的局部调度器协作。最后,我们通过MPICHG2-G2并行应用程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4-01)

资源协同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航班时刻资源优化配置日益成为航空运输业凾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航班时刻资源的管理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我国航空业的运输效率,促进航空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优化航班时刻的资源配置。本文首先从国内的航班时刻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入手,以我国航班时刻分配机制的不足为切入点,结合国外研究的叁大主要方面:航班起降时刻资源的产权、行政性配置效率以及市场化方式,展开大量的资料收集研究工作。结合中国国情,从政府机构、航空企业和机场建设叁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航班时刻资源的特点和管理配置实践,指出航班时刻资源分配和管理系统的改革路径,提出了加快立法确保政府依法管理、优化配送系统,开展拍卖和抽签的改革试点、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和建立协调委员会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建议和设想。其次从法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时刻拍卖的合法性,以及时刻拍卖收入的归属问题,具体从时刻的归属、二级市场的交易归属、现行中美两国的做法实践入手,提出了航班时刻拍卖收入既不归国家所有,也不归机场和空管部门所有,而应归航空公司所共有的新设想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拍卖所得的用途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再次,根据民航总局制定的《航班时刻资源市场配置改革试点方案》,对初级市场改革试点的两大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其中白云机场主要是“时刻拍卖”为模式,上海浦东机场则以“时刻抽签+使用费”为模式。并根据航班时刻资源优化的主要特性,包括:派生服务的不可存储性,所需时间的异质性和不完全的市场竞争等,对航班时刻资源分配的方法进行优化,将拍卖模型引入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求解不同模式下报价策略。最后,从协同决策入手,将传统的空管和航空公司两方作为协同主体,变成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叁方协同,并从旅客需求、飞行能力、航班接入要求、机场营业时间和特殊航班安排等角度,考虑几方协同情况下的航班规划问题,以时序数据挖掘中因果规划和时间序列规划两个定量规划方法的规划步骤,利用分析模型阐述了航班延误率、机场规模、新接入航班、机场疏散效率和市场潜力五个分析指标,给出分析指标的权重分配情况,并进行因果规划方法和时间序列规划方法的实例计算。在此基础上,最终选择时间序列规划方法为最优方法。全文通过以上对航班时刻资源的拍卖和协同分配问题研究,以期为我国今后的航班时刻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提供实践参考,推动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源协同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徐汇晴,田文.基于航路资源协同分配的ATFM方法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9

[2].丁蓉蓉.航班时刻资源拍卖与协同分配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3].刘杰,何世伟,郭建民,周建国.铁路货运产品与车站资源协同分配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7

[4].彭艺,侯永技,龙华.一种优化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资源协同分配算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童俊,单甘霖.基于Cramér-Rao下限的多传感器跟踪资源协同分配[J].宇航学报.2012

[6].陈飞.基于Agent船载危险品应急管理资源协同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7].肖鹏,胡志刚.面向实时网格任务的多策略资源协同分配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8].肖鹏,胡志刚.基于虚拟代理的两阶段网格资源协同分配模型(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9

[9].肖鹏,胡志刚.基于叁方博弈的网格资源协同分配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邢少程.网格环境下跨域并行作业资源协同分配的设计和实现[D].吉林大学.2009

标签:;  ;  ;  ;  

资源协同分配论文-徐汇晴,田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