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论文题目: 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作者: 臧丽娜

导师: 刘凤君

关键词: 徽州,建筑,艺术特点,审美特征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位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设置了郡县,魏晋南北朝时称新安郡,隋、唐、五代称歙州,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始定名徽州,辖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因此,严格来说,“徽州”应该是一个地域的和历史的概念。徽州建筑发轫较早,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的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在地面文物现存中,大量的最有特色的是古建筑的现存。 徽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居与村落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刘敦桢教授就对徽州建筑有过著文介绍,80年代以后,陆续有学者前往徽州考察研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焦点多集中在徽商经济、徽州古村落、徽州建筑个案等方面。 目前对徽州建筑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徽学的科研机构、文物、旅游部门为主。其中,建筑界学者的研究侧重点在于真实记载徽州古建筑的营造情况,他们的研究方法以测绘为主,把古建筑的尺度、结构都记录得很细致,其主要研究意义在于古建筑的保护。这些研究的特点往往是就建筑谈建筑,脱离了主体“人”,对外围层面的涉及也比较粗浅。 而我这次选择的课题在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学者所做的有所不同,本论文将从建筑发展规律出发,将研究视角由建筑本体延伸至地域经济、文化、艺术审美等外围层面,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探讨徽州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主要的选题原因有三: 其一,把美术考古与艺术史美学联系起来,利用自己的研究特长,尝试进行交叉学科的课题研究,这也是本学科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其二,以往的研究很少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涉入,本文将转换研究的切入方式。 其三,以往的研究多把建筑作为工程学的成品来看待,本文将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揭示建筑的审美特征。 本文尝试以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展开研究。本文以现存的明清时期徽州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徽州地区的地方史志及相关的古籍文献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田野考察,分别对徽州民居、宗祠、书院、园林等建筑类型进行了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的研究。 全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徽州建筑的类型与装饰

第一节 徽州民居

第二节 徽州礼制建筑

第三节 徽州园林

第四节 徽州书院

第五节 徽州其它建筑

第六节 徽州建筑装饰艺术

第二章 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兼比较研究

第一节 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徽州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徽州民居与苏州东山民居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徽州礼制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

第一节 徽州宗祠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

第二节 徽州牌坊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

第四章 徽州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

第一节 徽州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徽州园林建筑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徽州书院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

第六章 徽派建筑形成的原因及总体审美特征

第一节 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分析

第二节 徽派建筑的总体审美特征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相关论文

  • [1].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 刘月.复旦大学2004
  • [2].理坑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D]. 郭美锋.北京林业大学2007
  • [3].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 陶明选.复旦大学2007

标签:;  ;  ;  ;  

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