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1953-1956)

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1953-1956)

论文题目: 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1953-1956)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汤水清

导师: 姜义华

关键词: 上海,粮食,计划供应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上海的粮食计划供应是国家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直接导致了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生成。但上海的粮食供应有它自己的历史,日伪统治时期的“户口米”和1940年代末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食米配售,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计划供应”。这种“计划供应”的负面效应已经变成了上海城市的痛苦记忆,以致在以后实行计划供应时还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解放初期上海实行的重点配售和发薪搭粮,则对稳定大局和发展合作社制度起过积极作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解放后的粮食供应得到了政府的充分保障,在统购统销前夕,全国粮食供应出现紧张的时候,上海的粮情仍比较稳定。上海粮食供应的历史与现实状况决定了它在建立粮食计划供应制度过程中的特殊性。 计划供应是粮食供应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为使这种变革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上海市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以粮食管理部门为主的粮食计划供应机构;并逐步形成了市、区、街道办事处和基层单位与里弄为主线,而以基层单位与里弄为主体的宣传动员体系。这为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组织保证与舆论基础。 从步骤上看,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与国家总体步骤大体一致,但又不尽相同。它经历了四个过程:首先是把全市的私营米店改造成为国营粮食公司的代销店,将其纳入到国家计划管理的轨道,从而为粮食计划供应创造前提条件;其次是定点供应,固定供应与消费的关系;再次是按户计划供应,以户为单位将家庭用粮固定下来;最后是以人定量供应,将用粮计划落实到个人。这四步既前后相继,又有所区别。但总的趋势是越到后面越复杂、越细致、越严格。尤其是定量供应,它将个人的口粮按照劳动差别、年龄大小进行分等定量,然后凭票证购粮,为此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票证管理制度。定量供应办法的实施,表明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最终确立。 上海粮食计划供应的每一步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但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阶层、不同人员的反应都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既与各自的切身利益有关,也与城市的历史记忆相联,还与计划供应的动员方式、宣传效果、具体办法等等有着密切联系。总体上说,随着计划供应制度的逐步加强,人们的心理从最初的恐慌、不安到后来的认同,表现在市场上是从最初的抢购、囤积到后来的平静。 考察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从积极的方面看,粮食计划供应在产不应需、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保证了粮价、物价的平稳和社会的稳定;保证了居民低水平的粮食消费。从消极方面看,粮食计划供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二元化运动与粮食统购统销

二、上海的独特性与上海粮食计划供应的时空

三、学术史的回顾

四、文献、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与此前的上海粮食供应

第一节 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

一、1953年夏秋的粮食收购危机

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与统购统销政策

第二节 上海粮食计划供应的历史沿革

一、日据时期的“户口米”与抗战胜利后的食米配售

二、解放初期的重点配售与发薪搭粮

第三节 计划供应前的上海粮情

一、市场形势由紧张转向缓和

二、市场供应由公私并重转向国营垄断

三、供应品种由多元转向单一

小结

第二章 粮食计划供应机构的建立与市场的改造和管理

第一节 粮食计划供应机构的建立

一、从粮食公司到粮食局

二、定点供应与按户计划供应的组织机构

三、定量供应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对私营米店的改造

一、私营米店改造为代销店的具体措施

二、私营米店改造后大米市场的变化

三、私营米店改造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供应网点的调整与市场管理的加强

一、供应网点的调整

二、市场管理的加强

小结

第三章 计划供应的宣传动员

第一节 改造私营米店的宣传动员

一、私营米店实行代销前的宣传动员

二、私营米店实行代销后的宣传

第二节 定点供应时期的宣传动员

一、对定点供应的宣传动员

二、对节约粮食运动的宣传

三、统购统销政策的宣传

第三节 按对象定量供应时期的宣传动员

一、按户计划供应的宣传动员

二、动员农民回乡运动

三、定量供应的宣传动员

小结

第四章 计划供应的实施办法(上)

第一节 定点供应的实施办法

一、嵩山区试点

二、定点供应的具体办法

三、定点供应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按户计划供应的实施办法

一、居民购粮办法

二、伙食团与行业用粮办法

第三节 核实用粮计划

一、核实伙食团和行业用粮计划

二、核减居民用粮

小结

第五章 计划供应办法的实施(下)

第一节 定量供应办法的实施

一、确立定量标准

二、工种划分与分等归类

三、评级定量

四、各种用粮的供应手续

第二节 定量供应中的票证管理

一、票证的发行与领取

二、票证的使用与解缴

三、苏浙沪粮票通用

第三节 军粮供应

一、定点供应时期的军粮供应办法

二、按对象定量供应时期的军粮供应办法

小结

第六章 粮食计划供应的社会反响与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粮食计划供应的社会反响

一、供应网点改造时期的各方反应

二、实行定点供应的社会反响

三、按对象定量供应时的社会反响

第二节 外流管理

一、外流现象

二、外流管理办法

三、外流检查

第三节 调剂余缺与调整定量

一、调剂余缺

二、临时补助

三、调整定量

小结

结论

附录:

(一) 调查采访对象简介

(二)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建立中的若干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相关论文

  • [1].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 张志永.复旦大学2003
  • [2].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D]. 马军.复旦大学2004
  • [3].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D]. 王友明.复旦大学2004
  • [4].农村地权研究:1949~1983[D]. 黄荣华.复旦大学2004
  • [5].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 张华腾.复旦大学2005
  • [6].从非单位到单位[D]. 杨丽萍.华东师范大学2006
  • [7].“票证社会”及其解体[D]. 焦连志.复旦大学2007
  • [8].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D]. 张一平.复旦大学2007

标签:;  ;  ;  

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1953-195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