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H、SA处理对葡萄植株抗病性的诱导和对采后果实病害控制效果

BTH、SA处理对葡萄植株抗病性的诱导和对采后果实病害控制效果

论文摘要

本文以民勤主栽的“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采用50mg/L和100mg/L BTH以及25mg/L、50mg/L SA对“无核白鸡心”葡萄植株进行了处理,研究两种诱抗剂对葡萄植株抗病性的诱导和对采后果实贮藏期间病害控制效果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BTH和SA处理葡萄植株,显著降低了葡萄植株发病率,BTH50mg/L和SA25mg/L处理三次的诱导效果分别达到62.79%和60.46%。2. BTH和SA处理葡萄植株,提高了葡萄叶片的POD、PAL、CHT和GLU活性;BTH和SA诱导处理后进行挑战接种的葡萄叶片内POD、PAL、CHT和GLU活性则更高。BTH和SA处理也能促进叶片内总酚、类黄酮的积累。3.比较不同浓度的BTH和SA对葡萄叶片的POD、PAL、CHT和GLU诱导效果时发现,BTH的两个浓度中以BTH50mg/L的效果好;SA则是SA50mg/L的效果稍好,但是差别不大;比较BTH和SA的效果是发现,BTH50mg/L的效果优于其他的处理。4.经BTH和SA处理葡萄植株并挑战接种,显著增加了叶片内木质素的积累,在组织病理学方面,木质素的合成和积累显著高于对照叶片。5. BTH和SA处理葡萄植株,能有效减轻葡萄采收后贮藏期间的病害,各处理后的葡萄在贮藏过程中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且处理三次的效果最好。6. BTH和SA处理葡萄植株,提高了果实的硬度和SSC含量,且有效延缓了葡萄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和SSC含量的下降。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植物的抗病性与诱导抗病性
  • 2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点
  • 3 植物的抗病机制
  • 3.1 植物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机制
  • 3.2 植物生理生化上的机制
  • 4 BTH 诱导抗病性的机理
  • 5. 水杨酸诱导抗病性的机理
  • 5.1 水杨酸是SAR 信号转到途径重要的信号分子
  • 5.2 水杨酸作用方式
  • 5.3 植物分子生物学上的机制
  • 6. 诱导抗病性的安全性
  • 7. 诱导抗病性的应用前景
  • 第二章 前言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1. 采前葡萄植株诱导抗病性试验
  • 1.1 材料与样品制备
  • 1.2 方法
  • 2. 采后葡萄贮藏期试验
  • 2.1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采后葡萄贮藏期间发病率的影响
  • 2.2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采后葡萄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1.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葡萄植株抗病性的影响
  • 1.1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葡萄植株病害的影响
  • 1.2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葡萄植株病情指数的影响
  • 2.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葡萄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3.对葡萄叶片总酚与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4.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葡萄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 5.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采后葡萄贮藏期间的影响
  • 5.1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采后葡萄贮藏期间发病率的影响
  • 5.2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采后葡萄贮藏期间病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 5.3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采后葡萄贮藏期间果实硬度、SSC 和Vc 含量的影响
  • 第五章 讨论
  • 1 BTH 或SA 处理诱导葡萄植株抗病性
  • 1.1 对病害的控制效果
  • 1.2 对抗性酶的诱导
  • 1.3 对总酚和类黄酮的诱导
  • 1.4 对组织病理学的诱导
  • 2 BTH 和SA 处理对葡萄的系统诱导抗性机制
  • 3 采前BTH 和SA 处理对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病害及品质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BTH、SA处理对葡萄植株抗病性的诱导和对采后果实病害控制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